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空气 (课件+导学案+课后测评)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1 空气 (课件+导学案+课后测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7-02 15:53:17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空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2·通过实验和阅读教材知道空气的成分;
3·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4·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前置作业】
1·可以直接加热的: 、蒸发皿、 、燃烧匙;间接加热: 、锥形瓶、烧瓶(加热时垫上 (使仪器受热均匀,防止炸裂))。
2·固体药品存于 ,块状固体:用 取,粉末状固体:用 取。
3·液体药品存于 ,瓶塞 ,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防止瓶口 ),瓶口 管口、盖上瓶塞放回 。
4·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仰视:读数 ,实际 ;俯视:读数 ,实际 。
5·酒精灯火焰分为 、内焰和 ,其中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加热用 。禁止酒精灯 酒精灯,点燃时,要用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 ;
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外壁 ,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用 加热,试管与桌面成 角,移动试管或酒精灯 (防止试管炸裂);试管不能对着 (以免液体 )。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存在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空气,它跟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大家分享已经了解的空气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1:空气的成分
(一)回顾历史,探讨拉瓦锡实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26,然后认真完成下列学案。)
1、实验1: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表达式 。
2、实验2: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表达式 。
3、法国化学家 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得出结论:空气由 和 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然后认真完成下列学案。)
1、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 ;(2)把集气瓶的容积分成 等份,做好记号;(3)用止水夹夹紧胶管,在燃烧匙内放入 的红磷,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4)待红磷熄灭并 后,打开止水阀。
2、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 生成,并放出热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到约 处。
3、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大约是空气总体积 ;
4、实验反思: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三)空气成分(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27,然后认真完成下列学案。)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其它成分
体积分数
(四)物质分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27,然后认真完成下列学案。)
1、由 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例如: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2、由 的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例如:空气等。
(五)跟踪练习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
A.洁净的空气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红磷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操作主要步骤如下:①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③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④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松开弹簧夹.⑤检验装置气密性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的目的是______;
(3)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_;
(4)通过该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是______;
☆知识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一)空气用途(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28-29,然后认真完成下列学案。)
1、氧气的用途:供给 ,支持燃烧, 冶炼,金属焊接等。
2、氮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化学性质不支持 ,化学性质 。
用途:氮气 工业生产 和氮肥,食品 ,液态氮气用作制冷剂;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作 ;制作多用途电光源;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二)保护空气(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30-31,然后认真完成下列学案。)
1、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 、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和 和酸雨等。
2、空气污染项目: 、一氧化碳、 、可吸入颗粒物和 等。
(三)跟踪练习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飞船舱中需提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做法会加剧大气污染的是(  )
A.风力发电  B.焚烧秸杆 
C.处理尾气  D.植树造林
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
约占空气体积的78%的气体是______;
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
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课堂检测(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2·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氧气 B.氧化铜 C.硫酸钠 D.空气
5·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杆
6·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7·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1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反应完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答出两条即可):_____ 、_____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空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2·通过实验和阅读教材知道空气的成分;
3·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4·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前置作业】
1·可以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间接加热:烧杯、锥形瓶、烧瓶(加热时垫上石棉网(使仪器受热均匀,防止炸裂))。
2·固体药品存于广口瓶,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
3·液体药品存于细口瓶,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防止瓶口残留药流下腐蚀标签),瓶口挨着管口、盖上瓶塞放回原处。
4·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小,实际大;俯视:读数大,实际小。
5·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加热用外焰。禁止酒精灯引燃酒精灯,点燃时,要用火柴;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外壁干燥,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 角,移动试管或酒精灯预热(防止试管炸裂);试管不能对着自己或有人的方向(以免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存在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空气,它跟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大家分享已经了解的空气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1:空气的成分
(一)回顾历史,探讨拉瓦锡实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26,然后认真完成下列学案。)
1、实验1: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表达式
2、实验2: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表达式
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得出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然后认真完成下列学案。)
1、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2)把集气瓶的容积分成5等份,做好记号;(3)用止水夹夹紧胶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4)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阀。
2、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并放出热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到约1/5处。
3、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大约是空气总体积1/5;
4、实验反思: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1)装置漏气;
(2)红磷的量不足;
(3)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等。
(三)空气成分(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27,然后认真完成下列学案。)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其它成分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2%
(四)物质分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27,然后认真完成下列学案。)
1、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例如: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例如:空气等。
(五)跟踪练习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78%,含量第二的是氧气21%,所以R指的是氧气,故选B。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
A.洁净的空气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红磷
