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十章《小粒子大宇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十章《小粒子大宇宙》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0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6-25 13:01:00

文档简介

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到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了解。
5、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6、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二、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大致数量级概念;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难点:对微观世界概念的建立,人类探索微观和宇宙过程中的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形成,以及从中感受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的过程。
三、学习活动设计
(一)知识梳理 形成网络
1、回顾本章所学知识,梳理后构建出本章的知识网络图。







2、小组内交流知识网络图,互相补充完善,使本章知识系统化。
(二)重点、难点、疑点辩析
1.在小组内提出你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后,生成组内疑难问题,写在下面。
2.除组内提出的问题外,再研究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准备小组展示):
(1)、.指出下列三个现象中共同反映的物理知识。
a、“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香味;
b、在热水中放一些糖,过一会儿水里就变甜了;
c、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周围的人都会受到毒害。
(2)、请举出日常生活中固体、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的例子。
① 固体 : 。
② 液体: 。
③ 气体: 。
(3)、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中装入半管水,再倒入半管红色酒精,过一会儿, 我们发现玻璃管中的水变红了,并且玻璃管中的液面高度也下降了,这两个现象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跟踪训练
1、两块表面平整干净的铅块压服紧就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 ;液体分子间的距离一般比固体分子间距离 。
2、固体很难被压缩和拉伸,是因为( )
A、固体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B、固体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C、固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较大 D、固体分子总做无规则运动
3.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空气流动形成风 B.打扫室内卫生时,可以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C.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墨水在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
D.将几粒粗盐放入盛有水的杯子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4.下列对物体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固态物质的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
B.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
C.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力的约束,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
D.固态、液态、气态分子排列都像操场上踢足球的学生一样可以在球场上自由跑动
5、科学家已估测到一个原子的直径约为10-10米,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假如把原子比作学校操场这么大,则原子核的大小约为( )
A、沙粒这么大 B、粉笔头这么大 C、篮球这么大 D、教室这么大
(四)当堂检
1、小青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就是由于 的缘故;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 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
2、1909年,卢瑟福在成功地进行了а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模型,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3、下列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或者斥力的例子中,错误的是()
A、两块铅块压紧后,能连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一般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拉断一根绳子需要很大的力,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破碎镜子不能再拼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4、下列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汤姆生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 B、卢瑟福发现了中子
C、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D、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5、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 B、晾晒的湿衣服变干
C、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D、河道中的水奔腾而下
6、春天的兰花,夏天的茉莉,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腊梅,为什么人距离这些植物很远,却能感到有沁人心脾的芬香?
7、请指出下图中的几个实验,各是演示什么现象?
(1)甲是演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是演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是演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3 探索宇宙
1、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 通过展示人类对宇宙探究的历程,培养追求科学、探索宇宙的态度。
2、 学习重、难点:
重点:对宇宙的了解
难点:通过展示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 学习活动:
1、 体验、想象与思考:
(1) 观看一幅关于宇宙的照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照片,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感觉?(每人至少说出一种感觉)
(2) 看课本P188—P189,进一步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并回答如下问题:
1 图10-21中国古代的星象图说明了什么?
2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来认识宇宙。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带有很浓的神话色彩。其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有相关的神话。请你列举一例。
3 在欧洲,在宗教的影响下,建立了“地心说”,请你说出“地心说”的含义是什么?
4 15世纪末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人类进入了对宇宙进行科学探索的伟大时代。并提出了“日心说”。这个学说是 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分析提出的。
5 1632年,科学家 首先制成了望远镜,把人类的视线引入了更宽广的星空。
6 飞向太空一直是人类不灭的梦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宇宙飞船使人类踏上了月球。我国的首位航天员 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神州5号飞船升空。
2、 认识浩瀚的星空
广袤而深邃的星空,有着无穷的奥秘。首先星空之大令人惊叹:地球是太阳系这个大家庭里一颗很小的 行星。太阳系除了太阳这个恒星外,至今还发现有9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小行星,以及数量众多的彗星和流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在广袤的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很多。
①让学生看下表 ,进一步认识太阳系行星 行星直径(相对地球) 距离太阳(相对地球)
水星 0.38 0.39
金星 0.95 0.72
地球 1 1
火星 0.53 1.52
木星 11.2 5.20
土星 9.5 9.54
天王星 4.0 11.2
海王星 3.9 30.1
冥王星 0.18 39.5
(注:地球直径为12735Km,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1.5×108 Km。)
②从仙女座发出的光需要200万年才能到达地球,也就是说,晚上我们见到的仙女座已经是200万年以前的仙女座了。
3、 幻想与追求:
展望21世纪,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将会不断加快,在太空中建立居住地,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1 观看一幅未来的太空城市图。(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各人说出来)
2 让学生讨论:在月球上生活和在地球上生活有哪些不同之处?
四.巩固练习:
1.“光年”是 单位。
2.除太阳外,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离地球约有40万亿千米。如果宇宙飞船的速度是20千米每秒,那么坐宇宙飞船从地球到比邻星需要 天。
五.当堂检测:
1.“1光年”= 千米。
2.如今,人类已经登上月球,可是人们却不能在月球上长期居住。请你至少说出两个原因。
3.有很多星体不发光。可是晚上抬头望星空,星星都闪闪发光,这是为什么?
4.请说出在月球上不能做的物理实验。(至少说出三个)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复习导纲
*知识网络*
物质的组成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 分子是运动
分子间有作用力
微观世界 微观的粒子 原子结构
我们生活的世界
从粒子到宇宙 基本粒子
探索历程
宏观世界 宇宙的尺度
*专题探究*
本章所学的知识难度不是太大,但作为整个热现象的基础,分子动理论还是比较关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认识小粒子,而且还要知道大宇宙。
1.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要建立大致的数量级概念
粒子的空间尺度(cm)
分子:10-6~10-7 原子核、电子:10-8 中子、质子:10-13 夸克:10-13
宏观天体的空间尺度(km)
地球的直径为12735km;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1.5X108km。太阳系中其他星体的情况见本节知识点2.
2.分子动理论
掌握分子动理论,应从以下几方面:
⑴分子很小,正因为如此,任何一个宏观的物体 内部都包含了数量惊人的微粒数
⑵分子是运动的。宏观的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是运动的。当然扩散现象能够发生也证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并不是紧密排在一起的,而是有空隙的。
⑶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开物体要用力,而压缩物体也需要用力。这已经证明了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
例一:科学家发现,比分子小的微粒还有很多,例如原子、质子、电子、夸克等,但为什么说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呢?
