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砚山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生物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生物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6-21 20:0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
高一 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图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氨基酸的不同种类主要是由②④⑥⑧决定的
B. ③⑤⑦的形成方式及结构都是完全相同的
C. 该多肽链完全水解后有4种氨基酸
D. 该多肽链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2.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能证明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
A. 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
B. 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深
C. 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浅
D. 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深
3.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的R基(  )
A. 与一个氢原子和一个—C2H4O2N相连
B. 约有20种
C. 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D. 至少有一个氨基或一个羧基
4.下列有关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细胞之间必须相互接触才能传递信息
②能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都是激素
③高等植物细胞之间也有信息交流
④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5.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信使RNA含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细胞最可能是根尖成熟区细胞
B. 本实验的研究方法最可能是同位素标记法
C. 细胞中一条染色体(质)上有2个DNA分子的时期是d和e
D. 在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形成4个中心粒
6.下列为有关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若光照强度适当增强,可使a点左移,b点右移
B. 图2中,若CO2浓度适当增大,也可使a点左移,b点右移
C. 图3中,a点与b点相比,a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多
D. 图4中,当温度高于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7.下图表示的是某种酶作用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
B. a表示酶,该模型可解释酶的多样性
C. a催化d分解为e、f
D. 该模型显示,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8.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生物。支原体细胞由下列哪些结构(或物质)构成(  )
①蛋白质外壳 ②DNA或RNA ③DNA和RNA
④核糖体 ⑤线粒体 ⑥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
⑦具有细胞膜
A. ①②B. ③④⑦C. ③④⑤⑦D. ③④⑥⑦
9.下列物质合成时,不需要氮源的是(  )
A. 核苷酸B. 蛋白质C. 脂肪D. 核酸
10.在探究酶的活性实验中,某同学将pH分别为1、7、10的等量唾液淀粉酶滴入编号为甲、乙、丙的装有等量淀粉溶液的3支试管中,立即将3支试管置于85 ℃水浴中,10 min后分别加入碘液,能出现蓝色的试管是(  )
A. 甲试管B. 乙试管C. 甲和丙试管D. 甲、乙、丙3支试管
11.蛙的神经元内、外 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 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 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 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 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12.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例如,心肌含水约79%而呈坚韧的形态,血液含水约82%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这种差异的解释是(  )
A. 心肌内含较多结合水B. 血液中全是结合水
C. 心肌内含较多自由水D. 血液中全是自由水
13.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2条肽链组成,具有98个肽键.则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接近(  )
A. 11036B. 12288C. 12544D. 12800
14.将一粒花粉培育成幼苗,将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该植株能正常开花结果。在下列细胞中哪一种细胞与其他三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相同(  )
A. 根尖成熟区细胞B. 种皮细胞
C. 花粉细胞D. 卵细胞
15.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DNA分子
B. 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
C. 组成三者的基本单位都不同
D. 三者在细胞中的分布都不同
16.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规律。下列有关分离规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规律实质的是( )
A. 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 F2的基因型比为1∶2∶1D. 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17.某个婴儿不能消化乳类,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改变而导致乳糖酶失活,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
B. 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
C. 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替换了
D. 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缺失了
18.假设一个DNA分子片段中,碱基T共312个,占全部碱基的26%,则此DNA片段中碱基G所占百分比和数目分别是( )
A. 26%,312个B. 24%,288个
C. 24%,298个D. 12%,144个
19.一个DNA分子中,G+C占全部碱基的46%,又知在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28%和22%,则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  )
A. 28%、22%B. 22%、28%
C. 23%、27%D. 26%、24%
20.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芦花和非芦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B,b基因决定。芦花雌鸡(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子代(  )
A. 都为芦花鸡
B. 都为非芦花鸡
C. 雄鸡为芦花鸡,雌鸡为非芦花鸡
D. 雄鸡为非芦花鸡、雌鸡为芦花鸡
21.已知某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则下列可表示该生物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22.下列有关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涉及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可以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来区分
B.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C. 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的转录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D. R型细菌被转化的这种现象属于基因重组
23.下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表示转录过程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⑤
24.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B. 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
C. 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
D. 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
25.下列不属于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内容的是(  )
A. 生物的性状受遗传因子的控制
