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0张PPT。南朝·范晔 东汉,班固,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如《苏武传》。 南朝刘宋,范晔,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如《张衡传》。 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史记》《汉书》《后汉书》 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上起黄巾起义,下迄晋灭吴统一全国。 北宋,司马光主编,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如《赤壁之战》。《三国志》《资治通鉴》聆听诵读,轻声跟读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传记的种类 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张衡传》属于评传。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的种类 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张衡传》属于评传。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传记的种类作者范晔简介祖籍官职才华死因代表作字慰宗,南朝宋代顺阳
山阴(浙江绍兴)人。尚书史部郎、宣城太守、
太子左卫将军等职。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处死刑,死时才48岁。《宋书》上说他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书”。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历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郭沫若 张衡(78—139)东汉著名____家、____家、 ____家。在____、____、____学、 ____学、 ____学、____学、____学、___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张衡(78——139)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人。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文学作品《二京赋》,《四愁诗》了解传主浑 天 仪浑 天 仪地动仪返回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记里鼓车指南车 文学成就: 《二京赋》( 《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
返回文学成就:诗歌以《四愁诗》成就最高。诗分四章,写他的“所思”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道”,但都有障碍,而不能致。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政治的怀抱。它是最早的一首通篇都是七言而又首尾完整的七言诗。
返回 人民至今还在怀念着张衡,一九五五年全国发行过纪念邮票。一九五六年南阳重修他的坟墓和读书台,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在他的纪念碑上题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题词赞道:“精仪揭天地,科圣著千秋”。 东汉 张衡
(78---139)张衡故居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历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郭沫若走进课文台北故宫博物馆所收藏的地动仪请听范读, 注意字音与句读第一段1、衡少善属文
2、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4、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5、举孝廉不行
6、连辟公府不就
7、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属,zhǔ,写文章游学、学习虽然…,但是…古义:结交古义:没有去 被动句辟,bì,征召 / 就任、就职意动,以…为奇第一段
介绍张衡的_____、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__。
籍贯 学识 品行文学成就第二、三段1、衡善机巧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3、公车特征拜郎中
4、再迁为太史令
5、衡不慕当世
6、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7、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古义:器械方面制造的巧妙常听说古义:特地征召古义:两次当时的权臣大官就离开第二段
介绍张衡的仕途情况以及做浑天仪、
著《灵宪》《算罔论》的情况。第三段交代张衡的主要经历,点出其官德。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
三辅,因入京师,观(于)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
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
俗人。永元中, 举孝廉不行 , 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
《两都》作《二京赋》,因(之)以讽谏。精思傅会,
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写文章顺便考察、学习结交(被)举荐/ 没有去(被)征召/ 就职过度奢侈凭借 / 来以…为奇第一段1、衡少善属文
2、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4、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5、举孝廉不行
6、连辟公府不就
7、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属,zhǔ,写文章游学、学习虽然…,但是…古义:结交古义:没有去 被动句辟,bì,征召 / 就任、就职意动,以…为奇第一段
介绍张衡的_____、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__。
籍贯 学识 品行文学成就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
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
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
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常听说特地征召两次迁升精妙地研究透当时的权贵就 提升第二、三段1、衡善机巧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3、公车特征拜郎中
4、再迁为太史令
5、衡不慕当世
6、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7、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古义:器械方面制造的巧妙常听说古义:特地征召古义:两次当时的权臣大官就离开第二段
介绍张衡的仕途情况以及做浑天仪、
著《灵宪》《算罔论》的情况。第三段交代张衡的主要经历,点出其官德。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
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
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
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
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用同“圆”同“樽”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旁边雕出八条横杆,
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承接古:没有缝隙古:方向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以事验之”,
状语后置“未有之也”,
宾语前置古:都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从哪个地方发生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
员径八尺,
合盖隆起,
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
龟鸟兽之形。 质地外形雕饰 第四段内容小结:本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 候风地动仪之构造示意图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
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
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
……
验之以事,
合契若神。 内部机械构造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
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
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腐败召引古:指责、批评痛恨名作动,递眼色毁谤表达寄托情意 第五段内容小结:张衡不仅在科学、文学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在政治方面也有着杰出的才干,面对“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的状况,他挺身而出“ 因上疏陈事”“ 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努力剪除奸徒丑类。然而,官场的黑暗,使他难施手脚,只好借《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
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
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
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离京去外地为官河间王古:官吏初上任暗地里同“擒”政治清明官员到职工作请求辞职zú,死 第六段内容小结: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形象。 这篇课文叙述了张衡哪几方面的情况?重点叙述的是什么?三个方面:文学、科学、政治 张衡在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政治家、尤其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在科学理论方面著有《灵宪》、《算罔论》等。在技术方面发明了浑天仪,尤其是能精确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这一伟大成就比欧洲早1700年。他为什么能有多方面的贡献 张衡之所以能在多方面取得成绩,他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慕名利、反对骄奢、不趋炎附势、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是他取得成功的精神基础。这些精神直到今天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为什么能有多方面的贡献1.20世纪50年代,我国先后发行了关于张衡和地动仪的纪念邮票,同时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1.20世纪50年代,我国先后发行了关于张衡和地动仪的纪念邮票,同时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2.国际上把他同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齐名并提,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1.20世纪50年代,我国先后发行了关于张衡和地动仪的纪念邮票,同时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2.国际上把他同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齐名并提,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
3.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4 .1995年,国家天文台又免费将永久编号为9092的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4 .1995年,国家天文台又免费将永久编号为9092的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
5 .2003年就在张衡诞辰1925周年之际,国际小行星中心,将新命名的“南阳星”向世界发布,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本文的写作特点1、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2、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1、举孝廉不行
1、举孝廉不行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1、举孝廉不行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2、连辟公府不就
1、举孝廉不行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2、连辟公府不就
——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1、举孝廉不行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2、连辟公府不就
——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3、公车特征拜郎中
1、举孝廉不行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2、连辟公府不就
——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1、举孝廉不行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2、连辟公府不就
——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4、累召不应1、举孝廉不行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2、连辟公府不就
——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4、累召不应
——召见,召聘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6、再迁为太史令
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6、再迁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6、再迁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7、再转复为太史令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6、再迁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7、再转复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6、再迁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7、再转复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
8、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6、再迁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7、再转复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
8、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指官职调动 补 充: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补 充: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补 充: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补 充: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1、游于三辅1、游于三辅
——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1、游于三辅
——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
2、视事三年1、游于三辅
——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
2、视事三年
——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1、游于三辅
——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
2、视事三年
——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
3、上书乞骸骨1、游于三辅
——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
2、视事三年
——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
3、上书乞骸骨
——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1、游于三辅
——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
2、视事三年
——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
3、上书乞骸骨
——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
4、遂通五经,贯六艺1、游于三辅
——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
2、视事三年
——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
3、上书乞骸骨
——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
4、遂通五经,贯六艺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5、时国王骄奢
5、时国王骄奢
——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5、时国王骄奢
——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
6、衡下车5、时国王骄奢
——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
6、衡下车
——官吏初到任。“下车伊始”5、时国王骄奢
——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
6、衡下车
——官吏初到任。“下车伊始”
7、又多豪右5、时国王骄奢
——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
6、衡下车
——官吏初到任。“下车伊始”
7、又多豪右
——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左边是贫民居住,称“闾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