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6-15 16:01:08

文档简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学案
【学习目标】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重点难点】
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自主探究】
一、《红楼梦》
1.作者:____、高鹗。
2.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__________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3.地位:___最高,影响最深远,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4.昆曲:兴起: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发展:明朝时,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的《__________》。顶峰: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代表作有__________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__________》 ;衰落:清朝中期以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5.京剧:背景: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1790年, 先后到北京献艺。形成:徽调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 年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以后被称为“京戏”或“_____”。发展: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得到皇室扶持,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合作探究】
1. 阅读第一目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书名
作者
排印时期
主要人物
主要内容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文学地位
2. 联系前面学过的明朝小说,概括明淸小说发展的原因。
3. 阅读第二目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剧种
昆曲
京剧
主要特色
代表人物
作品
地位

4. 简要叙述昆曲兴起的情况及其艺术特点。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1.曹雪芹
2.封建社会
3.艺术性
4.《牡丹亭》,洪昇,《桃花扇》
5.四大徽班,道光,皮黄戏。
【合作探究】
1.
书名
《红楼梦》
作者
曹雪芹
排印时期
乾隆晚期
主要人物
贾宝玉、林黛玉
主要内容
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思想内容
歌颂了抗争精神,批判了顽固势力
艺术特色
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文学地位
《红楼梦》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广泛的题材;②市民阶层的扩大,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增多;③印刷业空前发达。
3.
剧种
昆曲
京剧
主要特色
既集中体现了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博采众长,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
代表人物
作品
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长生殿》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地位
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最主要的剧种,“国粹”
4.兴起: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特点:既轻柔婉转,又慷慨激昂,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当堂达标题
【基础达标】
1.随着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哪一种文学体裁的创作大放异彩,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 )
A.诗 B.词 C.曲 D.小说
2.右图小说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它的作者是( )
A.罗贯中 B.施耐庵
C.曹雪芹 D.吴承恩
3.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反映出( )
A.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B.作者对旧制度和传统礼教的批判
C.作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刻同情 D.作品对人民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
4.由朝鲜国家级艺术团——血海歌剧团潜心50载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红楼梦》登陆北京电视台大剧院,就此开始该剧在中国为期一个月的巡回演出。血海歌剧团之所以选择《红楼梦》创作大型歌舞剧,主要是因为这部小说( )
A.情节曲折离奇 B.反映了中韩友谊
C.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D.是中国最早的小说
5.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
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的是( )
A.《三国演义》和秦腔 B.《水浒传》和昆曲
C.《红楼梦》和京剧 D.《西游记》和汉调
6.下列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描写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故事的昆曲杰作是( )
A.《牡丹亭》 B.《窦娥冤》 C.《桃花扇》 D.《长生殿》
7.《红楼梦》第23回中提到“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 曲惊芳心”,这里面说到了两部我国戏曲史上的杰作。其中第二部杰作的作者是( )
A.关汉卿 B.司马光 C.曹雪芹 D.汤显祖
8.下列关于昆曲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明腔
B.明朝时,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C.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了顶峰  
D.昆剧在清朝中朝以后日臻完善,流传四方,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9.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以徽剧、汉调等为基础,在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二形成的,它形成于( )
A.乾隆年间 B.康熙时期 C.道光年间 D.光绪年间
10.右图为大家熟悉喜欢的京剧脸谱,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你知道京剧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吗( )
①元曲 ②昆曲 ③徽剧 ④汉调 ⑤秦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11.张小明是一位文学艺术爱好者,他准备对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做些简介,由于时间仓促,在表述中出现了一些错误,请你帮他改正过来。
清代,小说创作取得空前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罗贯中的《红楼梦》,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清代的戏剧创作,受到人们的喜爱,清朝前期,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牡丹亭》两部政治历史剧,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乾隆年间,又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评剧。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能力提升】
12.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历史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的成果展示,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步骤一:步入文学殿堂
探究思考:(1)小张等同学准备编排历史舞台剧——“四大名著”。你能帮助他们将四部作品派给下列演员吗?
