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空气的成分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的组成以及干燥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2)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能够解释“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实验现象,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的探究,知道化学实验的意义和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的探究
2、难点:
测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
1、共同探究:
查阅资料:?
1、木炭可以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磷可以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3、硫可以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4、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2、我会自学: 看幻灯片填空
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氮气 % 氧气 % 稀有气体 % 二氧化碳 % 其它气体与杂质 %
顺口溜:空气本是混合气,体积分数要牢记;氮七八,氧二一,0.94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杂气。
3、我能提炼:看图提炼物质用途
氮气的用途(常温下):(1) (2)
稀有气体的用途:(1) (2) (3)
4、我的收获:
四、实战演练:
1.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
识中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 1/5
2、下图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完全相同
B、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氧气(O2)的含量相同
C、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都含有氮气(N2)
D、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含量相同
3、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实验过程中:水面先下降后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4、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请问:①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集气瓶内的水面 __,
集气瓶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②该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_____ __ ___
③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请分析可能的两种原因: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④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的一些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 _。
⑤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⑥该实验不能用木炭的原因是
5.如下图所示,有三种不同的实验装置,集气瓶中均充满空气,燃烧匙内所盛有的物质?(装置一中物质为红磷:装置二中物质为木炭;装置三中分别装有红磷和木炭)均为过量,大烧杯内盛有水.当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6.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得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 。
(3)丙同学: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也可以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但是现象和甲同学有所不同,此时现象不同之处为 。
7、用下图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
(2)小倩设计了如下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
(只写两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 处(填1、2、3、4),
但实验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
; 。
(3) 该实验不仅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还可以得到氮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