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2018年学业水平达标测试卷二
高一 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建立者是沃森和克里克B. 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C. 论证了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D. 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2.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直接能源物质)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Na+-K+泵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主动运入。下列对此过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 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所以不耗能
C. 这一过程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D. 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现有若干个氨基酸共含370个氨基和400个羧基,全部合成多肽,则( )
A. 若形成2条链状多肽,则这2条肽链至少含2个氨基和32个羧基
B. 若形成2个环状多肽,则这2个环肽中一定不含氨基,但还有30个羧基
C. 若形成1条链状多肽和1个环状多肽,则合成过程中至少脱去369分子水
D. 氨基酸的数目至少为370个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
A. 没有用龙胆紫染液染色B. 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C. 无染色体形成D. 显微镜倍率不够
5.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 A处上升,B处下降B. A,B两处都下降
C. A处下降,B处上升D. A,B两处都不变
6.如图所示,溶液甲为清水,乙为0.1 g/mL的蔗糖溶液(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F、G为两个半透膜袋,G的体积大于F的体积,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最初时两个小玻璃管内液面与烧杯液面相平,当F和G中液面均不再变化时,两液面的高度情况是( )
A. F高于GB. G高于FC. F等于GD. 无法确定
7.非洲爪蟾的卵黄原蛋白在肝脏中合成,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卵巢,再进入卵母细胞。卵黄原蛋白进入卵母细胞的方式是( )
A. 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胞吞
8.某科学家在研究某物质跨膜运输时发现与曲线①和②相符,则此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最可能存在于下列哪一生理过程( )
A. 葡萄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B. 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
C. 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氨基酸D. 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
9.图甲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假设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甲代表水稻,图乙代表蓝藻,则图甲的c时与图乙的c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B. 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的b相当于图乙的b点
C. 图甲植物的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
D. 图乙的a、b、c点光合作用限制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10.研究光合作用的卡尔文等人进行了以下实验:在某种绿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然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 )
A. 光照时间越长,积累的C3越多
B. 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C. 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D. 只要给予光照,放射性物质就会出现在葡萄糖中
1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利用打孔器打出一批直径为1 cm的叶圆片,将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排出后,平均分装到盛有等量的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的培养皿底部,置于光温恒定且适宜的条件下(如图甲),测得各组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如图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类囊体薄膜上水的分解速率逐渐增加
B. 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绿体基质中C3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弱
C. 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单个叶圆片有机物的积累速率逐渐减小
D. a~d段如果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都能明显缩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
12.图中①~④表示某高等生物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倍光镜下可看到图中①~④所示的结构
B. 所有细胞中均以④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
C. 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仅有图中结构①
D. 结构③参与该细胞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
13.用打孔器取同一萝卜5 cm长的直根条分成4组,其中3组分别置于20 g/L、60 g/L、80 g/L KNO3溶液中,测量结果如下图,预计在40 g/L KNO3溶液中的测量结果最可能是( )
A.B.C.D.
