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掌握二氧化碳的循环。
2、通过学习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用对比的方法探究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验证、验满等操作。
3、通过学习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活动一合作探究 一、观察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山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红色曲线反映出同一年度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如何变化的, 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量的变化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冬季Co2含量高于夏季,因为冬季植物消耗二氧化碳的能力低于夏季。 二、观察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和消耗途径有哪些,导致二氧化碳逐年升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产生:化石燃料燃烧( 5.5 )、森林火灾(1.6)、植物呼吸作用(60)海 水释放(90)、土壤释放(60) 总共产生:217.1消耗:植物吸收(121.3+0.5)、海水吸收(92)总共消耗:213.8217.1-213.8=3.3 所以产生Co2总量大于消耗总量,所以每年积累逐年升高。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都有那些用途?人工降雨干冰灭火器制作碳酸饮料作为气体肥料活动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知识回顾前面我们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都考虑了那些因素?检验及验满方法反应药品的选择反应原理的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实验室制取氧气药品的选择、原理的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及验满的方法KMnO4 H2O2溶液和MnO2
2KMnO4===K2MnO4+MnO2+O2↑ MnO22H2O2=====2H2O+
O2↑
固体固体和液体 加热不需加热 AB C或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互动总结:
回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研究思路:
1.先确定反应药品及原理(反应物及化学反应的表达式)还要考虑经济、环保。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以及装置的可操控性、安全性。
3.根据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确定收集装置。
4.根据气体的化学性质检验及验满的方法议一议
前面哪些反应能够得到二氧化碳?
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做一做
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确定反应原理
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3支、镊子、钥匙、纸槽、碳酸钙、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
实 验 步 骤:
1.向1、2、3号三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一勺碳酸钠、两至三粒石灰石。
2.向上述试试管中分别依次加入3—5ml的稀盐酸和3—5ml稀硫酸。
3.观察纪录实验现象,重点比较三个反应中产生气泡的快慢。
4.完善完成表格2-1表格2-1实验结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产生气泡快 较快缓慢
反应持续进行反应越来越慢Na2CO3+2HCl=2NaCl+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H2SO4=CaSO4+H2O+CO2↑短时间内完成二.通过小组探究在下面的仪器组装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其中单孔橡皮塞和双孔橡皮塞未画出)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溶于水。?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澄清石灰水能使二氧化碳变浑浊。碳酸钙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固液不加热向上排空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学以致用:动手收集二氧化碳,并检验和验满。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注意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连接。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向集气瓶或锥形瓶中加入5-6粒碳酸钙,向长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4.收集气体,检验及验满。
5.整理实验仪器。
注意:1.长劲漏斗末端要液封。
2.收集气体时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
3.导管末端不能有水。随堂练习
1、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是否与水反应
2、N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的NO在人体内却有有益于扩张血管、增加记忆力的功能。已知NO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易与O2反应生成NO2。请你从下列集气方法中选择收集NO的方法( )
A 向上排空 B向下排空 C排水法
3、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错误的是( )
A B C DACC4.有四位同学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分别设计了下列四套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A B C D
(1)他们对设计的装置相互进行了交流评价。其中可能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 ;能够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的装置是 。
(2)写出实验室用装置B二氧化碳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___,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AD瓶口CaCO3+2HCl=CaCl2+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