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课程标准:
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里是必修二第4课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特点: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私有制)——井田制思考:这段材料说明夏、商、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怎样的? “方里而井,井九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井田制的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即属于周王所有);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庶民和奴隶集体耕作;
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铁犁牛耕3. 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阅读下列图片思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条件有哪些?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1)确立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②各国的变法的推动(生产关系发生变动)铁犁牛耕技术进步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2)表现形式①国有土地
②地主土地私有制
③小农土地私有制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纳税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自耕向国家纳税(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北宋流民图“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3) 抑制土地兼并目的:措施: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①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
②明朝按人口和田亩收税,绘制“鱼鳞图册”;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1、概念: 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战国时期商鞅首倡。2、目的:直接目的:保护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3、原因: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商业和民营手工业二、“重农抑商”4、表现:⑴战国:商鞅的“重本抑末”治国思想。以后历朝统治者沿袭。
⑵西汉: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⑶明清:固守“重农抑商”,继续实行专卖制度,歧视和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用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
(4).各朝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贱商令)。1、洪武十四年(1381)还规定:“农民之家止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2、政府制定贬黜商人的政治社会地位的政策法令,包括不准商人人仕、限制商人的生活水平,把商业看成“奸伪之业”,把商人看成末等之民。 二、“重农抑商”5、评价:1).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巩固统治);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
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2). 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不利于农工商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易错易混点
1.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误区
误区一:“重农抑商”政策是自古以来历代统治者都采取的经 济政策。“重农抑商”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而不是自古就有的。商鞅变法以前的管仲改革,就重视工商业发展。
误区二:“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 尽管“重农抑商”政策为很多朝代所奉行,但工商业的发展是客观经济现象,随着农业的恢复,工商业必然随之发展。 因此,尽管统治者推行该政策,但唐朝以后,工商业仍有很大 的发展。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 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严格限制绝对禁止2、“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唯一开放地:广州十三行 1793年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4)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 (1)明初,防范敌对势力(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以及防范倭患;(3)盲目自大的心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原因。(1)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工商业的发展,使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得不到发展。(2)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阻碍了西方近代科学和技术的传入。中国当时的教育还是以科举为核心的,视西方科技为“奇技淫巧”,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3)助长了统治阶级妄自尊大的心理,自诩
天朝上国,盲目排外,不思进取,保守愚昧。
(4)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安全。影响: 从表面上看,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似乎也限制了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活动,具有一点自卫作用,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落后的、消极的政策,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只能阻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使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是一种慢性自杀政策。 ------《闭关政策的历史教训》本课小结古代的中国当时的世界观察图片,让我们感受中西的变化吧!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