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4(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4(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8 13:3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语文: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4
一、基础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hu 然开朗(  ) y 然(  ) 垂ti o(  ) 叹w n(  ) y 太守(  )
2.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组是(  )
A.欲穷其林(完了,尽)  悉如外人(全、都)
B.延至其家(邀请)  此中人语云(语言)
C.诣太守(往见)  为具言所闻(详细地)
D.处处志之(作标记)  咸来问讯(全、都)
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一为具言所闻
B. 闻之,欣然规往  渔人甚异之
C. 寻向所志  寻病终
D. 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果,寻/病终
B.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5.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成分。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6.用原文回答。
①写桃花林的美景的句子: 。
②写初见桃花源的总体感受: 。
③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④写桃花源人的社会风尚的句子: 。
⑤作者怎样概括桃源人安定富足的生活?
7.下面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就顺道旧路回去,处处做下记号。
B.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译文:黄色的头发垂在脑门前,并且非常快乐。
C. 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文:问从哪里来,渔人具体回答了他们。
D. 未果,寻病终。
译文:没有结果,最终寻找生了病。
8.简答:
①《桃花源记》是以什么为线索行文的?
②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二、同步解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体现了桃花源人 。
1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的原因是 。
11.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惊异的一句是 ,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的一句是 。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根据上下文推测一下,渔人都讲了些什么?为什么桃花源人听了会叹惋?
1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14.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却“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的原因是(  )
A. 渔人“志”得不准,所以难以寻找。
B. 让人觉得桃花源似有似幻,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C. 照应开头“异”字,进一步渲染了神秘色彩。
D. 暗示桃花源所处的位置太隐蔽,是难以找到的。
15.陶渊明生活在一战乱频繁、社会黑暗的时代,他为什么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
三、美文赏读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亦不详其姓字  详:
②既醉而退  既:
③亲旧知其如此  旧:
④以乐其志  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因以为号焉  以乐其志
C、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
D、或置酒而招之  既醉而退
18、请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两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9、本文写了五柳先生哪几方面的爱好 请摘录原文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