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6-16 08:5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时 间:_________班 级:_________小 组: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学法指导:
1.紧密联系生活中灭火的实例,分析总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灭火时,只能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知识积累(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各题;相信自己,我能行!)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剧烈_________反应。
3.请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枯柴为什么会燃烧,而下面的泥土为什么不会燃烧?
(2).为什么直接用火柴不容易点燃枯柴?
(3).你是怎么使火堆燃烧得更旺?
4.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诚合作,勇于质疑;相信集体的智慧!)
(一)、燃烧条件的探究
【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假设与猜想】分组讨论、交流。
假设1:燃烧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假设2:燃烧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假设3:燃烧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实验,并完成以下相应知识的归纳。
探究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木条、小石子,放到酒精灯火焰片刻,观察现象。
探究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块形状、大小相近的木块和煤球,将他们分别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木块和煤球燃烧的难易与先后。
探究3: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只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探究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1: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木条、小石子,放到酒精灯火焰片刻,观察现象。
小木条_________ _____,小石子______________。
结论:
燃烧的物质必须是__________。
探究2: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块形状、大小相近的木块和煤球,将他们分别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木块和煤球燃烧的难易与先后。
木块__________ _____,煤块________________。
结论:
燃烧需要达到_________
__ _(即物质的___________)。
探究3:
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只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空气中的蜡烛___ __
___ ___,烧杯中的蜡烛____________。
结论:
燃烧需要有__________(或_________)。
【思考讨论】物质燃烧是否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还是只需其中任意一个或两个条件?举例说明。
【归纳小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思考讨论】怎样使一支燃烧的蜡烛熄灭?比比看哪组举的例子多!
请各组把所给的器材(沙子、冷水、湿布、大烧杯、剪刀等)实地灭掉桌面上燃烧着的蜡烛,并逐个说出破坏了燃烧中的哪个条件?
【小组交流】请将以上方法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归纳小结】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之中的_______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目的。
【讨论】下面是一些灭火的方法,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1.烧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油锅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三.自主构建?归纳总结
温馨提示:请把你构建的知识网络写到课本上!
四.快乐自测?巩固提升
◎基础训练
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杆着火点高
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
2.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燃烧所需的( )
A.最低温度 B.最高温度 C.平均温度 D.熔化温度
3.小明拿一瓶汽油,打开瓶盖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其原因是( )
A.是液态物质 B.与氧气接触少 C.具有挥发性 D.温度低于着火点
4.水可以使燃烧的固体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 D.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
5.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温度、着火点与空气接触三个方面比较:
①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相同的是_______;不同的是_______;
②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相同的是_______;不同的是_______;
(2)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水中的白磷通如氧气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中考链接
1.(2011·南京)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
A.水能分解 B.纸不是可燃物 C.没有充氧气接触 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2. (2011·天津)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请分析小明设计的两个实验,帮他将下表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
?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燃烧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
物质具有可燃性才能燃烧。
实验2
?
玻璃杯内蜡烛逐渐变小并熄灭,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
?
五.自我总结?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