【答案】C
【解答】A、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A错;
B、自来水含有水,及其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是混合物,故B错;
C、蒸馏水只有水没有其他物质,是纯净物,故C正确;
D、红磷含有磷和其它杂质,是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操作主要步骤如下:①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③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④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松开弹簧夹.⑤检验装置气密性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的目的是______;
(3)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_;
(4)通过该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1)⑤③②①④;
(2)使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
(3)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水回流到集气瓶内,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4)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解答】(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应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再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松开弹簧夹,最后读数。所以,实验的顺序是:⑤③②①④。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的目的是使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
(3)该实验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水回流到集气瓶内,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4)由水回流到集气瓶内,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知识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一)空气用途(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28-29,然后认真完成下列学案。)
1、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等。
2、氮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氮气 工业生产硝酸和氮肥,食品防腐,液态氮气用作制冷剂;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制作多用途电光源;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二)保护空气(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30-31,然后认真完成下列学案。)
1、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和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等。
2、空气污染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三)跟踪练习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飞船舱中需提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B
【解答】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用途,故选B。
2、下列做法会加剧大气污染的是(  )
A.风力发电  B.焚烧秸杆 
C.处理尾气  D.植树造林
【答案】B
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
约占空气体积的78%的气体是______;
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
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
【答案】(1)③。(2)①。(3)④。(4)②。
【解答】(1)约占空气体积的78%的气体是氮气,故填:③。
(2)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氧气,故填:①。
(3)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气体是稀有气体,故填:④。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填:②。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课堂检测(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答案】C
【解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是0.9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0.03%,其它物质的体积分数是0.03%,由图中空气成分的示意图可知,“c”的体积分数约为21%,因此“c”代表的是氧气。
故选C。
2·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答】A、氮气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故选项错误;
C、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
【答案】A
【解答】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错误,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故选项正确;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正确,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正确,正确,故选项错误;
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正确,工业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正确,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氧气 B.氧化铜 C.硫酸钠 D.空气
【答案】D
【解答】A、氧气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B、氧化铜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硫酸钠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杆
【答案】B
【解答】A、治理工地扬尘,能减少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
B、露天焚烧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正确;
C、使用公共自行车,能减少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
D、禁止焚烧秸杆,能减少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答案】C
【解答】A.通过此实验可知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分数的,故正确;
B.由红磷的熄灭,说明了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由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不再上升.说明了氮气的溶解性是难溶于水,故正确;
C.因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为气体,不能用于该实验,故错误;
D.如果装置漏气时,测定的结果偏小,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所以该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是装置气密性好,故正确。
故选C。
7·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1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反应完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答出两条即可):_____ 、_____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 。
【解答】(1)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氧气被消耗掉,因此反应完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故答案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氮气;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红磷中含有能燃烧生成其他气体的杂质。
故答案为: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
(3)改进后的装置直接通过聚太阳光而引燃磷,避免了再次打开瓶塞而保持装置始终密封,减少了操作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偏差,可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
【答案】(1)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氮气;
(2)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
(3)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
汞+氧气 氧化汞。
加热
氧化汞 汞+氧气。
加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空气课后测评
选择题
1·通过实验,首先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侯德榜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A.红磷 B.硫磺 C.木炭 D.蜡烛
5·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自来水 C.矿泉水 D.液态氧
7·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下列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
A.水力发电 B.汽车尾气 C.工业扬尘 D.焚烧秸秆
8·“○”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9·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
10·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
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仍为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
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CO2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
12·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二、理解与应用
13·下列物质:A海水、B二氧化碳、C氮气、D食醋、E加碘食盐、F冰水混合物、G冰红茶、H自来水、I液氧。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
14·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山西省积极行动,落实整改措施,省城太原首先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缓解空气污染初见成效。
(1)为了使空气更新,天空更蓝,你作为环保小卫士,认为推广使用上述方式的好处是
(任选一项回答)
(2)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种类很多,请举一例 。
(3)你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
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