14.恐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请你推测一下,在组成恐龙的各种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 )
A. C,O,P,SB. C,O,H,N
C. C,H,O,PD. O,H,P,S
15.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B. 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的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C. 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D.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16.某DNA分子中,若A占32.8%,当其复制2次后,其中的T应占 ( )
A. 17.2%B. 32.8%C. 50%D. 65.6%
17.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
A. 细菌的核糖体B. 噬菌体的核糖体
C. 噬菌体基质D. 细菌的拟核
18.下图表示细胞中某种生理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丙的合成是由甲、乙共同控制的
B. 甲、乙中共含有A、G、C、T四种碱基
C. 若甲中发生一个组成单位的替换,丙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D. 若a、b上分别有x和y个密码子,丙中最多有(x+y)/3个肽键
19.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
A. ①B. ②C. ③D. ④
20.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
A. 1/4B. 1/8C. 1/16D. 1/32
21.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已知体色黄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且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某兴趣小组欲设计一实验只根据体色便能辨别幼蚕的雌雄,选择的杂交实验材料应是( )
A. 白色雄家蚕、黄色雌家蚕B. 黄色雄家蚕、白色雌家蚕
C. 黄色雄家蚕、黄色雌家蚕D. 以上选材均不符合要求
22.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芝麻( )
A. 对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可得到二倍体芝麻
B. 产生的配子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无遗传效应
C. 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杂交,产生的是不育的三倍体芝麻
D. 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时,最可能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后期
23.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方向
C.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 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内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和方向
24.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红花为显性性状
B. 红花A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为Rr
C. 红花C与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
D. 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
25.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表现型共有( )
A. 3种B. 4种C. 5种D. 6种
2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 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 某患者的正常双亲一定是携带者
27.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
①F1产生配子的分离比 ②F2性状分离比 ③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④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⑤F2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⑤D. ①③
28.用纯种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F1,将F1自交得F2的种子3 200粒。这些种子中应该有绿色皱粒( )
A. 1 600粒B. 400粒C. 200粒D. 1 200粒
29.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 )
A. 基因重组,不可遗传变异B.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C. 基因突变,不可遗传变异D.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30.在下图中,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 )
A.B.C.D.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细胞膜(生物膜的一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但具有相对性,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1)实验材料和用具:
①新鲜的红色康乃馨 ②烧杯 ③玻璃铅笔
④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⑤清水 ⑥量筒
(2)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用玻璃铅笔标上A或B。
第二步:A、B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放入A、B两只烧杯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3)结果:__________中花瓣仍为红色,水呈无色;__________中花瓣逐渐褪色,溶液变红。
(4)问题:盐酸溶液中结果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自然界中的酵母菌种类繁多、分布很广,是人类在发酵中常用的菌种。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一是酵母菌的结构示意图,酵母菌是_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繁殖时,主要进行________呼吸,其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两种方式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隔1 h分别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图所示的坐标图。
①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__________;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填写时间)的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②要鉴别发酵罐中是否有酒精产生需用________________试剂,若有酒精,则发酵罐中液体的颜色变为____________。
③由甲、乙发酵罐中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要提高酒精的产量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均为能感染烟叶而使之出现感染斑的RNA病毒,用石碳酸处理能去掉蛋白质外壳而留下RNA,由于两种病毒的亲缘关系较近,则重组其RNA和蛋白质形成类似“杂种”的新品系病毒感染烟叶,其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为TMV的蛋白质感染,b为TMV的RNA感染,c为HRV的蛋白质感染,d为HRV的RNA感染,e为HRV的蛋白质与TMV的RNA杂交感染,f为TMV的蛋白质与HRV的RNA杂交感染)
