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
1.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答案是( )
A.凡是毛主席的话,都是真理 B.真理就是领导说的话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
2.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指没收农民自己偷偷种养的农副产品)”,女主人菊香说:“都说上头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改革开放前夕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一段时间,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是( )
A.实施了拨乱反正 B.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
C.全面贯彻毛泽东思想 D.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4.“两个凡是”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的实质是( )
A.彻底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 B.反对邓小平复出
C.坚持“左”的错误 D.坚持毛泽东思想
5.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 (指对事物的限制).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樊篱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B.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6.粉碎“四人帮”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个凡是”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革”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海南经济特区
8.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上海浦东 B.厦门 C.深圳 D.浙江
9.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大连一上海一长江三角洲一昆明 B.浦东一大连一闽南三角区一重庆
C.深圳一珠海——珠江三角洲——成都 D.汕头一大连——长江三角洲一南宁
10.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边境城市和口岸”多层次、全方位的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的开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大连 ②深圳 ③上海浦东 ④海南岛 ⑤成都
A.③①④②⑤ B.②④⑤①③ C.②①④③⑤ D.④①②③⑤
11.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向邓小平提出,希望中央下放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邓小平十分赞同这个想法,随后,中央决定设立( )
A.经济特区 B.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特别行政区
12.上海见证了近现代中国发展的艰辛历程,下列表述不能说明这一历程的是( )
A.近代之初被迫开放 B.中国共产党踏上革命的征程
C.遭受了日本铁蹄的践踏 D.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13.党和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下列哪个不属于精神文明生活的范畴( )
A.五讲四美三热爱 B.讲文明、树新风 C.“八荣八耻” D.职业培训
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C.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和管理办法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外向型经济D.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
二.材料题
16.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
7.15亿千克
材料二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材料三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四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1)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三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个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十室九空遁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活生产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摘编自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邓小平很现实地认识到,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没有任何两个地区之间能同步发展。他愿意让一些地区和人民先富裕起来,为其他地区和人民树立榜样。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么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么分配,这都是大问题。……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级分化已经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的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逃港问题”,邓小平在深圳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导致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二、三,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歌词中“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分别歌颂的是哪两位领导人?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和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联?“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3)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材料二中的这位“老人”?
(4)这位“老人”曾说过“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今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C;2.D;3.B;4.C;5.C;6.A;7.C;8.C;9.D;10.C;11.A;12.D;13.D;14.C;15.D;
二.材料题(共3小题)
16.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国有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广东省。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台湾;便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任意一点即可)(4)由改革在前、开放在后到交互进行、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
17. (1)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2)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3)分配不公。(4)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18. (1)毛泽东、邓小平。(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中国东南沿海设立经济特区。(3)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4)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