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丘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学业水平达标测试卷三生物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学业水平达标测试卷三生物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6-21 21:5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一中2018年学业水平达标测试卷三
高一 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创立后不需要再进行修正补充
B.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是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的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D.细胞学说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统一起来
2.分析HIV的化学组成,得到下图所示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甲的过程在HIV的核糖体上完成
B.乙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A 、G、T、C四种碱基
C.a与a之间通过“―NH―COOH―”相连接
D.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大分子乙中
3.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
A.长度和宽度均放大400倍B.面积放大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D.体积放大400倍
4.与绵羊体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中特有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膜B.核糖体C.高尔基体D.叶绿体
5.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e   f   g
A.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B.该同学的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解离后要用清水漂洗再染色
C.f步骤在临时装片上再加一块载玻片的目的是防止盖玻片滑动
D.换成高倍显微镜观察时首先应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
6.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
A.Zn,Cu,B,MnB.Zn,Cu,Mg,Ca
C.Fe,Mn,Zn,MgD.Mg,Mn,Cu,Mo
7.DNA的单体是(  )
A.氨基酸B.脱氧核苷酸C.核糖核苷酸D.脱氧核糖
8.下列甲、乙、丙、丁四图是细胞或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以上细胞或细胞结构中所具有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是DNA,RNA和纤维素
B.能够通过二分裂增殖的只有丁
C.从结构上看,甲、乙、丙、丁都具有双层膜
D.在植物细胞中同时存在甲、乙、丙三种结构
9.小麦的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组成葡萄糖的碳、氢和氧三种元素分别来自(  )
A.CO2、C3H6O3和H2OB.CO2、H2O和H2O
C.CO2、H2O和 CO2D.C3H6O3、H2O和CO2
10.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夏季的中午却又因叶表面气孔关闭而使光合作用减弱,这是由于(  )
A.水分解产生的氧数量不足
B.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的ATP 不足
C.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产生的太少
D.暗反应中还原剂数量不足
11.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12.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 、H、O
B.1分子乳糖水解产生1分子的果糖和1分子的半乳糖
C.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多糖
D.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13.下列生命活动中能说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
A.抗体的合成B.mRNA的合成
C.ATP的合成D.胰岛素基因的复制
14.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正确的操作是(  )
A.用试管取发酵液2 mL,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
B.用试管取发酵液2 mL,滴加3 mol/L的H2SO43滴,摇匀后滴入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
C.直接将2 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
D.用试管取2 mL发酵液滴加3滴3 mol/L的H2SO4,摇匀后滴入3滴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水浴加热
15.小麦叶肉细胞中的DNA存在于(  )
A.细胞核、叶绿体和高尔基体B.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
C.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D.细胞核、核糖体和线粒体
16.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作用,主要有利于下列何种情况的生物进化(  )
A.幼小生物B.生物个体C.生物细胞D.生物种群
1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白化病的妇女与正常男性适宜选择生女孩
B.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C.羊水检查是产前诊断的唯一手段
D.遗传咨询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确定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18.关于物种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物种种类丰富程度、分布特征来衡量
B.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
C.一个物种种群越大,其基因多样性越大
D.一个物种种群增加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多样性
19.如图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都属于物种形成的范畴
B.图中A表示的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没有地理隔离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
D.图中C表示种群间的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20.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
A.YyRrB.yyRRC.YYRrD.yyRr
21.某基因的一个DNA片段中的α链在复制时一个碱基由G→C,该基因复制3次后,发生突变的基因占该基因总数的( )
A.100%B.50%C.25%D.12.5%
22.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 、a和B 、b两对基因控制(A 、B控制深色性状),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也相同。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B.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C.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占1/4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23.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  )