15·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磷燃烧时冒出浓厚的   ,反应的原理是   。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   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   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空气课后测评
选择题
1·通过实验,首先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侯德榜
【答案】A
【解答】
A、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故正确;
B、道尔顿被称为现代原子之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着特殊的贡献,故错误;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没能得到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错误;
D、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对我国的制碱工业做出了贡献,故错误。
故选A。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答】A、氧气含量21%,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错误;
B、氮气含量78%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正确;
C、水蒸气含量很少,不足0.02%,故错误;
D、二氧化碳含量很少,大约0.03%,故错误;
故选B。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C
【解答】A、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故B说法正确;
C、空气中氧气体积占空气体积的21%,故C错;
D、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4·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A.红磷 B.硫磺 C.木炭 D.蜡烛
【答案】A
【解答】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选项正确.
B、硫磺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故选:A。
5·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C
【解答】A.点燃白磷后快速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以防止空气受热膨胀逸出造成较大误差,故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用铁丝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故错误;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整个装置是密封的,实验效果会更好,故正确;
D.磷燃烧时放热,如果没有夹紧止水夹,实验中会逸出了一部分气体,最终进入瓶内的水增多使进入瓶内的液体体积的大,使测量结果偏大,故错误。
故选C。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自来水 C.矿泉水 D.液态氧
【答案】D
【解答】A、海水中有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自来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液态氧中只有氧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下列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
A.水力发电 B.汽车尾气 C.工业扬尘 D.焚烧秸秆
【答案】A
【解答】A、水利发电不产生污染物,与形成雾霾无关;
B、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烟尘等空气污染物,与雾霾形成关系密切;
C、工业扬尘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烟尘等空气污染物,与雾霾形成关系密切;
D、焚烧秸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与雾霾形成关系密切;
故选A。
8·“○”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
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图A表示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B、表示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正确;
C、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D、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9·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D
【解答】目前计入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
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
B、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
D、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是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
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仍为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
【答案】C
【解答】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中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化学性质是相同的,故A错;
B、高原地区空气比较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仍为21%,故B错;
C、在高原地区,地势比较高,空气稀薄,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仍为21%,只是单位体积内氧气含量相对减少,使人体在呼吸时发生困难,即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故C对;
D、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与平原地区比较单位体积内氧气的含量小,人在呼吸时就要需要吸入更多的空气,来补充呼吸需要的氧气,所以表现出人呼吸比较困难,不是因为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故D错。
故选C。
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CO2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
【答案】A
【解答】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故A正确;
B、空气组成中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B错;
C、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故C错;
D、酸雨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不是二氧化碳,故D错。
故选A。
12·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答案】C
【解答】A.通过此实验可知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分数的,故正确;
B.由红磷的熄灭,说明了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由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不再上升.说明了氮气的溶解性是难溶于水,故正确;
C.因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为气体,不能用于该实验,故错误;
D.如果装置漏气时,测定的结果偏小,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所以该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是装置气密性好,故正确。
故选C。
二、理解与应用
13·下列物质:A海水、B二氧化碳、C氮气、D食醋、E加碘食盐、F冰水混合物、G冰红茶、H自来水、I液氧。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
【答案】BCFI;ADEGH。
14·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山西省积极行动,落实整改措施,省城太原首先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缓解空气污染初见成效。
(1)为了使空气更新,天空更蓝,你作为环保小卫士,认为推广使用上述方式的好处是
(任选一项回答)
(2)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种类很多,请举一例 。
(3)你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
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
【答案】(1)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
(2)一氧化碳。
(3)abc。
【解答】(1)使用电动出租车可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垃圾清扫车可净化环境;喷水雾汽车可减少空气中的尘埃。故答案为: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
(2)从世界范围看,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故答案为:一氧化碳。
(3)a推广使用新能源,可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正确;
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可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正确;
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可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正确;故选abc。
15·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磷燃烧时冒出浓厚的   ,反应的原理是   。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   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   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答案】(1)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压强;
(3)冷却。
【解答】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厚的白烟,其实质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反应的原理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课题1 空气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导入
与大家分享已经了解的空气知识。
空气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空气的成分
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的实验。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空气的成分
汞+氧气 氧化汞
加热
实验一: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实验二: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氧化汞 汞+氧气
加热
实验结论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体积1/5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实验探究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实验探究
思路1:将其他气体除去,只剩下氧气,测定氧气体积。
思路2:将氧气除去,然后通过减少的体积来测定
氧气的体积。

1、思路指引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实验探究
2、药品选择
思考: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除去?