(1)a与b、c与d的结果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d的结果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中的杂交病毒感染后,在繁殖子代病毒的过程中,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________,合成蛋白质的原料由________提供。
(4)f中的杂交病毒感染后,繁殖出来的子代病毒具有________的RNA和________的蛋白质。
34.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生物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_、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DNA解旋后方能进行甲、乙两过程,酶1、酶2分别代表_______和_______。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核中的乙过程在每个起点可启动多次,甲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启动_______次。
(3)丙过程中结构③的名称是________;氨基酸②的密码子是________;物质①延长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
(4)甲、乙、丙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差错均有可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该变异性状能传递给子代个体的是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细胞学说的研究对象是一切动植物,而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该过程表明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相结合。
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Na+-K+泵将Na+排出细胞,将K+运入细胞均是逆浓度梯度,且都需要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供能。因此,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也说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答案】A
【解析】若干个氨基酸共含370个氨基和400个羧基,说明R基中至少含有30个羧基。若这些氨基酸形成2条链状多肽,则这2条肽链至少含2个氨基和30+2=32个羧基,故A正确;若形成2个环状多肽,则这2个环肽中可能不含氨基,但至少含有30个羧基,故B错误;若形成1条链状多肽和1个环状多肽,则合成过程中最多脱去369分子水,故C错误;氨基酸的数目最多为370个,故D错误。
4.【答案】C
【解析】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才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染色体。洋葱表皮细胞是成熟细胞,不能再分裂,其细胞核内只有细丝状的染色质,不形成染色体。
5.【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能吸收小白鼠产生的二氧化碳,瓶中压强变低,所以A处下降,B处上升。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小玻璃管的口径相同,而发生渗透作用时,由于F、G中溶液浓度相同且G的体积大于F的体积,所以当F、G内溶液与甲液动态平衡时,G吸收水的量大于F吸收水的量,故当F和G中液面均不再变化时,G的液面高于F的液面。
7.【答案】D
【解析】卵黄原蛋白是大分子化合物,其进入卵母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协助。
8.【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方式为主动运输。葡萄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协助扩散,A错误;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顺浓度梯度,为协助扩散,B错误;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氨基酸为主动运输,C正确;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属于自由扩散,D错误。
9.【答案】C
【解析】蓝藻没有叶绿体;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的b表示O2产生总量=CO2释放量,即光合作用O2产生总量<CO2产生总量,光合作用量<呼吸量,而乙图中的b是光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量=呼吸量;图甲中,植物在d时,O2产生总量为8,无CO2释放,即光合作用量为8,而且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都被植物吸收,所以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图乙的a、b、c点光合作用限制因素除了光照强度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温度。
10.【答案】B
【解析】光照时间越长,由光合作用制造的含14C的有机物参与代谢的物质的量就越多,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也就会越多。
11.【答案】D
【解析】曲线a~b段在光温恒定且适宜的条件下,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逐渐加快,[H]、ATP消耗加快,类囊体薄膜上水的光解速率逐渐增加;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肉细胞开始失水,气孔部分关闭,叶绿体基质中C3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小,单个叶圆片有机物的积累速率逐渐减小;a~d段如果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会延长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
12.【答案】B
【解析】该图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高倍光镜下是看不见中心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等亚显微结构的,A错误;不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是利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正确;该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题图结构有中心体,且为高等生物细胞,故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其分泌物的形成有关,D错误。
13.【答案】D
【解析】20 g/L KNO3溶液中萝卜条变长,外界溶液浓度低,细胞吸水;60 g/L KNO3溶液中萝卜条收缩又变长,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随后由于KNO3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又吸水;80 g/L KNO3溶液中,萝卜条收缩至长度不变,说明溶液浓度过高,细胞死亡;萝卜条处于40 g/L KNO3溶液中,长度变化介于20 g/L与60 g/L二者之间。
14.【答案】B
【解析】恐龙也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O,H,N这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15.【答案】B
【解析】每个年龄段的人体内都存在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只是在胚胎时期细胞分化达到最大限度。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部分不同。
16.【答案】B
【解析】在DNA分子中A=T,不管它复制几次,所产生的新DNA分子中,这个比例不会变化。
