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第1课时 汽化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湿衣服放在太阳底下晒,摊开,在有风处容易干。
猜想一下,湿衣服干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至少提一点)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自主阅读教材P58~6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沸腾时需要吸热,且达到一定的温度,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4.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5.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6.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a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读数时示数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图a) ,图b)
(3)纠正错误后,根据实验数据小滨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7℃,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小于(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自主阅读教材P60~6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7.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蒸发要吸热。
8.如图,甲、乙、丙三幅图都是加快蒸发的实例。其中乙图表示的主要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气体流动来加快蒸发;甲图表示的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来加快蒸发;丙图表示的是通过增大液体表面积来加快蒸发。
对学:分享独学1~8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方案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观察水温变化,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至沸腾后5 min为止。
在方格纸上,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根据记录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问题1:水沸腾时的温度如何变化?不变。
问题2:水沸腾时会产生哪些现象?大量气泡上升,体积变大,到液面破裂开来。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第2课时 液化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刘娟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妈妈做家务,她在一次消灭房间里的蚊子时,用的是如右图所示的气雾杀虫剂。刘娟同学用这种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后,手明显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她摇了摇金属罐,明显感觉到罐里有液体,她又通过阅读说明书得知这种杀虫剂是用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原料和药物配制而成的。你能说说金属罐变凉的原因吗?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自主阅读教材P61~6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如图所示),是在常温下使用压缩体积方法使其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罐中的。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所示,在两个同样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一个杯口盖上冷玻璃片,另一个杯口盖上热玻璃片。过一会儿会看到冷玻璃片的内表面会产生小水滴,这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4.如图所示,揭开盛有热茶的杯盖,会看到水面有白气冒出,并且杯盖内表面布满了小水珠。它们都是由水蒸气(选填“空气”或“水蒸气”)遇冷液化(选填“汽化”或“液化”)而成的。
,(第4题图) ,(第5题图)
5.一支大的注射器的小孔用橡皮帽堵住,里面装有乙醚蒸气,如图所示,现在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气的体积,当乙醚蒸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会看见注射器中出现了液态乙醚,这表明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自主阅读教材P6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6.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蘸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汽化吸热,使手不会被烫伤。
7.若不小心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会比被等量的100 ℃的开水烫伤得厉害,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100 ℃水的过程中,要放出(选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的热。
对学: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方案 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试管A中有水生成,温度计C示数升高(填变化情况),这个实验说明了降低温度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