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各地3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专题一 化学与科技、社会、环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最新全国各地3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专题一 化学与科技、社会、环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6-21 13:40:35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一 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环境 (原卷版)
1.【2018 天津 】 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
D.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2.【2018 北京 】 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A. A B. B C. C D. D
3.【2018新课标Ⅰ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4.【2018新课标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5.【2018 江苏 1】 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
A. 光合作用 B. 自然降雨
C. 化石燃料的燃烧 D. 碳酸盐的沉积
7.【2017新课标Ⅰ卷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8.【2017新课标Ⅱ卷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9.【2017新课标Ⅲ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10.【2017北京卷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11.【2017天津卷1】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12.【2017海南卷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可作调味剂 B.细铁粉可作食品抗氧剂
C.双氧水可作消毒剂 D.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
13.【2017 江苏卷1】2017 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14.【2016新课标1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15.【2016新课标Ⅱ卷】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16.【2016新课标Ⅲ卷】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 泡沫灭火器灭火
B. 铁比铜金属性强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C.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 漂白粉漂白织物
D. HF与SiO2反应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17.【2016 江苏卷1】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用水
18.【2016北京卷】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19.【2016北京卷】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
20.【2016海南卷】下列物质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
A.谷氨酸单钠 B.柠檬酸 C.山梨酸钾 D.三聚氰胺
21.【2016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22.【2016天津卷】根据所给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23.【2016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储热材料是一类重要的能量存储物质,单位质量的储热材料在发生熔融或结晶时会吸收或释放较大的热量
B. Ge(32号元素)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
C. 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BaSO4可服入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
D. 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一 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环境 (解析版)
1.【2018 天津 】 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
D.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判断时,应该先考虑清楚对应化学物质的成分,再结合题目说明判断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或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
A.谷物中的淀粉在酿造中发生水解反应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显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的。选项A不合理。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选项B合理。
C.陶瓷的制造原料为黏土。选项C合理。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度较大的原理,将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所以属于萃取操作。选项D合理。
2.【2018 北京 】 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甲醇低温制氢气时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问题,不属于化学变化;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时与NO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 N2和 H2O,放出大量的热,反应方程式为: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D.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其作为能源使用时发生化学变化。
3.【2018新课标Ⅰ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答案】D
【解析】
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
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
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
D.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答案选D。
4.【2018新课标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A
【解析】泡沫灭火器喷出的物质中含水,易造成短路。
故答案为:A
5.【2018 江苏 1】 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
A. 光合作用 B. 自然降雨
C. 化石燃料的燃烧 D. 碳酸盐的沉积
7.【2017新课标Ⅰ卷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答案】A
【解析】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它以小分子的有机物为原料,经加聚反应或者缩聚反应合成的线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腈、聚酯、聚酰胺等。
A.尼龙绳的主要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A正确;
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
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误;
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错误。
故选A。
8.【2017新课标Ⅱ卷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答案】C
【解析】
A.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糖类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A正确;
B.人们在补钙的同时经常同时服用维生素D,原因就是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B正确;
C.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含包括硫、磷等元素,C错误;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否则对人体有害,D正确。
9.【2017新课标Ⅲ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答案】C
【解析】
通常将大气中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称为PM2.5,A正确;
B.绿色化学的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其核心就是从源头上杜绝污染,B正确。
C.CaCO3高温下分解,燃煤中加入CaO只能减小气体SO2的排放,不能减小温室气体CO2的排放,故C说法错误。
D.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有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D正确。
10.【2017北京卷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答案】A
【解析】
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
B、C、D中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故答案选A。
11.【2017天津卷1】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答案】C
【解析】氯气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对水中的Cu2+、Hg+等重金属离子没有作用,可以加入硫化物生成沉淀来处理Cu2+、Hg+等重金属离子,故C说法错误。
12.【2017海南卷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可作调味剂 B.细铁粉可作食品抗氧剂
C.双氧水可作消毒剂 D.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D
【解析】
A、蔗糖有甜味,且对人体无害,所以厨房里可作为调味剂,故A正确;
B、细铁粉具有还原性,可以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可以做抗氧化剂的物质,故B正确;
C、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消灭细菌和病毒,可作消毒剂 ,故C正确;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不能吸收水,而生石灰能和水反应,可作食品干燥剂,故D错误;
故选D.