例2:下列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实例是( )
A.秋天早上大雾弥漫 B.一阵微风吹来一阵香气
C.打扫房间时,看到灰尘飞扬 D. 洒在地上的水慢慢的变干了
例3:面粉是易散的,但如果加上适当的水并糅合,就会变成柔韧的面团,这是为什么?
例4:把一块固体颜料放在盛水试管的底部,不用搅拌,过一段时间后颜料会在水中逐渐的分散开来,这是以为( )
A.颜料的微粒比水分子的轻 B.颜料粒子的数量在增加
C.颜料粒子的体积较大 D.颜料和水的微粒不断运动的结果
*过关一测*
一.选择题
1.19世纪末,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了原子的内部。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的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 )
A.西红柿 B.西瓜 C.面包 D.太阳系
2.将杯子中的水倒出后,杯壁上会沾有水珠,这是由于( )
A.水具有流动性 B.杯子有摩擦力
C.水有附着力 D.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
3. 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脏水中有许多的细菌在运动 B.酒精擦在皮肤上闻到酒精的气味
C.水从高处往低处流 D.扫地时灰尘飞扬
二.填空题
1.大连的5月槐花盛开,香飘四野,我们能闻到花香,说明花朵中的芳香油分子 ,气温高时花香更浓,说明了 。
2.“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 的缘故。
3.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 组成。原子核外的电子饶 运动,原子由 和 组成。
三.简答题:
与固体和液体相比较,气体不仅容易被压缩,而且还容易被压缩的很小,试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起原因。走进微观
一、学习目标: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分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二、学习重点: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三、学习难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四、学习过程:
(一)自然的尺度
1.自主学习:自学课本180页,回答完成下列问题:
A、仰望天空,群星闪烁。宇宙到底有多大呢?根椐你的观察你能说一下吗?
B、在我们的周围,有潺潺的流水,美丽的鲜花,飞翔的小鸟,嬉戏的人群,这便是人们熟悉的世界,在人们不能直接看到的世界里,同样也是奥秘无穷。那里有细胞、病毒、分子、原子等等目前科学家们的研究已进入到了这样的微观领域。我们用肉眼能看到这些微观的粒子吗?
2.小组讨论,然后展示成果。
(二)物质的组成
1.自主学习:看课本181页第一节,完成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古希腊的“四元素说”?
(2) 什么是中国的“五行说”?
2. 合作学习:
人们认识到若将物质无限的分下去,所得到的颗粒将愈分愈小,小到这种颗粒能保持化学性质不变为止,通常所说的物质就是由这种颗粒构能的。1811年,意大利的科学家 第一个把这种颗粒命名为“ ”。因此,他被后人称为“分子之父”。
3.交流与讨论 :
干旱田地可以龟裂成土块,土块可碎成细沙,细沙又可以碎为沙尘,沙尘还能继续分裂吗?沙尘随风飘荡,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吗?
4.自己学习,182页“信息窗”完成下列问题:
(1) 分子是最小的分子,质量只有 Kg左右。
(2)1cm3的水中就含有 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 Kg。
(三)、微观粒子
1.自学课本P182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习题:
(1)分子是由 构成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才证明了 的存在。有的分子是由单个 组成的,叫做单原子分子,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叫做 ;例如,水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
(2)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对气体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阴极射线。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叫做“ ”。
(3) 1909年,卢瑟福,在成功地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 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叫做 ,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的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
(4)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的,质子和种子都是由被称为 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2.观看多媒体影片通过学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微观粒子的空间尺度。
3.自学课本P184页,进一步了解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
(四)巩固练习: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 组成的;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是由 组成的;原子是由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 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 组成的。
2、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阴极射线由是由速度很高的带 的粒子组成,这种料子就是 ,从而揭开了人们对 内部的认识。
3、1909年,卢瑟福在成功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 的模型。原子的中心叫做原子核,占的体积 ,但其密度 ,几乎集中了原子核的全部质量; 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就象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
(五)小结: 小组合作完成后,小组展示
五、当堂检测:
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 组成的。 带正电, 不带电。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10-10m,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的33nm,其相当于 原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1nm=10-9m).
2. 下列各种粒子体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 B、原子核、质子、电子、中子
C、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 D、原子核、电子、质子、夸克
3. 关于原子结构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内的物质分布是均匀的 B、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在原子内是静止不动的 C、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相似于太阳,电子相似于红太阳运动的行星
D、原子核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本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2、掌握本章知识重点,突破难点,破解疑点。
3、能运用所学知识较熟练的解决相关问题。
二。、知识梳理
复习课本180页-188页形成知识网络图
三、巩固练习
1、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是由 组成的,原子是由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 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 组成的。
2、1909年卢瑟福在成功进行了X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 模型。原子中心叫原子核,站的体积 ,但其密度 ,几乎集中了原子核的全部质量, 在不同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3、下列各种粒子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夸克 B 原子核 质子 电子 中子
C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电子 D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夸克
4、防治非典期间,防疫人员把按比例配置的消毒液喷洒在教室外的走廊里,一会儿教师里也闻到了药味,这种现象说明 ,天气越热,药味九弥漫得越快,这说明
5、两滴水银相互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得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
6、利用针管抽半管水,用食指按住针管嘴,然后用力推活塞,发现水 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
7、按体积大小,从小到大排列(1)质子 (2)细胞 (3)银河星系 (4)地球 (5)电子 (6)太阳 (7)原子
8、关于宇宙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银河系得中心是宇宙得中心 D宇宙找不到中心
9、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堆煤得墙角,墙皮内和地面下一定深度得地方会变黑,而且时间越长,黑的越厉害。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10、压缩气体比压缩液体或固体容易些。试用例子模型解释这一现象
四、当堂检测
1、把两块表面平整得铅块压紧就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 ,液体分子间得距离一般比固体分子间距离
2、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我们可以通过墨水得扩散现象来认识它。将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通过观察现象可知:温度越高 ,过程就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 。
3、在一根较长得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缓地倒满酒精,用手指封住开口端上下来回颠倒数次再竖起来,可以发现管内液面 ,这个实验直接说明了 ,也可以间接地说明 。
4、劣质得油性油漆、板材、涂料等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 ,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材粘在一起,这说明
5、将一块冰糖磨成粉慢慢地加入满满得一杯水里,糖看不见了,水变甜了,可是水却没有溢出杯子,这是为什么?
6、下列事例中哪个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变咸 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一葙苹果,满屋飘香
7、扩散现象说明了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有确定的大小
C分子有确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诉力§10-3 探索宇宙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 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2、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及对宇宙的了解
难点:通过展示探索宇宙的历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 学习活动:
宇宙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关注、困惑、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顺着科学家的足迹来认识与探索我们生活的宇宙。
任务1:观察、思考与想象:
1、展示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
2、看课本P188—P189,进一步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并回答如下问题:图10-21中国古代的星象图说明了什么?