B. 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单个存在
C. 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D. 遗传因子能保持独立,不同的遗传因子互不融合
26.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环境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
B. 图2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C. 图3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蠖,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
D. 图4中两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27.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第二代,如图所示:
则经过两代培养后获得的子细胞内DNA分子的标记情况不可能为(只考虑其中一对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A. 答案AB. 答案BC. 答案CD. 答案D
28.基因工程技术也称为DNA重组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四个必要的条件是(  )
A. 目的基因,限制性内切酶,运载体,体细胞
B. 重组DNA,RNA聚合酶,内切酶,连接酶
C. 模板DNA,信使RNA,质粒,受体细胞
D. 工具酶,目的基因,运载体,受体细胞
29.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原细胞、卵细胞的个数比是( )
A. 1∶2∶2∶1  B. 1∶1∶1∶1
C. 1∶2∶1∶1 D. 1∶1∶1∶2
30.研究发现,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b—黑色、Cs—银色、Cc—乳白色、Cx—白化。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进行了部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据此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
B. 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6种
C. 无法确定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
D. 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四种毛色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有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d是__________。
(2)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器膜、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__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32.下面是四类细胞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数字编号, “________”上填名称)
(1)从结构上看,________与其它三者的差别最大。
(2)若Ⅰ是昆虫的肌细胞,则该细胞中的细胞器[  ]较多,因为该细胞的生理活动需要的能量多;[  ]与体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3)若Ⅰ是人体的胰腺腺泡细胞,那么与其合成功能直接相关的细胞器________含量较多。
(4)若Ⅱ是紫色洋葱鳞片叶肉细胞的一部分,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
(5)Ⅳ属于低等植物细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下列是DDT(一种农药)对家蝇的处理实验情况:将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而保留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检查各组的死亡率,死亡率高的就是抗性低,反之就是抗性高。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使之繁殖后代,把后代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抗性实验。这样经过若干代后,当用DDT处理其中A组的家蝇时发现其死亡率为4%,再用DDT处理这一代的B组家蝇,则:
(1)B部分经DDT处理后存活率为____________。
(2)由实验可知,家蝇抗性的产生是__________的结果。
(3)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家蝇和DDT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DDT对家蝇的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称为________。
34.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表所示)。产生的n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元素,各有________个和________个。
(2)子代噬菌体中,只含32P的有________个;只含31P的有________个;同时含有32P、31P的有________个。
(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________元素,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______________元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R基决定,即图中②④⑥⑧决定的,A正确;③、⑤、⑦是肽键﹣CO﹣NH﹣,都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所以形成方式及结构都是完全相同的,B正确;由于R基中④与⑧相同,都是﹣CH3,所以该多肽链完全水解后只有3种氨基酸,C错误;该多肽中含有3个肽键,即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脱去了3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18=54,D正确.
2.【答案】D
【解析】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失水所致,液泡的体积变小,颜色加深。
3.【答案】B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不同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区别就是R基不同。
4.【答案】D
【解析】细胞间信息交流存在多种形式:相邻细胞间的直接接触、相邻细胞间的形成的通道、体液的传送等,①错误。抗体在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但抗体不是激素,②错误。高等植物细胞之间也有信息交流,③正确。结构决定功能,所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关,④正确。
5.【答案】B
【解析】根尖成熟区细胞已经不再进行细胞的分裂,也就不再有细胞周期了。一条染色体(质)上有2个DNA分子的时期有间期,前期和中期。即b、c和d。洋葱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所以A,C,D错。
6.【答案】D
【解析】图4中,光照下CO2的吸收量为植物净光合量(植物有机物积累量),黑暗中CO2的释放量为植物呼吸量,故当温度于25 ℃时,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而不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植物总光合量)开始减少。
7.【答案】B
【解析】反应中a与d结合,反应前后a没有发生变化,则a表示的是酶;d分解为e、f。在底物b、c、d同时存在时a只催化d的反应,说明了酶的专一性;图中只有一种酶,不能明确表示酶的多样性。
8.【答案】B
【解析】由“最小、最简单的细胞生物”可推断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没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细胞器;细胞质中有DNA和RNA。
9.【答案】C.
【解析】核苷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五种元素,合成时需要氮源,A错误;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肯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合成时需要氮源,B错误;脂肪酸是脂肪的水解产物,因此元素组成只有C、H、O,合成不需要氮源,C正确;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五种元素,合成时需要氮源,D错误.
10.【答案】D
【解析】虽然3支试管的pH有合适的7,以及不合适的1和10,但由于将3支试管都放在85 ℃环境中均失去了活性,所以淀粉没有被分解。
11.【答案】A
【解析】依题干信息,神经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故Na+内流是一个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Na+外流(排出)是一个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12.【答案】A.
【解析】心肌与血液都既含有结合水也含有自由水,心肌与血液的含水量差别不大,但是形态缺具有显著差异,其原因的心肌内结合水含量较多,血液中占自由水含量较多.
13.【答案】A.
【解析】(1)该蛋白质分子含有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肽链条数=98+2=100个.
(2)该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98个.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128×100﹣98×18=11036.
