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1949年,毛泽东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信所说的这次会议通过并被中央人民政府接受其成为新政府施政方针的重要文献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2.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
A. 开天辟地 B. 当家做主 C. 胜利曙光 D. 重返联合国
3.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这次战争是指( )
A. 抗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朝鲜战争 D. 越南战争
4.当前我国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是( )在形成的。
A. 解放战争期间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5.2018年“两会”期间,找到下面的老照片,推算它的年龄,准确的是( )
A. 54 B. 58 C. 64 D. 68
6.中国的政治宣传画是配合政权在各时期的工作任务和意识形态的诉求,下图反映的工作任务是在(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下图是我国某地某种粮食作物产量数据柱状图。造成1958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D.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8.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B、“文革”期间,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C、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深得民心
D、“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9.【2017年全国两会精神摘要七】民族团结: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为实现民族团结,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制度(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一国两制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
天,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 两岸直接通航通商 D. 海基会和海协会的领导人进行互访
11.“我们在亚非会议中的总的方针应该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若干亚非国家的事务和外交关系创造条件。”由此可知,我国参加亚非会议的主要目的(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促进亚非各国团结,为我国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准则
D.推动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2. 下列事件发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中美建交 ②中日建交 ③万隆会议 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③④②①
二、判断题(对打“T”, 错打“F”,每小题2分,共6分)
1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14.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八路军跨过鸭绿江,打败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总理( )
三、综合题(16题7分,17题8分,18题5分,共20分)
16.在学习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个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1分)
“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是中共八大的召开,请问“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2分)
“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 (1分)
“出现失误”指哪些重大的失误? (举一例即可)(1分)
(5)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写2点)(2分)
17 材料一 1925年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氳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了我;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二 1987年11月,一台湾同胞回到大陆母亲的怀抱。
材料三 2007年3月4日,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要“独立”要正名要新宪,在台独分裂道路上又迈出了危险一步。共同反对台独分裂行径,两岸同胞责无旁贷。我们愿继续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材料一中“郑氏”指谁?(1分)他有何功绩?(1分)闻一多作诗时,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其原因是什么?(1分)
(2)造成材料二母子长期分离的原因又是什么? (1分)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制定了怎样的基本方针?(1分)
(3)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绝不容忍台独的立场?(1分)
(4)今天,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纪念辛亥革命,有何现实意义? (写2点)(2分)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学生围绕“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
第一次巨变:社会形态的改变一一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二次巨变:政治形态的改变一一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
第三次巨变:经济形态的改变一一1978年改革开放,经过30年的努力,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一次巨变的标志事件是什么?(1分)
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名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为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请列举其中两项举措。(2分)
(4)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和各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分析以上三次巨变,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1分)
初二历史下册中期考试答案
一 选择题
1——5 BBCBC 6——10 BCCCA 11——12 BD
二判断题
13 F 14F 15F
三综合题
16(1)“一五”计划期间。(1分)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分)
(3)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分)
(4)“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1分)
(5)启示与教训: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探索中,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个人崇拜等。(言之有理即可) (2分)
17.(1)“郑氏”:郑成功。(1分)功绩: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分)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割台湾给日本(1分)
(2)国民党在内战中败退台湾(1分)
方针:一国两制。(1分)
(3)答: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1分)
(4)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有利于遏制“台独”势力;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2分)
18.(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分)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3)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建设、抽调内地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其他符合题意也可)(2分)
(4)民族团结是中国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