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
B.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变化
C.两者都变化
D.两者都不变
24.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没有下列哪项特征(  )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在四分体时期共用一个着丝点
C.形态、大小一般相同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
25.1983年科学家证实,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下列正确表示HIV感染人体过程的“遗传信息流”示意图是 ( )
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
26.豌豆种皮灰色对白色为显性,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豌豆甲自交后代全部为灰种皮黄子叶,豌豆乙自交后代全部为白种皮绿子叶。现将乙花粉授到甲柱头上,受精后所得到的种子(  )
A.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黄色B.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绿色
C.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绿色D.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黄色
27.在DNA分子的1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的连接是通过( )
A.氢键B.—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C.肽键D.—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28.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yyRR和yyRr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D.YyRr和YyRr
29.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
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
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
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30.对于人类的某种遗传病,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表。据此所作出的推断,最符合遗传基本规律的一项是(  )
注:每类家庭人数150~200人,表中“+”为发现该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
A.第Ⅰ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第Ⅱ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第Ⅲ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D.第Ⅳ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海洋里有一种软体动物枪乌贼,它有巨大的神经细胞,这种神经细胞能不断吸进K+,科学家做过实验:用一种有毒物质使神经细胞中毒,泵入K+的功能就会消失。如果注入一种高能化合物,神经细胞又能恢复不断吸进K+的功能,一直到这种物质消耗完。请分析科学家注入了什么物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图甲为某植物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示该叶肉细胞内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的[H]主要是在图甲________(填序号)中产生的,其去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的生理过程: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c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33.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图1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图2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
34.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某学生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条形叶=13∶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
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
观点三: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a、B、b、D、d来表示相关基因):
(1)以上观点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持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遵循的遗传定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持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即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现有材料来验证观点二时,可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进行________,如果后代出现圆形叶∶条形叶=________,则观点二有可能正确。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科学是无止境的,细胞学说建立后仍需不断进行修正和补充,A错误;细胞学说的创立是在多位科学家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其中主要的创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B错误;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物体本质的认识进入到细胞水平,C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
2.【答案】D
【解析】首先要由图中HIV联想到RNA和蛋白质,然后推断出甲、乙两种物质是蛋白质和RNA,a、b是构成甲、乙(蛋白质和RNA)的小分子物质,所以a、b可能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最后根据元素组成再确认甲、a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乙、b是RNA和核糖核苷酸。HIV无细胞结构,只有侵入寄主细胞,利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才能合成自身的蛋白质;RNA中含有U而不含T;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NH―CO―”相连接。RNA是HIV的遗传物质。
3.【答案】A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而且放大倍数指的是标本的长度和宽度。
4.【答案】D
【解析】菠菜叶肉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叶绿体,故D正确。细胞膜、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都有,故A、B、C错误。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操作。题图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操作图,其中解离后应先漂洗再进行染色处理;f步骤在临时装片上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用拇指按压使细胞分散时,避免压破盖玻片。
