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26.天窗 名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26.天窗 名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20 10:3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窗
教材分析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的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文中描写的当时情景距离远,对于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应该兴趣盎然,会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形式读来感悟作品语言魅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藉、霸”2个生字;会写“藉、蝙、蝠、霸、宙”5个生字;理解“慰藉、蝙蝠、恶霸、宇宙、猛厉”等词语。
2.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语。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难点: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准备
幻灯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并理解。
2.练习感情的朗读文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章,题目叫《天窗》。(板书课题后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二、带问题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说课文中对“天窗”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结合生活中见过的天窗说。)
教师: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正错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小组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生字词。
三、全班反馈,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正音:藉(jiè) 宙(zhóu)
2.生字词卡片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3.检查重点词语理解情况,讲解个别重点词语:
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着的雨点。
奇幻:奇异变幻。
四、再读课文,抓主旨句
1.指导快速默读文章,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一句话来概括。(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引导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2)从中得到什么慰藉?
教师: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深读课文时理解感悟。
五、指导书写,着重指点
1.“藉”上半部是草字头,下半部由两部分组成,左边是“耒”,右边是“昔”。
2.“霸”上半部是雨字头,下半部由两部分组成。左边是“革”,右边是“月”。(两个字都是上小下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重点·难点
描写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慰藉?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思考:城里的房子和乡下的房子有什么不同?(乡下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
2.乡下人为什么要开天窗?请同学们找一找句子来读一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
(1)找一找“唯一的慰藉”在第二段中出现了几次?(二次)
(2)那么,我们可以把第二段分为几层?(两层)
2.学习第一层4、5自然段
(1)初读,想一想4、5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小结:我们通过初读,知道了夏天阵雨来时,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2)再读课文,了解在夏天阵雨时,为什么天窗会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①自由读课文,找找画画文中语句,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②理解词语“顶,偏就不,关”这些词语体现孩子心情不高兴。
(3)精读,了解为什么“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4)夏天阵雨来时,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子里了。(出示比喻句)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②读一读。
③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屋子比作地洞)
④这个比喻好不好,为什么?(写出了屋子的静和黑)
(5)请同学们在这两节中找找,有没有这样的好句子?(出示句子)“从那小小的玻璃……扫荡了这世界。”
(6)引导细读,体会课文语言的精妙之处。
请同学们听着音乐,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这风、这雨、这雷、这电是怎样扫荡这世界的?(学生交流)
教师:孩子们的想象要比真实的大十倍百倍,真是无穷无尽啊!
(7)总结:我们学习了4、5自然段,运用了“初读、精读、细读”三读课文的方法,知道夏天下雨时,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体会了文中比喻句的精妙之处,展开了想象,深刻理解了天窗是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慰藉。
3.我们现在用这种方法自己来学第二层6、7自然段。
(1)初读,课文讲什么?
(2)精读,四人讨论:“为什么是唯一的慰藉”?
(3)细读比喻句。
(4)现在孩子们在屋中除看见的事物外,又想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读6、7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你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我们先来理解(出示句子):“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
(1)句中的两个“它”指什么?(天窗)
(2)自由读句,完成练习。如果有了,你会永远。
(3)句中有两处否定,改成肯定形式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
3.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交流)
老师小结:因为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富有变化的,所以想象到的内容要比看到的更真切、更复杂、更确切。也正因为天窗使孩子的想象丰富,比实际看到的更多更好,所以说天窗是神奇的。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练习设计。
把生活中透过的各种窗口看到的、想象的说给同学听。
1.选择一个下雨的天气,透过自己家的玻璃窗看看外面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2.乘汽车或火车时,仔细看看窗外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