(1)、只与氧气反应,不与其他气体反应。
(2)、反应不产生气体,生成物是固体。
药品:一般是红磷等。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实验探究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瓶加水,如图做记号。
(2)夹胶管。点燃磷后,立即入瓶并把塞紧。观现象。
(3)磷灭并冷后,开夹,观现象。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实验探究
4、实验原理
(1)瓶内出现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2)打开弹簧夹,水沿进入集气瓶内,约占容积的1/5。
5、实验现象
红磷(P)+氧气(O2) 五氧化二磷(P2O5)
点燃
6、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实验探究
7、实验反思
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1)装置漏气;
(2)红磷的量不足;
(3)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等。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归纳总结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空气的成分
(约78%)
(约21%)
(约0.94%)
(约0.03%)
(约0.03%)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物质的分类
空气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它
混合物
纯净物
纯净物
纯净物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物质的分类
物质按种类如何划分?
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海水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跟踪练习1
1、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
A.洁净的空气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红磷
B
C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跟踪练习1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操作主要步骤如下:①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③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④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松开弹簧夹.⑤检验装置气密性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的目的是 ;
(3)该实验的现象
是 ;
(4)通过该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是 ;
使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
⑤③②①④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水回流到集气瓶内,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空气用途
1.氧气
潜水
急救
支持燃烧
金属冶炼
供给呼吸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空气用途
2.氮气
保护气、低温环境、液氮冷冻麻醉
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氮气不活泼,食品包装时常充入氮气以防腐;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空气用途
2.氮气的性质
氮气,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不如氧气活泼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空气用途
3、稀有气体
无色、无味,不活泼
制作霓虹灯、航标灯等多种电光源
氦气用来充填升空气球
用于激光技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保护空气
空气污染的原因
工业发展,排放有害气体、烟尘等。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保护空气
空气污染的危害
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变暖、酸雨等。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保护空气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保护空气
空气质量报告
地区 空气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张店 64 二氧化硫(SO2) Ⅱ 良
临淄 105 二氧化氮(NO2) Ⅲ(1) 轻微污染
博山 72 可吸入固体颗粒 Ⅱ 良
桓台 62 可吸入固体颗粒 Ⅱ 良
下表给出了2017年6月14日某市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报告
污染指数?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飘尘、臭氧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空气的成分
关注我们身边的空气知识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跟踪练习2
1、飞船舱中需提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做法会加剧大气污染的是(  )
A.风力发电  B.焚烧秸杆 
C.处理尾气  D.植树造林
B
B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跟踪练习2
3、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
(1)约占空气体积的78%的气体是______;
(2)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
(3)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能否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板书设计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
用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
保护空气
空气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检测
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2、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C
B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检测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氧气 B.氧化铜 C.硫酸钠 D.空气
A
D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检测
5、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杆
6、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
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B
C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检测
7·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1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反应完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答出两条即可):_____ 、_____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 。
氮气
红磷量不足
装置气密性不好
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
红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测评。
2.你一定去过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和树木茂密的公园或野外,你在这两处呼吸时的感受是否一样?主要原因是什么?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