14.【答案】B
【解析】幼苗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后,长大后该植株地上部分染色体加倍,但花粉细胞和卵细胞均为减数分裂的产物,因此染色体减半,与根细胞一样,种皮为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15.【答案】B
【解析】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一般情况下,每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样的,都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和基因、染色体都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16.【答案】B
【解析】分离规律的实质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然后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F1产生的配子比为1∶1,说明了生物体形成配子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造成的。
17.【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改变”,可判断是乳糖酶基因中有一个碱基替换了;若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缺失,则会发生一系列氨基酸的改变。
18.【答案】B
【解析】DNA分子的碱基数目和比例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DNA分子中有一个A,必须有一个和其互补的T;有一个C,必有一个G。根据这个原理可知G==24%;又知T共312个,占26%,则可知该DNA分子片段中共有碱基312÷26%=1 200(个);前面已计算出G占24%,则G的数目是1 200×24%=288(个)。
19.【答案】D
【解析】DNA分子中,G+C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则一条链中G+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46%,又因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碱基数的28%和22%,故这条链中G占24%、T占26%,其互补链中C占24%、A占26%。
20.【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让芦花雌鸡(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ZBZb(芦花)、ZbW(非芦花),所以后代雄性全部是芦花,雌性全部是非芦花。故选C。
21.【答案】C
【解析】由于是二倍体生物,且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所以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染色体,且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①③均满足上述条件。
22.【答案】B
【解析】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而R型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A项正确;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得出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但并没证明这种“转化因子”就是DNA,B项错误;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转录发生在拟核中,C项正确;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D项正确。
23.【答案】B
【解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故选B。
24.【答案】B
【解析】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突变株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这说明氨基酸甲是大肠杆菌生长所必需的。野生型大肠杆菌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突变株由于基因突变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或该酶的功能丧失。
25.【答案】C
【解析】 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是假设的物质,他并不了解遗传因子的具体位置。
26.【答案】D
【解析】生物变异的产生是体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结果,并不是环境刺激、生物的主动适应所导致的,故A、B两项都不正确;生物性状的分化是变异的结果,并不能证实物种形成的机制;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是有利的,二者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27.【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使得第一次分裂后的DNA一条链有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标记,洋葱根尖细胞第二次分裂时培养液中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复制后得到的DNA分子一半两条链均不含放射性,一半只有一条链有放射性,在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使得子细胞内DNA的标记情况会出现A、C、D项的结果。故选B。
28.【答案】D
【解析】根据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和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实施基因工程必须有工具酶、目的基因、基因的运载体和受体细胞。
29.【答案】B
【解析】1个卵原细胞经过染色体的复制后形成1个初级卵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第二极体。
30.【答案】A
【解析】亲代黑色×黑色→子代出现黑色和白化,说明黑色(Cb)对白化(Cx)为显性。亲代乳白色×乳白色→子代出现乳白色和白化,说明乳白色(Cc)对白化(Cx)为显性。亲代黑色×白化→子代出现黑色和银色,说明银色(Cs)对白化(Cx)为显性,故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有10种。根据四组交配亲子代的表型关系可以确定Cb(黑色)、Cs(银色)、Cc(乳白色)、Cx(白化)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由于四种等位基因间存在显隐性关系,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三种毛色。
31.【答案】(1)高尔基体 内质网 线粒体 (2)蛋白质和脂质 (3)细胞膜 核膜 选择透过性
【解析】从形态上判断a是高尔基体,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它们都是具膜的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叫做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2.【答案】(1) Ⅲ (2) ② ③ (3) 核糖体 (4)⑤ (5)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同时有中心体
【解析】(1) Ⅲ是原核细胞,其余都是真核细胞,所以在结构上差别最大。
(2)Ⅰ图上: ②线粒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分布多,如肌细胞;③中心体在有丝分裂时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3)胰腺腺泡细胞合成多种消化酶,蛋白质合成旺盛,核糖体多。
(4)Ⅱ图上,色素分布在⑤液泡中,该细胞不含叶绿体。
(5)低等植物细胞的特点是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同时有中心体。
33.【答案】(l)96% (2)自然选择 (3)生存斗争 (4)选择
【解析】本题看似一个实验题,而实际上是考查生物进化理论。家蝇个体中原来就存在着抗性的差异,有的抗性强,有的抗性弱,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用DDT处理后,DDT对家蝇起到了选择作用,而这种选择作用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选择的结果是使抗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抗性基因的频率逐渐增大,使家蝇的抗性越来越强,体现了选择的定向性。本题DDT的作用就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多次重复实验相当于进化过程的多代选择。最终存活率的提高表现为抗性基因的频率增大。
34.【答案】(1)31P 32P n 2(或32P 31P 2 n) (2)0 n-2 2  (3)32S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 35S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细菌内35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解析】由于细菌细胞中核苷酸含31P,而噬菌体核苷酸中含32P,细菌氨基酸含35S,噬菌体蛋白质含32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有DNA侵入细菌内部,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宿主细胞,因此,每个噬菌体侵染细菌所形成的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只有2个含亲代噬菌体的DNA模板链,其余均只含31P,而蛋白质外壳应全是由细菌提供的原料构建的,即全含35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