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6-16 15:1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能用微粒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探究。
【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自主学习】
用15分钟反复阅读课本P100—103内容,用红笔勾画出重点内容,并思考:
(1)P100最下面图示的两位同学对过氧化氢分解前后质量变化的猜测,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观点更合理?
怎样设计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通过课本的阅读,我知道了什么?还有那些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并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疑惑用红笔在书上进行标记或记录。
2.通过前面的自主学习,你弄清了下列问题吗?试把空白补充完整。
(1)水通电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水通电,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
从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在通电的条件下,每个水分子分裂成
,每两个 重新组合成一个 ,每两个
重新组合成一个 。在这个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2)质量守恒定律是指

物质由 等基本粒子构成。在 中,构成物质的 重新组合成新的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真的守恒吗?为了彻底弄明白它,让我们用合适的实验来证明吧!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这里老师为你提供碳酸钙与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白磷等三组反应物,你该怎样操作?)
方案一:盐酸和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
符号表达式
实验步骤
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反应→称量反应后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
石灰石逐渐 ,产生 ,
气球 ,(敞口容器进行的此空不填)。
天平 。
实验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
方案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符号表达式
实验步骤
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反应→称量反应后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
两种溶液混合后,生成 ,天平 。
实验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
反思与交流:1. 你的实验是否验证了你的推测?
你的实验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是否影响了你的实验结果?
3.实验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选择反应容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探究任务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
教材P103交流共享:为什么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呢?请你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课堂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不变
宏观 各种元素的 不变
六个不变 种类不变
原子 不变
微观 原子 不变
原子 不变
【自主检测】
1、⑴现有一反应A+B→C,有10克A和5克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克A,B无剩余,则生成C 克。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填空
(1)电解18克水,可生成2克氢气和 克氧气。
(2)32克硫在氧气中全部燃烧,生成64克的二氧化硫,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 克。
(3)24.5克氯酸钾与5克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待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物质19.9克,则生成氧气_____克。
3、下列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湿衣服晒干,质量变小
C、铁在空气重灼烧后,质量增加 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中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B、碳酸钙放入稀盐酸中
C、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D、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能力提升】
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质量;④物质的总质量;⑤分子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⑦元素的种类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⑦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
A、一定等于铝箔的质量 B、—定小于铝箔的质量
C、—定大于铝箔的质量 D、无法确定质量大小
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
A、X2Y3      B、XY3   C、X2Y6      D、X2Y4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H2O + CO2 → 淀粉 + O2 , 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 ,可能含有 元素。
【学后反思】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