①赵二准备扮演剧中多愁善感的贾宝玉,你分派给他 ;
②张三准备扮演剧中絮絮叨叨的猪八戒,你分派给他 ;
③张四准备扮演剧中多谋善断的诸葛亮,你分派给他 ;
④王五准备扮演剧中被逼上梁山的林冲,你分派给他 。
步骤二:步入影视剧作
(2)分别说出影视剧一、二、三出自什么文学作品。请用一句话来评价它们。
步骤三:阅读名著谈感受
三国写了一个大时代,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红楼写了一个大家族,西游写了一伙大妖怪。四大名著,各取一端,各有特色,各呈风采。
——杂文《乱侃四大名著》
(3)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部著作中的哪一人物?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解析: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取得很大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所以D正确。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观察图片并结合题干信息“人物众多,情节复杂”“ 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等,可判断该小说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3.B
4. C 解析: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C符合题意。
5.C
6.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昆曲的传世之作,其中《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的佳作。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句子里面提到的第二部作品是《牡丹亭》,其作者是汤显祖。
8.D 解析:昆剧在清朝中期以后,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并逐渐走向衰落,所以D叙述错误。
9.C 解析:四大徽班进京后,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改进创造,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故选C。10.B 解析:四大徽班进京后,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改进创造而形成的,所以B正确。
10.B 解析:四大徽班进京后,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改进创造而形成的,所以B正确。
11.答案:(1)“罗贯中”改为“曹雪芹”。(2)“《牡丹亭》”改为“桃花扇”。(3)“乾隆”改为“道光”。(4)“评剧”改为“京剧”。
12.参考答案;(1)①图四;②图三;③图一;④图二。(2)《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三国演义》: 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西游记》: 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红楼梦》: 是一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古典小说,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3)例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诸葛亮作为人臣,他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军事家,他深谋远虑,为人谨慎,严格纪律,用人谁贤;作为政治家,他注重生产。颇有成效,关心人民。(其它也可)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国粹”。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情景再现、阅读小说片段、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培育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
《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难点
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
引入
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头曲的片断。提问: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它的作者是谁?创作于哪一朝代?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师:多媒体播放电视剧87版《红楼梦》片头曲片段并设问。
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后由点评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自主
探究
学生依据学案的自主探究部分,阅读课本,标划知识点。
师:提出问题与要求,督导学生阅读课文。
生:阅读课文,标划重要知识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红楼梦》
【问题1】
阅读本目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书名
作者
排印
时期
主要
人物
主要
内容
思想
内容
艺术
特色
文学
地位
【问题2】
问题讨论:
你知道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哪四部吗?
联系前面学过的明朝小说,概括明淸小说发展的
原因。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问题1】
阅读本目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剧种
昆曲
京剧
主要特色
代表作品
代表人物
地位
【问题2】
简要叙述昆曲兴起的情况及其艺术特点。
【问题3】
简要介绍京剧兴起的背景和过程。
师:多媒体出示表格,巡视指导点拨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表格。
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师:课件投放相关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生:观察图片,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师:出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生:小组合作,思考回答。
师:点评学生回答,出示答案提示:
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广泛的题材;②市民阶层的扩大,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增多;③印刷业空前发达。
师:概述清朝戏剧艺术繁荣的情况,然后课件出示表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强调记忆巩固。
师:课件播放昆曲《牡丹亭》片段,指导学生体会昆曲的特点,然后出示问题,指导学生思考回答。
生:欣赏昆曲,思考回答问题。
师:课件播放京剧片段,出示京剧脸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体会。最后出示问题,指导学生思考回答。
生:欣赏京剧及京剧脸谱,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师:点评学生回答。课件补充京剧脸谱的寓意及京剧的四大行当等京剧知识。
拓展延伸
识读京剧脸谱,了解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师:课件出示京剧脸谱,指导学生识读脸谱,简介京剧四大行当及脸谱不同颜色的不同含义。
生:识读京剧脸谱,了解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及脸谱颜色的含义等京剧知识,认识京剧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国粹”艺术。
反思完善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