13.【2017 江苏卷1】2017 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答案】C
【解析】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浪费了电能资源,增加能量损耗,故A错误;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浪费了资源,故B错误;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空气污染,故C正确;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浪费了资源,故D错误;
故选C.
14.【2016新课标1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答案】D
【解析】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为一个小球,有浓烟,有与蛋白质灼烧不一样的气味,A正确;
B.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B正确;
C.蛋白质在受热或者高温等条件下会变性,C正确;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约为75%,浓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杀菌功能.浓度在95%以上时,一接触菌体便引起菌体表层蛋白变性凝固形成保护膜阻碍乙醇分子的继续渗入,而导致杀菌力的降低,D错误。
15.【2016新课标Ⅱ卷】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答案】B
【解析】
温室气体包括CO2、CH4等气体,A项正确;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产生大量CO2气体及SO2气体等,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SO2会导致酸雨,B项错误;
C.液化石油气中主要含烃类,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所以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C项正确;
D.CO是有毒气体,则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项正确;
答案选B。
16.【2016新课标Ⅲ卷】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 泡沫灭火器灭火
B. 铁比铜金属性强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C.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 漂白粉漂白织物
D. HF与SiO2反应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答案】B
【解析】
A.Al2(SO4)3和NaHCO3反应生成的Al(OH)3和CO2可灭火,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是利用盐类的水解:
Al3++3HCO3-=Al(OH)3↓+3CO2↑,A项正确;
B.比较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利用金属性强的制取金属性弱的,如Fe+Cu2+=Fe2++Cu,说明Fe比Cu金属性强,FeCl3腐蚀Cu产生FeCl2和CuCl2,利用的是Fe3+的强氧化性,B项错误;
C.漂白的原理分为三类:一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如HClO、O3、H2O2、NaClO(漂白液的有效成分)、Ca(ClO)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等;二是结合性的,如SO2;三是吸附性,如活性炭,前两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漂白衣服织物常用氧化性的,但注意不能和洁厕剂混用,会产生氯气;SO2漂白纸张等,不能用于食用品的漂白;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质,C项正确;
D.雕刻玻璃常用氢氟酸,因为发生反应:4HF+SiO2=SiF4↑+2H2O,因此氢氟酸常保存在塑料瓶中,D项正确;
17.【2016 江苏卷1】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用水
【答案】A
【解析】
A、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正确;
B、利用风力发电能减少CO2的排放,错误;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错误;
D、我国的能源主要来自燃煤发电,节约能源,会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错误。
答案选A。
18.【2016北京卷】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答案】B
【解析】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疾新药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答案选B。
19.【2016北京卷】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
【答案】A
【解析】
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
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B错误;
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C错误;
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D错误。
20.【2016海南卷】下列物质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
A.谷氨酸单钠 B.柠檬酸 C.山梨酸钾 D.三聚氰胺
【答案】D
【解析】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这几类: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等;着色剂——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如在酸奶、冰淇淋等中加入;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如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甜味剂——目的是增加甜味感,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阿巴斯甜等。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A.谷氨酸单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
B.柠檬酸主要用作酸味剂、抗氧化剂、调色剂等;
C.山梨酸钾,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剂;
D.三聚氰胺有毒,不能不可用于食品加工及作食品添加剂。故选D。
21.【2016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B
【解析】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发生化学
变化,错误;
B、硅胶作干燥剂是利用其吸水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正确;
C、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化合使之生成无色物质,错误;
D、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错误。
22.【2016天津卷】根据所给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等知识点。题目比较基础,要熟悉常见的化学标志:如物品回收标志;中国节能标志;禁止放易燃物标志;节水标志;禁止吸烟标志;中国环境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等。知道常见的抗酸药及其治疗原理。此类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A. 麻黄碱具有平喘功能,常用于治疗气喘咳嗽,A正确;
B.醋酸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降低药效,B错误;
C.图示标志为放射性标志,对人体伤害较大,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C正确;
D.该标志为可回收物标志,D正确.
故选B。
23.【2016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储热材料是一类重要的能量存储物质,单位质量的储热材料在发生熔融或结晶时会吸收或释放较大的热量
B. Ge(32号元素)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
C. 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BaSO4可服入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
D. 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答案】D
【解析】
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原因是铁属于活泼金属,能与Pb2+、Cu2+、Cd2+、Hg2+等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利用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而把这些离子置换出来形成单质,过滤除去,答案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