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课件+教案+视频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课件+教案+视频资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6-22 17:50:05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导入新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认识过程
根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地球”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天如张盖,地如棋盘
确证是球体
古代中国人观点 ———天圆地方
对文化影响
天坛
视频:麦哲伦环球航行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交流并展示。
2018年首场天文奇观:蓝月亮红月亮超级月亮罕齐亮相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证据一:海边看船
  当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
证据二:月偏食
发生月偏食时,地
球挡住一部分日光,
使地球的影子投射
在月面上,我们
看到的是地球的影子。
课堂小结
第一次飞跃—球体
地球是个正球体吗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极半径为6357千米
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第二次飞跃—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 =40009千米≈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北极
6378
6357
南极
球体
第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
不规则球体
第三次飞跃
······
人类认识地球的飞跃历程
再见!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地理科《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单元 第一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的形状,了解人类对地球是球体形状的认识过程,举例说明地球形状的证据。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3.通过学习人类为摸索地球的形状而经过的漫长、艰苦的探索和实践,接受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
重点 认识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的大小
难点 举例说明地球形状的证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前面的绪言中,我们认识了学习地理对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意义,知道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甚至对我们的终身发展有用,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人类的家园──地球。 学生阅读教材 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1)展示课件:地球的卫星照片(2)提问:地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3)归纳:球体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1)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讨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哪几个过程?(2)学习小组展示成果(3)小结: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在太空看地球的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猜想到实际,从现象到真理的漫长的过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天,我们之所以能比较容易得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4)观看《麦哲伦环球航行》视频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学习小组展示播放2018月食视频材料教师小结:证据一:海边看船当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证据二:月偏食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地球的球体影子。板书:地球的大小展示课件并提问:图片上是如何说明地球的大小的?小结: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因此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探索真理的脚步永不停歇,如果还要更全面的认识地球还学大家的努力!三、本课小结:以板书简述(略)四、布置作业:复习理解本节学习要点,预习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问题观看视频学生小组讨论,学会综合的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鼓励学生探索科学,要敢于克服困难、执着追求。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2.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3.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 4.地球的大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