3、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来认识宇宙。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带有很浓的神话色彩。其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有相关的神话。请你列举一例。
4、在欧洲,在宗教的影响下,建立了“地心说”,请你说出“地心说”的含义是什么?
5、15世纪末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人类进入了对宇宙进行科学探索的伟大时代。并提出了“日心说”。这个学说是 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分析提出的。“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6、1632年,科学家 首先制成了望远镜,把人类的视线引入了更宽广的星空。
飞向太空一直是人类不灭的梦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了20世纪,人类终于梦想成真,踏上了太空的旅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宇宙飞船使人类踏上了月球。我国首位航天员 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神州5号飞船升空。人类第一个太空人是
任务2、阅读:浩瀚的星空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空中太阳系这个大家庭里一颗相对很小的行星。之大令人太阳系除了太阳这个恒星外,至今还发现有9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小行星,以及数量众多的彗星和流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在广袤的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很多。
1、学生回答太阳系的组成:
2、观察P190页了解太阳系行星的近似数据:
3、了解比邻星、仙女座与地球的距离:
任务3.幻想与追求:
展望21世纪,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将会不断加快,在太空中建立居住地,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1.观看P191页:未来的太空城市图。说一说你对未来太空的想象是什么样子?
2讨论:在月球上生活和在地球上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巩固练习:
1、“光年”是 单位。
2、              最先用望远镜来探索宇宙.
3、飞向太空是人类的梦想。1867年4月1日,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人类第一个太空人是 。1969年7月20日, 11号飞船首次使人类踏上月球。
4.请说出在月球上不能做的物理实验。(至少说出三个).
五.当堂检测:
1、“1光年”= 千米。
2、有很多星体不发光。可是晚上抬头望星空,星星都闪闪发光,这是为什么?
3、2003年10月15日,我国的      载人飞船在甘肃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航天员    带着中国人千年的企盼,梦圆浩瀚太空。

4、除太阳外,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离地球约有40万亿千米。如果宇宙飞船的速度是50Km/s,那么坐宇宙飞船从地球到比邻星需要       天走进微观
1、 学习目标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的核式结构模型
难点:对微观世界“小”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3、 学习过程
1、 阅读课本180页,并完成下题
请按体积大小从小到大排列①质子②细胞③银河星系④地球⑤太阳⑥原子
2、 阅读课本181页物质的组成,并完成下题
1 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
3 希腊人和我们的祖先分别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3、 阅读课本182——184页,完成下列各题
① 19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 的存在。
② 19世纪7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带 电的“电子”。
③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怎样的?
④ 原子和中子是有 组成的。
4、 应用与训练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 组成的,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是由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 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
组成的。
2、下列各种粒子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
B 原子核、质子、电子、中子
C 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
D 原子核、电子、质子、夸克
3、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 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 ,从而揭开了人们对 内部的认识。
五、形成性测试
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 组成, 带正电, 不带电,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10-10米, 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3纳米,其相当于 个原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
2、关于原子结构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内的物质分布是均匀的
B 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在原子内静止不动
C 原子结构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似于绕太阳运动的行星
D 原子核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3、请你说说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4、如果1cm3的小盒子内的空气分子是2.7×1019个,请用计算器算一算,若将小盒子开一小孔,控制小孔使盒子内分子按每秒一亿个的速度向外释放,需多少年才能放完?探 索 宇 宙
【学习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3、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究历程的展示,培养追求科学、认识宇宙科学的态度。
【重点】
了解探索宇宙的历程。
【难点】
认识到人类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过程】
由课本图片引入:(各学习小组可以选出一名同学在组内阅读,其他组员认真听,并在书本上做好记录,完成阅读后,组员相互交流,看看都总结了哪些内容!)
宇宙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关注、困惑、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时间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具有很浓的神话与宗教色彩。
中国古代很早就对星空进行观察,并根据星象制定历法。
在欧洲,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产生了“地心说”的宇宙观。
1543年,哥白尼通过30多年地观察与分析,提出了“日心说”。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人类的视线深入到了更为宽广的星空。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1年4月12日,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了太空。1967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使人类踏上了地球以外的土地——月球,迈出了人类历史的一大步。
【补充】: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预定着陆时间前在得克萨斯州上空解体坠毁,机上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现在,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也升入太空,世界将从此又多了一个载人航天国家,宇航员的行列里也增添了来自中国的杨利伟。
【浩瀚的星空】
银河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天体系统,它包容了大约1500亿~2000亿颗恒星,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大约有6000颗左右。
我们的太阳就位于相距银河系2。6万光年的地方,是银河系中非常普通的一员,太阳带领着它的“家族”围绕银河系运转的速度高达250km/s,虽然如此,转一周也要花两亿五千万年。
距离地球最近的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
我们的太阳系是由九大行星组成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补充】:
1、光年是长度的单位,表示光在一年所走的路程。
2、据相关新闻报道: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已降级为类行星,也就是说现在还有八大行星了,同学们记住这一点,但考试时还是九大行星!
