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
高一生物
命题教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数小时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蒸气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能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 只有②③B. 只有①②③C. 只有②③④D. ①~④全部
2.人体的代谢终产物水和二氧化碳,产生场所是( )
A. 组织内B. 线粒体内C. 核糖体内D. 细胞质基质内
3.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中,开始时的液面高度为a,停止上升时的液面高度为b,若每次停止上升后都将玻璃管中高出烧杯液面的部分吸出,则a,b液面间的高度差与吸出蔗糖溶液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是( )
A.B.C.D.
4.下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①是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B. 结构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 结构③是高尔基体,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D. 结构④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5.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
B. 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细胞大量排出K+
C. 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
D. 曲线BC、FG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限
6.有氧呼吸产物CO2中的氧和水中的氧( )
A. 都来自于葡萄糖B. 都来自于O2
C. 分别来自于葡萄糖和O2D. 分别来自于O2和葡萄糖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 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C.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 动物细胞一般不会吸水胀破,是因为细胞最外层有细胞壁
8.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
A. 剪取5 cm根尖,用15%盐酸和甲基绿分别解离和染色
B. 持续观察细胞①,能看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C. 细胞①中DNA数是细胞②中的二倍
D. 观察装片时,③时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9.脂质在生物体内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列不属于脂质功能的是( )
A. 贮存能量B. 构成生物膜C. 决定遗传特性D. 调节生长发育
10.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 O2浓度过低B. O2浓度过高C. CO2浓度过低D. CO2浓度过高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代谢停止
B. 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变短,代谢增强
C. 细胞高度分化,细胞周期变长,代谢降低
D. 细胞衰老,细胞周期变长,代谢减弱
12.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92,则该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为( )
A. 92、92、92B. 23、92、92
C. 46、92、92D. 184、46、46
13.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 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 ATP分子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 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14.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的距离大小。在下列哪种组合情况下,观察到的细胞最大( )
A. 1、4、5B. 2、4、6C. 2、3、5D. 2、4、5
15.下列关于细胞内的糖类与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糖类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
B. 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
C. 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
D. 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
16.下列关于遗传病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病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B. 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一定是隔代遗传
C. 遗传病的发病率与环境无关
D. 基因突变不一定诱发遗传病
17.在绝大多数生物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顺序是 ( )
①蛋白质 ②DNA ③mRNA ④tRNA
A. ①—②-③ B. ①-④-② C. ②-③-①D. ②-④-①
18.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昆虫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基因
B. 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C. 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于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于母方
D. 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19.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
A. 1B. 2C. 3D. 4
20.某细胞位于卵巢内,其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如下图,则错误的描述是( )
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第一阶段
D. 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21.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都比父母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
B. 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C. 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
D. 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22.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在复制过程中若发生差错,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B. DNA的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
C. DNA的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 DNA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23.某人及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不是红绿色盲,但其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那么红绿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
A. 祖父→父亲→弟弟B. 祖母→父亲→弟弟
C. 外祖父→母亲→弟弟D. 外祖母→母亲→弟弟
24.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的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 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子的比例
A. 自交、杂交、自交B. 自交、测交、测交
C. 杂交、测交、自交D. 测交、杂交、自交
25.2009年在墨西哥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经科学家研究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列有关患者体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人体细胞中的DNA
B.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的DNA
C.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人体细胞中的RNA
D.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的RNA
26.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A. 10/19B. 9/19C. 1/19D. 1/2
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B. 遗传咨询包括推算后代患病风险率
