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慢》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快与慢》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7-07 23: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快与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研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分组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测量小车速度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知道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明确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路程、时间关系的物理意义;
3、知道速度单位的组成和由来,会对不同的速度单位进行换算,能对不同单位的速度比较大小;
4、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1、 建立、理解速度的概念;
2、 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规范解题格式。
【教学准备】
小车(每组一辆)、停表(每组两块)、卷尺(每组一把)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探究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 学生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亲身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各种方法,并在教师适当引导下,归纳分析、建构自己有关速度方面的知识。
3、实验中,小车路线应尽量保持直线,要对准终点;出发要与计时同步配合;一到2s,立即按住小车,标出终点,要注意相互配合; 小车的快慢程度要能够明确区分出不同。
【板书设计】
路程相同时比时间
比较物体的快慢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时间相同时比路程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 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公式: v =
度 变形公式: s=vt t=
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一、怎样比较物体的快慢
提问:
①、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跑50米的时候是怎样比较跑步快慢的?
(引导学生得出:运动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长短。)
②、同时运动1分钟,小华走得远,小明走得近,哪个走得更快?
(引导学生得出:运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
归纳:生活中人们比较运动快慢可采用两种简单的方法:一是路程相同时比时间,二是时间相同时比路程。
由此可引出物理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当一个被研讨的物理量同时与几个不同的物理量有关时,可以先限制一些有关量的变化,只突出探讨其中一个物理量与研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此再逐个研讨每个相关量与被研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再归纳出总的规律。
③、现在一人跑100米,另一人跑50米,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
(就比他们的速度。)
〔新课教学〕
㈠、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就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物体的速度越大,表示这个物体运动得越快。当一个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表示这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㈡、速度的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简要解释“单位时间”的含义)
㈢、速度的公式
v =
㈣、速度的单位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m,时间的国际单位是s,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又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所以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注意两个单位的读法和意义。
1m/s=3.6km/h(推导)。
课堂练习1:
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刘翔以12.91s取得男子110m栏的冠军,这个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12.95s),同时也追平了世界纪录(12.91s)。那么刘翔在这次短跑中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KEY:8.52m/s 30.67km/h)
实验探究活动:
通过测小车的速度来重现比较快慢的方法,亲身感受一下物体运动快慢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并测算出相应的速度值。
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各组就如何比较小车的快与慢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2、在教师的帮助下,修订实验方案,组内进行分组实验的操作分工;
3、依照拟订计划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同时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将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数据表中。
实 验次 数 小 车 通 过路 程s/ 米 小 车 运 动时 间t/ 秒 小 车 运动 快 慢 小 车 速 度v = s / t
1 1 2
2 1 2
3
4
5
1、2运动路程相同,测此运动时间
3、4运动时间相同,测此运动路程
5、6运动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测此速度
引导学生归纳分析:
①小车通过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越短,小车越快,速度越大。
②在所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大,小车速度越快。
③在所用时间和通过路程都不相同时,运动越快,速度越大。
合作交流:与邻组相互观摩,互通数据、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实验结论:
1、速度大的物体运动得快,速度小的物体运动的慢,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比较快与慢的方法
① 路程相等比时间
② 时间相等比路程
③ 路程时间都不等时利用v=s/t求出速度再比较。
㈤、速度的变形公式
s=vt t=
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物理意义。
㈥、速度公式的应用
课堂练习2:
1、玩具小车在12秒内运动了6米,它的速度是多大?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需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你1Km处的雷声?
针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单位错误,说明正确的写法。
强调:
①带着单位计算
②速度的单位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
请3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回检查。针对3位同学计算中的问题纠正错误。
强调:
①解题格式,写出已知、求、解、答。
②写已知条件时,同时统一单位。
③带单位计算。正确写出速度的单位。
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㈠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可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可看成变速直线运动。
这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比匀速直线运动复杂,在要求不很精确,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对应同一过程。
〔新课小结〕
1、人们比较运动快慢可采用两种简单的方法:一是路程相同时比时间,二是时间相同时比路程。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物理学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公式。
4、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平均速度。
〔练习反馈〕
1、单位换算:20m/s=__________km/h;108km/h=___________m/s。
2、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的是(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飞机
3、1997年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号集装箱船从厦门启航,开赴台湾高雄港,当日凌晨,“盛达”号载着20多个标箱和一些空箱,约用17h抵达了台湾高雄港,全程306km。这是一次被誉为“破冰之旅”的历史航程,中断了48年的两岸航运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问:“盛达”号当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合_________m/s。
4、猎豹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它在0.5min内能跑840m,则它的平均速度可达_________m/s。
5、光在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为1.5×1011m,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________min。
6、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监测飞机的飞行。假设某时刻雷达向飞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经反射后又被雷达接收,整个过程用时52.4μs。已知电磁波的速度为3.0×108m/s,则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是__________m。
7、已知普通列车的速度一般为100km/h,而磁悬浮列车的设计速度为500km/h,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长300km,那么,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南京需________________h,行驶时间比普通列车缩短了________________h。
【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完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