17.【答案】A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注入自身的DNA,其后的增殖是利用细菌的原料和场所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所以其外壳是利用细菌的氨基酸,以细菌的tRNA为运载工具,在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18.【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丙蛋白质含2条肽链且分别由甲、乙基因控制合成,故A正确。甲、乙基因都是DNA片段,都有A、G、C、T四种碱基,故B正确。若甲中发生一个组成单位的替换,则发生基因突变,形成的肽链c可能结构改变,故C正确。若a、b上分别有x和y个密码子,则c、d分别有x-1和y-1个氨基酸(分别扣去1个终止密码子),则丙最多有(x-1)+(y-1)-1= (x+y-3)个肽键,故D错。
19.【答案】D
【解析】根据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当妻子患病时,双亲基因型(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分别为XbXb、XBY,后代男性一定为患者,女性一定为携带者,所以不需基因检测。当丈夫为患者时,妻子有可能是携带者,所以后代无论男女均有可能为患者。
20.【答案】C
【解析】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5次,形成32个DNA分子,其中被标记的有2个。
21.【答案】A
【解析】白色雄家蚕ZbZb、黄色雌家蚕ZBW,杂交后代中黄色全为雄家蚕ZBZb,白色全为雌家蚕ZbW,A正确;黄色雄家蚕ZBZB、ZBZb,白色雌家蚕ZbW,杂交后代中黄色家蚕有雄有雌,白色家蚕有雄有雌,B错误;黄色雄家蚕ZBZB、ZBZb,黄色雌家蚕ZBW,杂交后代中雌家蚕有白色也有黄色,C错误;以上选材A中的符合要求,D错误。
22.【答案】C
【解析】二倍体芝麻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是同源四倍体,体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而且每个染色体组之间都有同源染色体。由四倍体配子发育来的芝麻是单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所以该单倍体芝麻是可育的。四倍体配子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二倍体的配子中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是三倍体芝麻,由于三倍体芝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所以不育。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时,起作用的时期是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3.【答案】D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个体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
24.【答案】A
【解析】红花A与白花B杂交后代全为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红花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红花C与红花D杂交,后代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都是Rr。
25.【答案】A
【解析】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
由于绿色皱粒肯定为纯合子,因此杂合子表现型共有三种。其杂合子基因型包括:YYRr、YyRR、YyRr、Yyrr、yyRr五种。
26.【答案】D
【解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可以分为单基因、多基因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正常双亲的遗传病子女,其患病原因可以是基因突变所致,也可以是染色体变异所致。
27.【答案】D
【解析】F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28.【答案】C
【解析】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F1只出现显性性状——黄色圆粒,F2中出现四种类型,其中绿色皱粒占的比例为1/16,所以F2中绿色皱粒种子数量是:3 200×1/16=200(粒)。
29.【答案】D
【解析】由甲过程中产生了含a的精子,可以判断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乙过程产生了四种配子,可以判断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30.【答案】C
【解析】根据各图中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及细胞形态分析:A为精子;B为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是第一极体;C为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为初级精(卵)母细胞。
31.【答案】(2)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清水 等量的红色康乃馨花瓣
(3)清水 盐酸
(4)不良的酸性环境破坏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设计,要注意应将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的烧杯为实验组,加入清水的烧杯为对照组。活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盐酸可以破坏细胞膜的这种功能从而使溶液变红。
32.【答案】(1)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有氧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①8∶5 第5 h和第3 h ②酸性重铬酸钾 灰绿色 ③通入少量的氧气
【解析】(1)由图一可知,酵母菌具有细胞核,应为真核生物。(2)酵母菌繁殖需要大量能量,此时一般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①根据题图可知,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酒精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8 mol和15 mol,由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可知,甲发酵罐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18 mol,乙发酵罐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15 mol,而甲发酵罐通过有氧呼吸消耗6 mol氧气时还产生了6 mol二氧化碳,因此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24∶15=8∶5;从曲线可看出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 h和第3 h时,酒精的生成速率最快,即无氧呼吸速率最快。②鉴别酒精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颜色变为灰绿色。③从图中曲线分析可知,通入少量氧气可以使酵母菌大量繁殖,产生的酒精的量要高于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的量。
33.【答案】(1)对这两种病毒来说,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不同的R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3)TMV的RNA 烟叶细胞 (4)HRV HRV
【解析】两种病毒均为RNA病毒,两种病毒的蛋白质不能使烟叶出现病斑而其RNA却都可以,说明RNA是遗传物质。作为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所需模板为病毒的RNA,原料均来自宿主细胞——烟叶细胞。
34.【答案】(1)DNA复制 (2)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1
(3)转运RNA(tRNA) AAA 从左到右 (4)甲过程
【解析】(1)由图可知,甲是以两条链为模板,应是DNA复制。
(2)在DNA复制中需要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聚合在一起,而在转录时需要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聚合形成RNA链,故酶1是DNA聚合酶,酶2是RNA聚合酶,DNA通常只复制一次。
(3)丙过程中③是运载氨基酸的工具tRNA,氨基酸②的密码子是位于⑤mRNA上的AAA,由图可知左边肽链长,故核糖体是从左向右移动。
(4)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能在亲子代之间进行传递,故能传递给子代个体的是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