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6.《古诗三首 名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6.《古诗三首 名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20 10: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唐诗都是的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巍峨险峻的天门山和汹涌浩荡的长江,气势十分雄伟;《山行》则写的是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的山中看到的景色;《暮江吟》描绘的是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这三首诗都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对壮丽的山河无比热爱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能根据提示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独立读懂诗句,并能在感情朗读中逐步体会到诗人的感情。学过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诗,并能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采用简笔画意境的方式理解古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吟、瑟”2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3.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感悟,体会感情,引发想象。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三位诗人的其他诗歌。
2.长江波涛翻滚的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
2.通过引发想象领略诗人笔下的山河风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望天门山》
(一)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还能背出来吗?
齐背《望庐山瀑布》。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板书)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习诗前两句:
“天门”和“楚江”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了解?
(1)放录像(长江波涛汹涌)
(2)谈感受。小结:在作者笔下,楚江成了有生命力的事物,它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抵挡的,浩荡东流的它冲破天门奔腾而去。
(3)出示第二句。东流的楚江居然回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甬道时,激起回旋。)
(4)连起来读前两句,感受“山”雄姿和“江”汹涌。
2.学习后两句。
(1)作者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
(2)自读后两句,体会作者心情。(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对来客欢迎,寓含作者新鲜喜悦之感。)
3.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二、学习《山行》
(一)简介诗人:杜牧,后人称其为“小杜”。写景诗较有名的如《江南春》。
(二)质疑问难
(三)品读诗句
1.自由诵读,诗人来到山脚下,映入眼帘的有哪些景物?(相机板书)
2.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3.出示“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时是百花凋谢的深秋季节的景物,本是衰老的东西,可作者却赞美它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4.带着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放声诵读,读出诗句中的真情。
(四)欣赏意境
1.这首古诗词句精辟,让人回味,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能让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2.此时你也来到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有什么感想?(对大自然喜爱之情)
(五)指导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理解《暮江吟》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大自然的美丽。
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能简单的赏析诗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检查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板书课题。
二、自读诗句,自学诗中的一个生字。
1.熟记“瑟”的读音及写法。
2.参照课本上的注释了解“瑟”在诗句中的意思。
三、结合注释,自读自悟。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手中的工具书,自学这首诗。
四、检测交流,适当点拨
1.一道残阳铺水中
(1)“残阳”夕阳,能说一道残阳吗?原因是什么?(实指夕阳之光)
(2)换词品词之精妙:
把“铺”换为“照”“射”,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铺”与“残阳”相照应,是因为“残阳”接近地平线,几乎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3)读出亲切、安闲的感觉。
2.半江瑟瑟半江红
(1)质疑:同是一江水,为何半江瑟瑟另半江却是红的呢?
(夕阳照射在江面,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江水深深的碧色。)
(2)想象意境: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在残阳照射之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此情此景,令诗人沉醉了。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讲解“可怜”与“真珠”。
(2)自己试说诗意。
(3)品读诗境。
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滴滴清露,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
(4)感情朗读。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
五、渲染气氛,配乐朗读
六、拓展阅读《忆江南》
七、作业
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