幻想与追求(同学们边看课本,边相互交流,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
展望21世纪,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将会不断加快,在太空建立永久性的居住地将来不会再是人类的幻想。
【当堂练习】
1、九大行星中和我们地球挨着的两颗星是: 、 。
2、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失去太阳,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3、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吗?§9-1走进微观
1. 学习目标
1. 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3. 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2.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组成
难点:微观粒子
3. 学习活动
㈠展示图片,体验思考
自然的尺度,大到无限的宇宙,小到微观的粒子。我们熟悉的周围世界,只是自然尺度下非常微小的一部分。在宇宙中,星球之间的距离都非常大,一般用光年来度量(1光年=9.6×1012km),除太阳外,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也有4.21光年。在微观领域,人们不能看到的世界里,同样奥秘无穷,那里有细胞、病毒、分子、原子。它们的直径已经小到了10-10m,目前有的科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这样的微观领域。
可见,从无限的宇宙到微小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展现着,科学家们正在探索着物质的奥秘。
㈡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从古到今,人们一直都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古希腊人认为宇宙是由水、土、火、气组成,称为“四元素说”;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称为“五行说”。
后来,人们认识到若将物质无限得分下去,所得颗粒愈分愈小,小到这种颗粒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为止,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第一个把这种颗命名为“分子”。换句话说,分子就是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现代科技可以使人们观察到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图10-4所示是硅表面的硅原子排列图象。图10-5所示是DNA生物大分子结构示意图。
说明:
①分子很小,它已经进入到了微观尺度但它并不是最小的颗粒,而是仍然保持着原来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如果再分一次,它将失去这种性质。
②不同物质的分子其大小是不同的,氢分子是最小的分子,其尺度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水分子的大小是氢分子的十几倍,但一只蚂蚁喝一口水就能吞下2×1019个水分子
㈢微观粒子
分子已经很小了,那么它是不是可以再分呢?在19世纪初,人们已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有的分子由一个原子组成,叫“单原子分子”;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做“多原子分子”。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气体放电现象发现了电子。
1909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电子在核外绕着原子核运动,就象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如图10-10所示
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又知道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10-11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再次发现了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的。10-12
10-13给出了微观粒子的空间尺度
4. 素养测评
5. 1.分子的个头极其微小,它的直径为10-10m,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拿一个分子与一个乒乓球进行比较,那就好比是拿一个乒乓球与地球进行比较。下面请你来计算一下,如果用分子从物理课本左侧一个紧挨一个地排列到右侧(课本的宽度),需要 个分子。
6. 2.1909年, 在成功地进行了a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 结构模型。
7. 3.你能把下列粒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质子 分子 夸克 电子 原子
4.下列物理学家与其贡献相对应,正确的是( )
A. 阿伏伽德罗---分子 B. 道尔顿---中子
C. 汤姆生---分子 D. 卢瑟福---原子
5.原子核是由( )
A.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B.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D.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6.在通常情况下,一个氢分子的质量是3.3×10-27kg,1ml氢气中有多少个氢分子
(常温下,氢气的密度是0.09kg/m3)
7.请你说说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探索宇宙
一、学习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二、学习过程:
阅读课本188页回答下列问题
1、 提出了“日心说”
2、 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3、 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人类第一个太空人是
5、我国第一个太空人是
6、除太阳外,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三、应用练习
1、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 ( )星,太阳是一颗( )星,我们所在的太阳系至今发现的行星有( )颗。
2、关于宇宙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银河系的中心是宇宙的中心
D、宇宙找不到中心
3、关于恒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恒星仅仅是相对位置似乎不变]
C、恒星是发光的
D、恒星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
四、当堂检测
1、请按体积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1、质子 2、细胞 3、银河星系 4、地球 5、电子6、太阳7、原子
2、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发源学说。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了宇宙膨胀,并认为( )
A、目前宇宙还在不断膨胀
B、目前宇宙膨胀已结束且不断收缩
C、目前宇宙已处于既不膨胀也不收缩的稳定状态
D、宇宙膨胀早已结素,目前处于静止
3、航天飞机关闭发动机,正在太空飞行,如果科学家要在其中做实验,下列实验不能正常进行的是( )
A、用温度计测温度
B、用弹簧秤测力
C、用天平测质量
D、用电子表测时间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一节 走进微观》
学习目标:
1. 能简单说明物质是有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了解分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预习感知
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 你能简单说明物质是有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吗?
合作探究
分子间有空隙吗
看课本P180了解浩瀚的星空、远飞的大雁、非典病毒,从而认识自然界 的神奇,直观的了解自然界物质的尺度。
物质的组成
看课本了解自然界里的所以物质都是由最小的微粒组成的。
1、 什么是分子?分子是什么时间由谁发现的?
2、 观察图片了解分子的结构图象。
微观粒子
看课本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 什么是原子?什么时间由谁发现的?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2、 什么是电子?电子的发现如何?
3、 什么是原子核?观察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4、 列出各微粒的组成结构图。
5、 观察了解微观粒子的空间尺度。
[轻松课堂]
随堂练:填空题1、2 选择题 2
小结反思:
1、 通过学习谈一谈你有什么收获?
谈一谈你还有什么困惑?你还有什么疑问?请写下来我们共同讨论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
2、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扩散的规律。
3、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4、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5、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有关现象。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扩散现象 难点: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分子间有空隙吗?
1、提出问题: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些又小又轻的分子是不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挤在一起不动呢?
2、实验探究:A、实验器材:量筒、水、染色酒精
B、步骤:(1)往装有50毫升水的量筒中注入50毫升的染色酒精。
(2)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混合前水的体积 混合前酒精的体积 你预计得到的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水与酒精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
C、实验结论:请比较上述表格中你预计得到的总体积与实际得到的总体积,你发现了什么? 。
3、跟踪练习:1、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要比预计的要 。
2、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上述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
着 。
3、物质是由_____或_____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组成的。
4、水有水的化学 ( http: / / www.ffkJ.net / 斐※斐※课※件※园 )性质,保持这种化学 ( http: / / www.ffkJ.net / 斐※斐※课※件※园 )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分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提出问题:肉眼看不到又小又轻的分子,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分子在运动呢?
2、实验探究:A、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将两个瓶先空气瓶在上,再二氧化氮瓶在上,最后把两个瓶子平放,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
B、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蓝墨水,观察发生的现象。你又发现了什么? 。
C、取两杯相同质量的清水,一杯凉水,一杯热水,然后分别滴入一滴蓝色的墨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
D、实验结论:上面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表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固体中的分子也在永不停息地 。因此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3、跟踪练习:(1)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感受到分子确实存在并在运动吗?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
(2)小青把驱蚊片放在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说明 。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 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
(三)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1提出问题:铅块能被拉开吗?水能被压缩吗?
2、实验探究:A、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 把它们拉开。
B、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看看能否将水压缩?