C. 家系分析法是人类遗传病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D. 21三体综合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28.如图所示的家族中所患的遗传病不可能是( )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③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④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⑤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A. ①④B. ②④C. ③⑤D. ①②
29.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高茎与绿色豆荚B. 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
C. 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D. 兔的长毛和卷毛
30.具有下列基因型的生物,能产生4种配子的是( )
A. yyRrB. YYrrC. YyRrD. Yyrr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下图甲中a、b、c、d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图甲中的____________区细胞(填字母),请按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排列图乙中细胞A、B、C、D的准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是独立分裂的,但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原因是____。
(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A图像,发现了赤道板,请你评价他的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________区细胞(填字母);观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时最好选择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32.下图为一实验装置,各试管中装有一长度与体积均相同的新鲜马铃薯条,处理如下。约1 h后取出各马铃薯条,并观察它们的长度变化,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回答下列问题:
(1)甲试管中马铃薯条长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乙试管中马铃薯条长度的变化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丙试管中马铃薯条长度的变化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2)丙试管中的马铃薯,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此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组别____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34.如图甲中Ⅰ表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在该区域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是非同源区域,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和Y所特有的基因,在果蝇的X和Y染色体上分别含有图乙所示的基因,其中B和b分别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性状,R和r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区域,R和r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区域。
(2)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和Y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的是________(填序号)区域。
(3)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4)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和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①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测结果:
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叶片曝光部分和未曝光部分形成对照;实验能证明产生了淀粉,但不能证明能将CO2转变成淀粉。
2.【答案】B
【解析】人的骨骼肌在暂时缺氧时虽然能进行无氧呼吸,但其产物只有乳酸,所以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只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根据有氧呼吸的过程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在第二阶段产生,水在第三阶段产生。这两个阶段都是在线粒体中完成的。
3.【答案】B
【解析】每吸出一次,蔗糖溶液浓度就减小一次,而a,b液面的高度差是由半透膜内外溶液浓度差决定的,随着吸出次数的增加内外浓度差越来越小,所以a,b液面高度差也越来越小。
4.【答案】C
【解析】从图可知,①是核糖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叶绿体,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线粒体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③是内质网,可以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叶绿体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5.【答案】A
【解析】图一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K+浓度,纵坐标是K+吸收速率,因此曲线AB段限制因素是培养液中K+浓度,则载体、能量均充足。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CD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影响了对K+的吸收。图二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氧气的相对含量,因此曲线EF段限制因素是能量,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
6.【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中,CO2中的氧来自于葡萄糖,水中的氧来自于O2。
7.【答案】A
【解析】生物膜都有选择性地吸收所需物质,为选择透过性膜,A正确。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关键在于细胞膜上有无该物质的载体,若无相应载体,再小的物质也不能通过细胞膜,B错误。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所构成,C错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错误。
8.【答案】D
【解析】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根尖用的是质量分数为15%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酒精的混合液(1∶1)。染色应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看到的细胞是死细胞,细胞不分裂。细胞①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②为有丝分裂中期,两时期的DNA数目是相同的。③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时,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9.【答案】C
【解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能贮存能量,A正确;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B正确;固醇中的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正确;决定遗传特性的是核酸,C错。
10.【答案】C
【解析】在密闭的温室中,水分、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植物会大量利用CO2合成有机物,导致密闭温室中的CO2浓度降低,从而导致光合速率降低。
11.【答案】B
【解析】癌变的细胞分裂能力增强,代谢增强,细胞周期变短;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凋亡、高度分化和衰老的细胞不能再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
12.【答案】C
【解析】据题意,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对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故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中期时DNA分子数=姐妹染色单体数=2×46=92,染色体数目为46条。
13.【答案】A
【解析】ATP分子是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构成的,它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和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项错误,C项正确;细胞中ATP的含量不多,但能不断地合成和水解,从而保证细胞中稳定的供能环境,B项正确;ATP分子中的“A”代表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腺苷,而DNA、RNA中的碱基“A”分别代表腺嘌呤,D项正确。
14.【答案】C
【解析】要想使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最大则必须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要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必须使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物镜中,长度较长的放大倍数大;目镜中,长度较短的放大倍数大。高倍物镜成像时,镜头与标本之间的距离较小。
