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6-16 15:2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CO2的化学性质,会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能说出CO2的性质与用途及其相互关系;。
3. 通过CO2性质的探究过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CO2的性质与用途
难点:CO2性质的探究过程
【学习过程】
一、前置复习
1.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使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检验一瓶气体是CO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一下)。
思考:
1.收集二氧化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2. 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怎样放在桌面上?为什么?
3.怎样检验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收集满了?
二、课堂助学
导入新课:
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说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说它是粉刷匠;而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那么它是谁呢?由此引入二氧化碳。
探究活动一:
探究CO2的性质
学习活动1:总结“CO2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2、小组内交流说出对“升华”、“干冰”的理解。
3.“探究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写出你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CO2的水溶性: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2:实验探究“CO2的化学性质”:边做实验边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向通有CO2的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
学习活动3.将放在阶梯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小心地放入大烧杯中,
然后把CO2气体慢慢倒入(如右图所示)。
由此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4.请你反思:
1.利用干冰(或液体CO2)来灭火是利用了CO2的哪些性质?
2.打开装汽水的瓶盖时,会听到“嘶嘶”的声音,由此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通入CO2气体,液体变为红色,是CO2气体使它变成红色吗?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再把上述液体加热,发现液体最终呈现紫色;由此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CO2气体常用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仔细观察盛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其内壁和液面都有一层白膜,它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5.请你小结出CO2的化学性质:
探究活动二:
探究CO2的用途
学习活动:根据图片填写下表:
A
B
C
D
用途
利用的性质
你能说出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反思: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四、当堂达标:
1.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2.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释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会使大棚内温度急剧升高 B.二氧化碳会使害虫窒息死亡
C.二氧化碳能灭火,可避免火灾发生 D.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实验C0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A的 。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 。(写名称)
(3)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 ,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上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CO2具有 的性质。
4.已知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如图所示,广口瓶内已充满CO2气体,由分液漏斗向广口瓶内注入一定量
NaOH溶液,随即将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充分振荡广口瓶后,可观察到的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 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 ⑤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6.检验集气瓶内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 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注入澄清的石灰水 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7.鉴别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好选用( )
A.带火星的木条 B.澄清的石灰水 C.紫色石蕊试液 D.燃着的木条
8.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用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证实一口干枯的深井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大。现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解释实验现象
(1)灯火试验
灯火
(2)动物试验
动物
(3)澄清的石灰水试验
澄清的石灰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某同学做CO2的性质实验时,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10.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上图所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I)
(II)
(III)
(IV)
现象
紫色纸花变红
紫色纸花不变色
紫色纸花不变色
?
分析
①实验(III)验证了 : 实验(Ⅳ)验证了 ; ②通过实验(I)、(Ⅳ),可验证酸的一条化学性质是
? : ③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说明
碳酸 .
参考答案:
1、D 2、D
3. (1)气密性。
(2)石灰石和稀盐酸
(3)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变浑浊。
(4)紫色石蕊,变红,CO2+H2O=H2CO3。
(5)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4.气球胀大;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
5.A
6. B
7. D
8.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解释实验现象
熄灭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死亡
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
变浑浊
9.石灰水变质
10.
(I)
(II)
(III)
(IV)
现象
纸花变色
分析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共同作用使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受热易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