水 被压缩。
C、实验结论: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请同学们看书回答下列的问题:
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 ,因而,固体有一定的 和 。
2、有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 ,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 ,但有一定的 。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 了,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 ,也没有确定的
4、.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_____把它们拉开。
5、水_________(“容易”或“不容易”)被
四、应用与训练
(一)、填空题
1、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cm3水和50cm3酒精。然后将50cm3酒精倒入50cm3水的量筒中,用棒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100cm3,说明 。
2、防治非典期间,防疫人员把按比例配置好的消毒液喷洒在教室外的走廊里,一会儿教室里也闻到药味,这种现象说明 ;无气越热,药味就弥漫得越快,这说明 。
3、利用针筒抽半筒水,用食指按住筒嘴,然后用力推活塞,发现水 被压缩,说明水分子之间 。
4、把鸡蛋浸在盐水中,过一段时间后鸡蛋会变咸,这是因为 。 把鸡蛋放在冷茶中不能很快染色,而煮茶叶蛋时,蛋壳很快染色,这是因为 。
5、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运动,密闭的气体总是充满整个容器就是很好的例证。然而液体和固体却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而不会散开,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这是由于 。
7、“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 ,分子之间几乎没有 的作用。
(二)、选择题:
1、两块光滑、干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不能结合成一块的原因是( )
A、两块玻璃分子之间不存在作用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运动缓慢
C、两块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D、两块玻璃分子之间太小表现为引力
2、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
A、由于分子间无间隙 B、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由于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D、由于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
3、烧杯内装满玻璃球,但仍可装入相当多的水,这是因为( )
A、水把部分玻璃球溶解了 B、水的粒子运动比玻璃球的粒子运动快
C、水填满了玻璃球间的间隙 D、水的粒子比玻璃球的粒子更有弹性
4、把一小块固体染料入在试管底部,经过一段时间后,染料会在水逐渐扩散,原因是( )
A、染料的粒子比水的粒子轻 B、染料粒子的数量增加
C、染料粒子的体积增大 D、染料和水的粒子在不停地运动
5、弹簧测力计下吊着水平的玻璃片,把玻璃片放在水面上使其与水接解,然后向上提弹簧测力计,使玻璃片与水分离,在玻璃片与水分离之际,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明显增大,这个实验主要说明了( )
A、水有黏性 B、水分子具有重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6、下列现象可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7、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物体受热膨胀的原因是( )
A、物体内各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振动范围变大
C、物全各分子间挤进了空气分子 D、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距离增大
(三)、简答
1、生活中物们会发现堆煤的墙角,墙皮内和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地方会变黑,而且时间越长越厉害。请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现象
五、当堂检测
1、两滴水银互相接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
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民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开始 。
3、一滴红墨水滴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摄氏度的水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B、这叫做扩散,只发生有液体中
C、这叫扩散,它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就越快,温度越低扩散进行的越慢。
4、下列事例中哪个 不能 说明“物体分子是永不停息做着无规则运动”的( )
炒菜时加点盐,菜就会变咸 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5、将一方块糖磨成粉慢慢地加入满满的一杯水里,,糖就不见了,水变甜了,可是水却没有溢出杯子。根据上述现象,试做出合理的解释。第3节 看不见的运动
学习目标:
1、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2、 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扩散的规律
3、 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4、 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5、 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难点: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活动:
1、 请你回顾:
1、 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是什么?
3、 你学到的微观粒子有哪些?它们的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2、 引入新课,进行学习
宏观世界的运动情况用肉眼可以看到,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呢?通过我们的学习揭示这一问题
(一)自主学习课本第一框题后,并按课本要求进行实验探究,注意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把探究结果填入表中
请你比较表中你预计的总体积与实际的总体积,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比预计的要
分子之间存在
混合前水的体积V1/cm3 50
混合前酒精的体积V2/ cm3 50
你预计得到的水和酒精的总体积V/ cm3
水与酒精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V'/ cm3
练习:
把一滴红墨水滴到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框题2,注意观察现象,讨论与交流
(1) 每组按图10——16进行探究后,小组展示:
A、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B、 说明了什么问题
(2) 按图10——17进行探究,注意实验现象,讨论与交流
A、 你看到的现象是
B、 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你能说出一个证明固体的分子运动的例子吗?
分析(1)(2)(3)你得到的结论是:分子永不停息地
练习:
1、 请你举出一个气体分子运动的例子
2、 请你举出一个液体分子运动的例子
3、 请你举出一个固体分子运动的例子
4、分子的运动是一种扩散现象,它是指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到对方里去的现象。请你说出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三)请自主学习框题3,并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1、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 (填能或不能)把它们拉开。
2、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水 (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
上述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 ,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填引力或斥力)
练习:
1、撕开一张纸和从纸面拉开这张纸,那种情况用力大?为什么?
2、拉下注射器活塞,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口,再压下活塞时,为什么要用力?
(四)独立自学课本第四框题,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回答一下问题:
1、物质的状态有哪几种?
2、固、液、气三态的物体分别有什么特点?
3、你认为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有哪些?
4、结合课本,对照课本插图,填写下表内容
三、当堂训练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状态 压缩难易 分子间距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的运动
2、扩散现象说明 ;发生扩散的两种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又说明 ;分子间有间隙而又不会散开,说明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拉断铁丝 B、灰尘沾在衣服上 C、分子间没有间隙 D、固体很难被压缩
4、烧杯内装满玻璃球,但仍可装相当多的水,原因是( )
A、水把部分玻璃球溶解了 B、水填满了玻璃球间的空隙 C、水的 粒子运动比玻璃球的粒子运动快 D、水的粒子比玻璃球的粒子更有弹性
5、春天,漫步在花坛边,能闻到阵阵花香,这是为什么?
四、当堂检测
1、把红墨水分别滴到热水和冷水中,墨水在 水中散开较快,这一现象说明
2、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两块铅就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挂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
再压紧铅块又相当困难,这说明
3、美国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双层罐,即在钢罐内表面上要压接一层后为0.25mm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圣地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做成钢罐内模形状放入钢罐内,然后向钢罐内注满水并插入冷却管,封闭罐口启动制冷设备使水结冰。最终的结果是铝片被巨大的压力压在钢罐的内壁上,并与钢罐内壁牢牢地粘在一起。这个巨大的压力是由于 产生的,铝片与钢罐内壁牢牢地粘在一起的原因是
4、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破镜处分子间距离都
,分子间的吸引作用很微弱。
5、腌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炒菜加盐后很快就变咸了。为什么?探索宇宙导学案
1、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 通过展示人类对宇宙探究的历程,培养追求科学、探索宇宙的态度。
2、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及对宇宙的了解
难点:通过展示探索宇宙的历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三、学习活动:
一、探索的历程:
1.展示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
2、看课本P188—P189,进一步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并回答如下   问题:图10-21中国古代的星象图说明了什么?
3、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来认识宇宙。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带有很浓的神话色彩。其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有相关的神话。请你列举一例。
4、 欧洲,在宗教的影响下,建立了“地心说”,请你说出“地心说”的含义是什么?
