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光现象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年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光现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5-10 18: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9年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光现象
[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
[教具和学具]
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
[课前准备]
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复习整理知识框架(10分钟)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说一说,你知道光现象的哪些知识点? 学生活动:利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的整理结果展示出来。 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本章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没有整理出来的,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让学生的预习情况得到认可。
二、课堂教学(20分钟) 同学们关于光学的知识作了很好的总结与归纳,在同学们归纳的知识框架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还有很多基本知识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光的基础知识。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看到生活中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物体?我们的生活是彩色的,但太阳光是白色的,如何让我们看到彩色的光呢?实验:光的色散现象介绍光的三原色。通过实验演示复习色光的混合。问题: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如何判断的?问题:不透明的物体颜色是丰富多彩的?复习颜料的三原色和颜料的混合问题: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就会形成影子,但我们学过光学元件还可以成像,那么影和像的含义各是什么呢?从科学意义上把影与像区分开来.影通常是指不透光的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在物体后面留下的一个暗区称为影,影的边缘反映了物体的轮廓,它的几何形状和物体相似;而像是利用光学元件(面镜或透镜),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反射或折射)使物体成像。问题:光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那么不可见光中红外线和紫外线各有什么特点和应用呢? 学生讨论与交流,学生:通过光的色散试验,再次认识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其中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学生讨论与交流学生复习:互问互答互评。学生讨论与交流学生讨论与交流 实验演示色光的混合可以借助普通的投影仪作为光源和两块硬纸板(中间开一4cm×4cm的孔)来实现。
三、例题与习题(13分钟) 利用多媒体条件,与学生一起进行关于这一部分的习题学习。 学生练习与评价
四、归纳与总结 与学生一起归纳本节复习内容,布置中考指导书上的复习练习。
[教学资源]
设计本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归纳出初中光学的主要知识点,重点解决光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续复习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知识做好准备。
光现象(二)
[设计意图]
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本章内容中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实物的探究活动过程的重现,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解释平面镜应用的问题。
理解光反射的规律,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
掌握基本的光路作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活动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与光的反射定律及运用
[教具和学具]
平面镜、玻璃、相同的棋子两个、光源、光的反射装置一套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中考指导书上的复习练习,及时批阅后,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起来做好分析,在本节课上进行校正。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引入新课(5分钟) 上节课我们一起归纳了光学的基础知识,复习了光的色彩与颜料的颜色,了解了红外吸纳与紫外线的特点与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针对存在的问题复习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知识。 学生活动与评价
课堂教学(20分钟) 请学生根据归纳的知识框架,把有关的知识点填写出来。并列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事例。请学生根据归纳的知识框架二,把有关的知识点填写出来。问题:如何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归纳:分析平面镜成像问题,关键是要抓住平面镜成像特点,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掌握:一是像的性质;二是像的位置. 介绍平面镜成像作图的方法是,先找出物体上几个有代表性的点,再分别向镜面作垂线延长,最后根据物像等距,找出这几个点对应的像点,用虚线连接这几个像点,就是物体在镜中所成的虚像。问题:光的反射现象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光的反射现象,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复习实验的每一个步骤的设计目的和方法。点拨: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在解答有关现象时,要抓住“一面、三线、两角”的关系进行比较。当镜面旋转改变光路时,首先抓住法线的变化,原来法线和后来法线之间的夹角若变化θ,就是人射角变化了θ,也就是反射角变化了θ,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就变化了2θ.问题: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分别有什么特点?解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实际事例。点拨:区别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关键是反射面是否平滑,不能仅根据反射光线不平行而认为是漫反射.要明确所以物体表面情况不同,对光的反射也不同,且都遵守反射定律。 学社活动与评价学社活动与评价学生讨论与交流学生:像和物关于镜面互相对称: 学生: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学生: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学生: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学生:物体在平面镜中能否成像跟物体是否在乎面镜正前方无关,跟平面镜镜面大小无关,只要有光线射向平面镜就能成像.学生: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大小。学生作图练习学生说出光的反射现象的特点。学生讨论与交流 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达到复习的目的。学生归纳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际上用 “对称”二字即可概括,建议体现出无物理的对称美。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动中,把每一个步骤地设计意图分析清楚。
四、例题与习题(20分钟) 选取有针对性地练习,进行课堂练习与反馈。 学生练习
[教学资源]
设计本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根据存在的不足,复习光学的主要知识点,资源来自于学生的作业完成的具体情况,
[教学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体现复习课的“少讲多练”得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练习,达到有效的复习目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