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 3.探究并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2、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请在下图中画出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凸透镜对光有____ 作用,凸透镜又____ 透镜.会聚会聚 3.生活中的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缩小的 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它们都是凸透镜为什么成像不同呢?它们成的像又有什么联系和规律呢?二、预习导学:物体 凸透镜光心1.物距(u): 到 的距离;凸透镜光心像 2.像距(v): 到 的距离;3、现象: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问题:猜想:实验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像的正倒、大小、虚实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三、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1.小组交流讨论 用蜡烛做物体,研究烛焰所成的像。一块白色的硬纸板做光屏,承接烛焰在凸透镜中成的像。(2)观察像的虚实、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2.设计实验:(1)三心的调节烛焰 焰心 凸透镜光心光屏
中心三心应调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1.记下凸透镜的焦距: f = 10 厘米;
2.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移动蜡烛位置,使物距分别为u >2 f ; u =2 f ;
f < u <2 f ; u = f ; u < f 再移动光屏找像,直到像最清晰为止,眼睛观察光屏上的像;或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有没有蜡烛的像;
4.记下物距、像距和成像情况。(2)实验步骤观看视频 凸透镜焦距f= 10 cm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表中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f 时成实像,u<f 时成虚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 )(1)像的虚实: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4.分析与论证(2)像的大小: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u>2f时,得到缩小实像;
f< u<2f时,得到放大实像。
(二倍焦距分大小) 思考:难道实像只有放大和缩小两种情况动画演示: 当u=v=2f 时成等大的实像。
二倍焦距分大小。(没有缩小的虚像。 )?(3)像的正倒: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u>f 时成实像,是倒立的;u<f 时成虚像,是正立的。
(一倍焦距分正倒/虚实) (二)、一个重要结论:
(1)物体在焦距之外,物距减少,像距增大
即物近像远像增大。
(2)物体在焦距之内,物距减少,像距减少。
即物近像近像变小。
(4)新的发现: (一)、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v < u时,得到缩小实像;
v > u时,得到放大实像。5.实验拓展:作图验证成像规律FF2FO2F(1)实验中,如果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端,
应如何调整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6.交流与评估:实验思考?提示: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端可能是由于烛焰太低或凸透镜太高或光屏太低,故应用三种方法调整:①将光屏向上移动; 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凸透镜向下移动。(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保持烛焰、凸透镜位置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也得不到像的原因是什么??①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② u< f ③ u = f 实验思考2018-9-28 (3)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用不透明的物体挡着透镜的上半部或下半部,在光屏上还能承接到像吗? 为什么?实验思考四、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1.照相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照相机是根据物体到凸透镜
大于2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2.幻灯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幻灯机是根据物体到凸透镜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3.放大镜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 放大镜是根据物体到凸透镜距离
小于1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1、这节课经历了哪几个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论证小组交流实验评估2、你能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吗?五、倒立、缩小的实像f2f正立、放大的虚像⑵你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个规律的?分析归纳法(一)、基础题——初显身手
1.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虚像
B2.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
3、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0cm B、15cm C、10cm D、5cm
4.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DAB(二)、能力题——挑战自我
5、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移到距凸透镜18 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6 cm B、10 cm
C、16 cm D、20 cmB(三)、拓展题——勇攀高峰
6.小聪利用家里的放大镜、蜡烛、火柴、光屏(白纸板),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实验前,他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在地面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是15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__cm。
(2)还需要添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
(3)实验时,小聪先在桌面上画一条直线,并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_______和_______,再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
(4)当烛焰离透镜35cm时,光屏应在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
范围内移动,在光屏上会呈现一个清晰
的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
(5)当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在光屏上会呈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的____像。
(6) 当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0 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 ___ (选填“会”或“不会”)呈现烛焰的像,这时应该移去______,透过_______向蜡烛观察,就能看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的_____像.同一高度倒立15cm~30cm不会实缩小凸透镜15正立放大虚刻度尺光屏倒立放大实光屏凸透镜七、课后作业99页:第2、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