5、 5世纪末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人类进入了对宇宙进行科学探索的伟大时代。并提出了“日心说”。这个学说是 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分析提出的。
6、 1632年,科学家 首先制成了望远镜,把人类的视线引入了更宽广的星空。
7、飞向太空一直是人类不灭的梦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宇宙飞船使人类踏上了月球。我国的首位航天员 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神州5号飞船升空。
巩固与练习:
1、1632年,科学家 首先制成了望远镜,把人类的视线
引入了更宽广的星空。
2、 向太空一直是人类不灭的梦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宇宙飞船使人类踏上了月球。我国的首位航天员 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神州5号飞船升空。
3、下列各种粒子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夸克 B 原子核 质子 电子 中子
C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电子 D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夸克
4、关于宇宙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银河系得中心是宇宙得中心 D宇宙找不到中心
二、认识浩瀚的星空
广袤而深邃的星空,有着无穷的奥秘。首先星空之大令人惊叹:地球是太阳系这个大家庭里一颗很小的 行星。太阳系除了太阳这个恒星外,至今还发现有9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小行星,以及数量众多的彗星和流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在广袤的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很多。
①让学生看下表 ,进一步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并了解太阳系行星的近似数据:
行星 行星直径(相对地球) 距离太阳(相对地球)
水星 0.38 0.39
金星 0.95 0.72
地球 1 1
火星 0.53 1.52
木星 11.2 5.20
土星 9.5 9.54
天王星 4.0 11.2
海王星 3.9 30.1
冥王星 0.18 39.5
②了解比邻星、仙女座与地球的距离:从仙女座发出的光需要200万年才能到达地球,也就是说,晚上我们见到的仙女座已经是200万年以前的仙女座了。
3、 想与追求:
展望21世纪,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将会不断加快,在太空中建立居住地,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1.观看P191页:未来的太空城市图。说一说你对未来太空的想象是什么样子?
2讨论:在月球上生活和在地球上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巩固练习:
1、“光年”是 单位。
2、              最先用望远镜来探索宇宙.
3、飞向太空是人类的梦想。1867年4月1日,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人类第一个太空人是 。1969年7月20日, 11号飞船首次使人类踏上月球。
4.请说出在月球上不能做的物理实验。(至少说出三个).
五、当堂检测:
1、“1光年”= 千米。
2、如今,人类已经登上月球,可是人们却不能在月球上长期居住。请你至少说出两个原因。
3、有很多星体不发光。可是晚上抬头望星空,星星都闪闪发光,这是为什么?
4 、按体积大小,从小到大排列(1)质子 (2)细胞 (3)银河星系 (4)地球 (5)电子 (6)太阳 (7)原子
5、关于宇宙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银河系得中心是宇宙得中心 D宇宙找不到中心第十章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
2.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原因、扩散的规律
3.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4.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5.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有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
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现象
三.学习任务:
任务一:按照课本第一框题完成探究实验:,
猜想:将水和酒精混合后,预计总体积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实验结果: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就比预计的要 。
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
任务二:按照下列步骤完成课本第二框题
1.完成探究实验一,回答下列问题:
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表明:气体分子在
2.完成实验二,回答问题:
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表明:液体分子也在
3.动脑思考:长期推煤的墙角,墙皮内和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地方会变黑,说明了
综合研究表明:分子是在
4.加油站:
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讨论:扩散的成因是 ,扩散的快慢与 有关。
举例说明:
跟踪练习:随堂练填空题1、2、7,选择题:1、3
任务三:参照课本第三框题完成探究实验,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在课本中填写完整
讨论: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能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跟踪练习:完成随堂练:填空题3、4、6、选择题2、4、6、7
任务四:自学课本第四框题,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的状态分为哪几种?
2.完成下列表格,总结物质呈现不同状态的原因
状态 分子间的作用力 有无一定形状 有无一定体积
固态
液态
气态
四.巩固练习:
1.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cm3水和50cm3的酒精。然后将50cm3酒精倒入50cm3水的量筒中,用棒进行搅拌使其成分混合。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100cm3,说明
2.腌咸菜要几天才能腌咸,但炒菜加盐时,几分钟就会有咸味,这是因为
3.固体很难被压缩和拉伸,是因为( )
A固体分子有一定的大小B固体分子有一定的质量C固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较大D固体分子总做无规则运动
4.春天的兰花,夏天的茉莉,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腊梅,为什么人距离这些植物很远,却能感到有沁人心脾的芬香?
本节小测
1.将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这个现象说明 (2分)
2.校门口搬来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
动 (2分)
3.两滴水银接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滴,这一现象
说明( )(3分)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物体建有扩散现象4.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运动的是( )(3分)
A扫地时尘土飞扬 B气体容易压缩
C蜡烛“流泪” D美酒飘香第十章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
2、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扩散的规律。
3、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4、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5、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扩散现象 难点: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分子间有空隙吗?
1、提出问题: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些又小又轻的分子是不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挤在一起不动呢?
2、实验探究:A、实验器材:量筒、水、染色酒精
B、步骤:(1)往装有50毫升水的量筒中注入50毫升的染色酒精。
(2)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混合前水的体积 混合前酒精的体积 你预计得到的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水与酒精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
C、实验结论:请比较上述表格中你预计得到的总体积与实际得到的总体积,你发现了什么? 。
3、跟踪练习:1、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要比预计的要 。
2、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上述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
着 。
3、物质是由_____或_____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组成的。
4、水有水的化学 ( http: / / www.ffkJ.net / 斐※斐※课※件※园 )性质,保持这种化学 ( http: / / www.ffkJ.net / 斐※斐※课※件※园 )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分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提出问题:肉眼看不到又小又轻的分子,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分子在运动呢?
2、实验探究:A、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将两个瓶先空气瓶在上,再二氧化氮瓶在上,最后把两个瓶子平放,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
B、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蓝墨水,观察发生的现象。你又发现了什么? 。
C、取两杯相同质量的清水,一杯凉水,一杯热水,然后分别滴入一滴蓝色的墨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
D、实验结论:上面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表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固体中的分子也在永不停息地 。因此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3、跟踪练习:(1)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感受到分子确实存在并在运动吗?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
(2)小青把驱蚊片放在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说明 。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 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
(三)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1、实验探究:A、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 把它们拉开。
B、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看看能否将水压缩?
水 被压缩。
C、实验结论: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请同学们看书回答下列的问题: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 ,因而,固体有一定的 和 。
2、有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 ,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 ,但有一定的 。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 了,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 ,也没有确定的
【当堂训练】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状态 压缩难易 分子间距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的运动
2、扩散现象说明 ;发生扩散的两种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又说明 ;分子间有间隙而又不会散开,说明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拉断铁丝 B、灰尘沾在衣服上 C、分子间没有间隙 D、固体很难被压缩
4、烧杯内装满玻璃球,但仍可装相当多的水,原因是( )
A、水把部分玻璃球溶解了 B、水填满了玻璃球间的空隙 C、水的 粒子运动比玻璃球的粒子运动快 D、水的粒子比玻璃球的粒子更有弹性
5、春天,漫步在花坛边,能闻到阵阵花香,这是为什么?