15.【答案】B
【解析】葡萄糖是体内主要能源物质,五碳糖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故A正确。植物细胞中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体内的多糖是糖原,乳糖是二糖,故B错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故C正确。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故D正确。
16.【答案】D
【解析】有些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有可能代代相传,比如色盲母亲的儿子一定是色盲;遗传病的发病率与环境有关,环境因素的变化会诱发遗传病的发生,比如哮喘病的发生与环境变化有密切关系。
17.【答案】C
【解析】在绝大多数生物(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都可以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即遗传信息能从DNA传递到mRNA,再从mRNA到蛋白质,故C正确。
18.【答案】D
【解析】根据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19.【答案】B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的卵原细胞有2条X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并没有分开,所以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2条。
20.【答案】D
【解析】甲图可代表初级卵母细胞,所以A正确;乙图可代表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丙图可代表卵原细胞,它能进行有丝分裂,C正确;丁图代表完成减数分裂后的细胞,故D错误。
21.【答案】C
【解析】由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较短的一代之后性状是无法判断的,不一定比父母的喙长。
22.【答案】C
【解析】若突变前后的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或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则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A项错误;DNA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B项错误;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项正确;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与DNA复制无关,D项错误。
23.【答案】D
【解析】此人的祖父、外祖父、父亲均正常(XBY),因此A、B、C三项均被排除。此人的弟弟是色盲患者(XbY),其中Xb基因来自其母亲(XBXb),而其母亲的Xb基因来自外祖母。
24.【答案】A
【解析】鉴定豌豆是否是纯合子的最简捷的方法是自交,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豌豆是纯合子,否则是杂合子。让豌豆进行自交,省去了母本去雄、套袋、授粉等杂交措施。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为隐性性状;要不断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此时不可以进行测交,因为测交是让被测个体与隐性性状的个体杂交,而此时谁显谁隐还未确定。不断提高小麦纯合子比例的方法,是不断让小麦进行自交。
25.【答案】D
【解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说明其遗传物质为RNA。该病毒虽寄生在患者的细胞中,但其遗传物质是病毒内的RNA。
26.【答案】A
【解析】设此致病基因由A控制,由题意知,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则隐性纯合子aa的概率为81%,a的基因频率即为90%,A的基因频率则为10%。则该夫妇基因型及基因型频率为:妻子:AA(1/19)、Aa(18/19),丈夫:aa。此夫妇所生子女中,正常的概率为:18/19×1/2=9/19,患病的概率即为1-9/19=10/19。
27.【答案】D
【解析】21三体综合征发生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开或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8.【答案】C
【解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为“子病母必病”,由图可以看出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果是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母亲患病所有孩子均患病,母亲正常所有孩子均正常。
29.【答案】B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故B正确。豌豆的高茎与绿色豆荚,不是“同一性状”,故A错。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不是同种生物,故C错。兔的长毛和卷毛,不是同一性状,故D错。
30.【答案】C
【解析】基因型为yyRr的生物,含一对等位基因,经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错误;基因型为YYrr的生物,没有等位基因,经减数分裂,可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B错误;基因型为YyRr的生物,含两对等位基因,经减数分裂,可产生2×2=4种类型的配子,C正确;基因型为Yyrr的生物,含一对等位基因,经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
31.【答案】(1)b B→A→D→C (2)制作装片时细胞经解离已经死亡 (3)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因此赤道板是看不到的 (4)d A
【解析】(1)a区是根冠,b区是分生区,c区是伸长区,d区是成熟区,分生区的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A是中期,B是前期,C是末期,D是后期。(2)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细胞已经解离死亡。(3)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4)可以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的细胞应是成熟区细胞。观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选中期(A)的细胞。
32.【答案】(1)变短 细胞失水 变长 细胞吸水 不变 细胞中的水分基本不变
(2)对照作用
(3)渗透作用的原理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系统。当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时,水分就会通过原生质层向浓度高的一侧渗透,造成细胞吸水或失水。甲试管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将失水,使马铃薯条变短;乙试管中,由于蒸馏水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造成细胞吸水,使马铃薯条变长;丙试管中的马铃薯条的长度则基本保持不变,因为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丙试管中的马铃薯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33.【答案】 (1)乙 乔化 (2)DdHh、ddhh (3)4 1∶1∶1∶1 (4)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 ①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②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且比例为3∶1
【解析】(1)乙组杂交亲本均为乔化,杂交后代出现了矮化,可判断乔化为显性性状。
(2)把两对性状分别统计:①乔化×矮化→乔化∶矮化≈1∶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②蟠桃×圆桃→蟠桃∶圆桃≈1∶1,推知亲本基因型为Hh×hh,由①②可知亲本基因型为DdHh×ddhh。
(3)如果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测交后代应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
(4)
若存在显性纯合致死(HH死亡)现象,则蟠桃∶圆桃=2∶1;若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HH存活)现象,则蟠桃∶圆桃=3∶1。
34.【答案】(1)Ⅰ Ⅱ (2)Ⅰ (3)XRY XRXR或XRXr(4)①XBYb或XbYB ②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杂交,分析后代的表现型情况 ③B和b分别位于X和Y染色体上 B和b分别位于Y和X染色体上
【解析】(1)由题图知,B和b在X、Y染色体上都含有,应位于图甲中的I区域,而R和r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应位于图甲中的Ⅱ区域。(2)减数分裂过程中,X、Y染色体上同源区域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即图甲中的Ⅰ区域。(3)由于控制眼色的基因R、r位于X和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域,所以,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或XRXr。(4)由于B和b位于图甲中的Ⅰ区域,且刚毛对截毛为显性,所以,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或XbYB,欲确认基因B、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可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XbXb)杂交,依据子代表现型情况分析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