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历史《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6-16 08:0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0课顺治帝清朝建立之初,政局很不稳定。统治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 问:清朝采取了哪些强化君权的措施?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归纳)
康熙帝1.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怎么设立? 保留明朝的内阁、六部;
也保留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一、军机处的设立 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怎样的权力?它对皇权有威胁吗?议一议: 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雍正皇帝2.雍正帝和乾隆帝又怎样调整中央政权机构? 乾隆撤消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设立军机处,目的是为了削弱满洲贵族对皇权的威胁
成为处理国家军政大权的机构,使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 军机处的设立对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作用?军机处议一议:2. 军机处(1)设立时间:雍正时期(2)目的:加强君主专制(3)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4)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
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5)影响: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君主设置军机处(雍正)皇 帝军机处君主集权强化的标志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全面。第一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处起到君主集中大权、可以快速下达命令、避免大臣办事扯皮、拖拉的作风。第二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大臣什么都得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力,从而便丧失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如果将两种看法结合起来,就更全面、客观了。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你同意他们谁的说法,为什么?二、君主集权与军机处清初
(入关前)
雍正帝
以后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
保留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顺治帝 设置内阁、翰林院
康熙帝设南书房
设军机处目的
时间
职责
意义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使君主集权达到顶峰。
政治方面强化皇权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制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上面的两句诗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你认为诗里有什么问题吗?这两句诗是写景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便把他处死了。
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
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量冤
案。叫做“文字狱”
历朝历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朝代事件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危害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2.不敢过问政治,禁锢思想,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康熙、雍正、乾隆维 止一维止 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据统计:
顺治帝兴文字狱7次,康熙帝12次,
雍正帝17次,乾隆帝130次。活动探究: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呢?1、清朝为了树立统治者的淫威
2、为了保护满洲贵族的特权
3、为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4、对汉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2.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思考:文字狱造成了什么严重果?君主集权的强化措施:1、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2、保留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3、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4、为加强思想控制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朝廷上: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者自保,千方百计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
军队:八旗兵久无战事,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财政收入:乾隆后期,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非常严重。
土地: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不择手段兼并土地。社会贫富分化不断严重。四、闭关锁国政策1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 的进步。
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乾隆前期,针对英国等西方国家贪得无厌的要求,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限制,
下令只准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
这样便形成了所谓的“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内容和表现有:
(1)限定一口通商。
为了防范郑成功及其子孙的海上抗清势力,清初政府厉行海禁政策,严禁商民出海贸易。
统一台湾后,康熙曾开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乾隆年间,
清政府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2)严格约束外国商人活动。
清政府规定,所有对外贸易活动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进行管理。
外国商人来广州贸易,只能同“十三行”行商打交道。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3)限制中国商民出海贸易。
为了限制中国商人进行海外贸易,清政府制定了严密的法令,
如规定出海商人必须于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
严禁米粮、铁器出口;出洋商船载重量必须在五百石以下,
只许用双桅,船员不得超过二十八人;每人只准带铁锅一口,铁斧一柄
在这样严密的管制下,中国商船连海上基本的自卫能力都没有,又何谈远洋贸易?
2、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1.乾隆帝给英王的赦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撮尔小国些微货物哉?”(1).此话反映了清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2).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有何影响?
(3).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谈谈自己的看法?乾隆帝接见英国使者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