五、当堂检测
1、把红墨水分别滴到热水和冷水中,墨水在 水中散开较快,这一现象说明
2、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两块铅就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挂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
再压紧铅块又相当困难,这说明
3、美国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双层罐,即在钢罐内表面上要压接一层后为0.25mm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圣地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做成钢罐内模形状放入钢罐内,然后向钢罐内注满水并插入冷却管,封闭罐口启动制冷设备使水结冰。最终的结果是铝片被巨大的压力压在钢罐的内壁上,并与钢罐内壁牢牢地粘在一起。这个巨大的压力是由于 产生的,铝片与钢罐内壁牢牢地粘在一起的原因是
4、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破镜处分子间距离都
,分子间的吸引作用很微弱。
5、腌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炒菜加盐后很快就变咸了。为什么?§10-3 探索宇宙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 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2、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及对宇宙的了解
难点:通过展示探索宇宙的历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 学习活动:
任务1:观察、思考与想象:
1.展示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
2.看课本P188—P189,进一步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并回答如下   问题:图10-21中国古代的星象图说明了什么?
3.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来认识宇宙。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带有很浓的神话色彩。其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有相关的神话。请你列举一例。
4.在欧洲,在宗教的影响下,建立了“地心说”,请你说出“地心说”的含义是什么?
6.15世纪末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人类进入了对宇宙进行科学探索的伟大时代。并提出了“日心说”。这个学说是 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分析提出的。
课程资源: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有这样一段发展过程: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 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1. 1632年,科学家 首先制成了望远镜,把人类的视线
引入了更宽广的星空。
2. 飞向太空一直是人类不灭的梦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宇宙飞船使人类踏上了月球。我国的首位航天员 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神州5号飞船升空。
任务2、阅读:浩瀚的星空
广袤而深邃的星空,有着无穷的奥秘。首先星空之大令人惊叹:地球是太阳系这个大家庭里一颗很小的 行星。太阳系除了太阳这个恒星外,至今还发现有9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小行星,以及数量众多的彗星和流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在广袤的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很多。
由“九大行星”、卫星、彗星以及其他星际物质,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据我们现在的了解,并不是整个宇宙,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
人类最先了解的是与地球并称为“九大行星”的: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任务3.幻想与追求:
展望21世纪,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将会不断加快,在太空中建立居住地,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1.观看P191页:未来的太空城市图。说一说你对未来太空的想象是什么样子?
2让学生讨论:在月球上生活和在地球上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巩固练习:
1.“光年”是 单位。
2.              最先用望远镜来探索宇宙.
2.除太阳外,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离地球约有40万亿千米。如果宇宙飞船的速度是50Km/s,那么坐宇宙飞船从地球到比邻星需要
      天.
五.当堂检测:
1.“1光年”= 千米。
2.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     ,太阳是一颗     我们所在的太阳第至今发现的行星有    颗.
3.有很多星体不发光。可是晚上抬头望星空,星星都闪闪发光,这是为什么?
4.2003年10月15日,我国的      载人飞船在甘肃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航天员    带着中国人千年的企盼,梦圆浩瀚太空.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
2、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扩散的规律。
3、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4、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5、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有关现象。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扩散现象 难点: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分子间有空隙吗?
1、问题: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些又小又轻的分子是不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挤在一起不动呢?
2、实验探究:A、实验器材:量筒、水、染色酒精
B、步骤:(1)往装有50毫升水的量筒中注入50毫升的染色酒精。
(2)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混合前水的体积 混合前酒精的体积 你预计得到的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水与酒精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
C、实验结论:请比较上述表格中你预计得到的总体积与实际得到的总体积,你发现了什么? 。
3、跟踪练习:(1)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要比预计的要 。
(2)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上述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
着 。
(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问题:肉眼看不到又小又轻的分子,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分子在运动呢?
2、实验探究:A、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将两个瓶先空气瓶在上,再二氧化氮瓶在上,最后把两个瓶子平放,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
B、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蓝墨水,观察发生的现象。你又发现了什么? 。
C、取两杯相同质量的清水,一杯凉水,一杯热水,然后分别滴入一滴蓝色的墨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
D、实验结论:上面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表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固体中的分子也在永不停息地 。因此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3、跟踪练习:(1)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感受到分子确实存在并在运动吗?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
(2)小青把驱蚊片放在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说明 。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 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
(三)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1、实验探究:A、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 把它们拉开。
B、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看看能否将水压缩?
水 被压缩。
C、实验结论: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请同学们看书回答下列的问题: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 ,因而,固体有一定的 和 。
2、有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 ,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 ,但有一定的 。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 了,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 ,也没有确定的
四、应用与训练
(一)、填空题
1、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cm3水和50cm3酒精。然后将50cm3酒精倒入50cm3水的量筒中,用棒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100cm3,说明 。
2、防治非典期间,防疫人员把按比例配置好的消毒液喷洒在教室外的走廊里,一会儿教室里也闻到药味,这种现象说明 ;无气越热,药味就弥漫得越快,这说明 。
3、利用针筒抽半筒水,用食指按住筒嘴,然后用力推活塞,发现水 被压缩,说明水分子之间 。
4、把鸡蛋浸在盐水中,过一段时间后鸡蛋会变咸,这是因为 。 把鸡蛋放在冷茶中不能很快染色,而煮茶叶蛋时,蛋壳很快染色,这是因为 。
5、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运动,密闭的气体总是充满整个容器就是很好的例证。然而液体和固体却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而不会散开,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这是由于 。
7、“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 ,分子之间几乎没有 的作用。
(二)、选择题:
1、两块光滑、干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不能结合成一块的原因是( )
A、两块玻璃分子之间不存在作用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运动缓慢
C、两块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D、两块玻璃分子之间太小表现为引力
2、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
A、由于分子间无间隙 B、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由于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D、由于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
3、烧杯内装满玻璃球,但仍可装入相当多的水,这是因为( )
A、水把部分玻璃球溶解了 B、水的粒子运动比玻璃球的粒子运动快
C、水填满了玻璃球间的间隙 D、水的粒子比玻璃球的粒子更有弹性
4、把一小块固体染料入在试管底部,经过一段时间后,染料会在水逐渐扩散,原因是( )
A、染料的粒子比水的粒子轻 B、染料粒子的数量增加
C、染料粒子的体积增大 D、染料和水的粒子在不停地运动
5、弹簧测力计下吊着水平的玻璃片,把玻璃片放在水面上使其与水接解,然后向上提弹簧测力计,使玻璃片与水分离,在玻璃片与水分离之际,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明显增大,这个实验主要说明了( )
A、水有黏性 B、水分子具有重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6、下列现象可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7、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物体受热膨胀的原因是( )
A、物体内各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振动范围变大
C、物全各分子间挤进了空气分子 D、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距离增大
(三)、简答
1、生活中物们会发现堆煤的墙角,墙皮内和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地方会变黑,而且时间越长越厉害。请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现象
五、当堂检测
1、两滴水银互相接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
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民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开始 。
3、一滴红墨水滴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摄氏度的水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B、这叫做扩散,只发生有液体中
C、这叫扩散,它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就越快,温度越低扩散进行的越慢。
4、下列事例中哪个 不能 说明“物体分子是永不停息做着无规则运动”的( )
炒菜时加点盐,菜就会变咸 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5、将一方块糖磨成粉慢慢地加入满满的一杯水里,,糖就不见了,水变甜了,可是水却没有溢出杯子。根据上述现象,试做出合理的解释。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不断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5、知道扩散现象、成因、规律。
6、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7、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有关的现象。
8、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以及宇宙的历程。
9、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分子动理论,原子的核式结构。
2、难点:分子动理论。
三、学习活动:
学生自己复习课本,结合学习目标巩固重、难点。
四、课堂练习题:
1、两块表面平整的干净的铅块压紧就能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分子间存在 ,液体分子间的距离一般比固体分子间的距离

2、在一根较长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在缓慢的倒入酒精,用手堵住管口,上下晃动数次,可以发现管内液面 ,这个实验直接说明了 ,也可以间接的说明 。
3、把香水喷在房间里,过一段时间房间里都是香味,这是由于 的缘故。
4、请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固体,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的例子:
(1) ;
(2) ;
(3) 。
5、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
A、固体分子有一定大小 B、固体分子有一定热量
C、固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比较大 D、固体分子总是无规则的运动
6、下列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或斥力的例子中,错误的是( )
A、两块铅块压紧后,能连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一般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拉断一根绳子所需要的力很大,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破碎的镜子不能连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7、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汤姆生用α粒子从氮核中打出了电子 B、卢瑟福发现了中子
C、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D、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8、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水分子运动到墨水里 D、墨水分子运动到水分子里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铁丝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间的间隙较大
D、给自行车打气要用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10、回答:春天的兰花,夏天的茉莉等为什么距离人很远就能闻到香味?第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
教学目标:
1、 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
3、 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扩散的规律。
4、 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5、 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6、 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知识结构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 从粒子到宇宙
对物质世界构成的观察与实践
古人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思辩与初步认识 现代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认识
微观世界的 微观粒子运动 星系的基
基本组成 状态的探究 本结构
各种尺度下运动的物质世界及物质的基本形式
复习过程:
一、分子动理论及其应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如图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
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
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图2-4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形成性测试
一、选择题
.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灰尘四起B.花开时,花香满园
C.下雪时,雪花飘飘D.刮风时,黄沙扑面
.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雷雨阵阵
C.秋天,丹桂飘香D.冬天,雪花漫天
3.今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主要原因是【】
 ?A.泥沙分子间的引力小于斥力
 ?B.泥沙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
 ?C.近年来植被被破坏,增加了裸地面积,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
 ?D.以上说法均不对
4.如图14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
 ?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5.下列事例中,哪一个事例不能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A.在房间某处洒上香水,不久房间里充满了香水味
 ?B.把一块糖放入水中,不搅动,不久整杯水都甜了
 ?C.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
 ?D.扫地时,太阳光中能看到大量尘埃做无规则的运动
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的是【】
 ?A.在酒厂附近能闻到酒味 B.洪水季节河水变混浊
 ?C.加糖水变甜了 ?D.八月里桂花漂香
7.扩散现象表明【】
 ?A.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B.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C.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 D.一切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8.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A.分子间没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没有引力
9.向盛水的杯子里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这主要是【】
 ?A.红墨水受重力的作用 B.液体容易流动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引力
10.下面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几个说法中哪几个是正确的【】
 ?A.当分子间距离为平衡位置r时,引力等于斥力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D.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填空题
1.如图16甲、乙所示是课本中的两个演示实验的示意图,想一想,这两个实验呈现的现象验证_________.
图16
2.把菜和盐揉在一起,过一段时间菜会变咸,这是_________现象.
 3.在夏季,鲜花开遍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在街上散步时能闻到花香,这种物理现象叫做_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_.
4.取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使之紧密接触,铅块就能结合在一起,在它下面还可挂重物.这个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力.固体和液体都很难被压缩,这间接地说明分子间还存在着_________力.
5.当分子间相距为r时,分子引力与斥力相等。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时,__________力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时,__________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大于__________时,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第3节、 《探索宇宙》教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展示人类对宇宙探究的历程,培养追求科学、探索宇宙的态度。
2、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对宇宙的了解
难点: 通过展示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学习过程:
一、体验、想象与思考:
观看一幅关于宇宙的照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照片,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感觉?(每人至少说出一种感觉)看课本进一步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并回答如下问题:
1、图10-21中国古代的星象图说明了什么?
2、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来认识宇宙。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带有很浓的神话色彩。其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有相关的神话。请你列举一例。
3、在欧洲,在宗教的影响下,建立了“地心说”,请你说出“地心说”的含义是什么?
4、15世纪末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人类进入了对宇宙进行科学探索的伟大时代。并提出了“日心说”。这个学说是 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分析提出的。
5、1632年,科学家 首先制成了望远镜,把人类的视线引入了更宽广的星空。
6、飞向太空一直是人类不灭的梦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宇宙飞船使人类踏上了月球。我国的首位航天员 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神州5号飞船升空。
1、认识浩瀚的星空
广袤而深邃的星空,有着无穷的奥秘。首先星空之大令人惊叹:地球是太阳系这个大家庭里一颗很小的 行星。太阳系除了太阳这个恒星外,至今还发现有9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小行星,以及数量众多的彗星和流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在广袤的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很多。
①让学生看下表 ,进一步认识太阳系
行星 行星直径(相对地球) 距离太阳(相对地球)
水星 0.38 0.39
金星 0.95 0.72
地球 1 1
火星 0.53 1.52
木星 11.2 5.20
土星 9.5 9.54
天王星 4.0 11.2
海王星 3.9 30.1
冥王星 0.18 39.5
2、 幻想与追求:
展望21世纪,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将会不断加快,在太空中建立居住地,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观看一幅未来的太空城市图。(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各人说出来)
让学生讨论:在月球上生活和在地球上生活有哪些不同之处?
二、巩固练习:
1.“光年”是 单位。
2.除太阳外,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离地球约有40万亿千米。如果宇宙飞船的速度是20千米每秒,那么坐宇宙飞船从地球到比邻星需要 天。
三.当堂检测:
1.“1光年”= 千米。
2.如今,人类已经登上月球,可是人们却不能在月球上长期居住。请你至少说出两个原因。
3.有很多星体不发光。可是晚上抬头望星空,星星都闪闪发光,这是为什么?
4.请说出在月球上不能做的物理实验。(至少说出三个)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