6.【答案】A
【解析】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属于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Fe、Mn、B、Zn、Mo、Cu;大量元素是C、H、O、N、S、P、K、Ca、Mg。
7.【答案】B
【解析】许多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故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
8.【答案】B
【解析】甲是线粒体模式图,乙是叶绿体模式图,丙是细胞核模式图,丁是细菌模式图。四种结构均不含有纤维素;原核细胞通过二分裂进行增殖;细菌含有细胞壁,其内是细胞膜,不具有双层膜;在植物细胞中不一定都同时存在甲、乙、丙三种结构,如根细胞中无叶绿体。
9.【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CO2+H2O(CH2O)+O2,根据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可知,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源于水,葡萄糖中的C、O来自于CO2,H来自于水。
10.【答案】C
【解析】夏季中午,当气孔闭合时,直接影响CO2分子进入叶肉细胞,致使叶肉细胞中CO2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11.【答案】A
【解析】人体活细胞中有机物和水中都含有氢原子,水的含量又最高,故氢原子的数目最多,A正确;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共有的碱基为A、C、G,DNA特有的碱基为T,RNA特有的碱基为U,B错误;在细胞中多糖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C错误;蛋白质区别于脂肪的特有元素是氮,而脂质中有的则含有氮元素,如磷脂,D错误。
12.【答案】B
【解析】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A正确;1分子乳糖水解产生1分子的葡萄糖和1分子的半乳糖,B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特有的多糖,C正确;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D正确。
13.【答案】A
【解析】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能进行抗体的合成,说明细胞已经分化,A正确;几乎所有细胞都具有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所以转录能合成mRNA不能说明细胞已经分化,B错误;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即活细胞都能合成ATP,所以能合成ATP不能说明细胞已经分化,C错误;动物体内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基因,所以含有胰岛素基因不能说明细胞已经分化,D错误。
14.【答案】B
【解析】检测酒精需要在酸性环境下,A错误;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可以检测酒精的生成,B正确;如果“直接将2 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会造成发酵液的污染,C错误;检测酒精的生成不需要加热,D错误。
15.【答案】C
【解析】小麦叶肉细胞中具有线粒体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在这两种细胞器中有环状的DNA分子。
16.【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以微小的不定向变异为原始材料,通过生存斗争来保存和积累有利的变异, 经过许多代,才能形成新的生物类型。所以,自然选择的作用主要是有利于生物种群的进化发展。
17.【答案】B
【解析】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单基因遗传病,患病概率不存在性别的差异,所以选择性别不会排除后代患病;产前诊断是在出生前对胚胎或胎儿发育状况或是否患有疾病等进行检测诊断,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等都是产前诊断的手段;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
18.【答案】D
【解析】基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物种多样性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可用物种种类丰富程度、分布特征来衡量。
19.【答案】D
【解析】物种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产生较大差异进而形成生殖隔离,多倍体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而在可遗传变异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20.【答案】B
【解析】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能产生四种配子,即YR、Yr、yR、yr,A错误;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只能产生yR一种配子,B正确;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即YR、Yr,C错误;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即yR、yr,D错误。
21.【答案】B
【解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以突变的α链为模板所得子代DNA全异常,以未突变的β链为模板所得子代DNA全正常。
22.【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人体肤色由深到浅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8AABB+1/8AABb+1/4AaBB+1/4AaBb+1/8aaBB+1/8aaBb。从结果可以看出,有四种表现型。肤色最浅的基因型是aaBb。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8+1/4=3/8。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1/4+1/8=3/8。
23.【答案】B
【解析】自交不会改变基因频率,但会改变基因型频率。
24.【答案】B
【解析】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正确;同源染色体不共用一个着丝点,B错误;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也有不相同的,如X和Y这两条性染色体),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即联会形成四分体,D正确。
25.【答案】D
【解析】HIV是一种RNA病毒,也是一种逆转录病毒,RNA逆转录形成的DNA整合到人的DNA中,随人的DNA的复制和表达而复制和表达,选D。
26.【答案】D
【解析】种子的形成(胚和胚乳的发育)阶段完成于母本体内,胚(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其遗传因子来自于父本和母本双方;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其遗传因子仅来自母本一方。所以子代种皮的颜色在母本植株上即可观察到,而胚的性状(如子叶颜色)要在下一代植株上才能体现出来。甲作母本,种皮颜色由甲植株遗传因子组成决定,为灰色;豌豆甲自交后代全部为黄子叶,说明甲是显性纯合子,豌豆乙自交后代全部为绿子叶,说明乙是隐性纯合子。将乙花粉授到甲柱头上,子代均为杂合子,所以乙所结种子(F1)的子叶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应表现为黄色。
27.【答案】B
【解析】氢键是连接DNA两条链碱基对的化学键,故A错。1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不直接相连,而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故B正确,D错。肽键是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故C错。
28.【答案】C
【解析】子代基因型中Yy∶yy=1∶1,故亲本为Yy×yy;子代基因型中RR∶Rr∶rr=1∶2∶1,故亲本为Rr×Rr,组合即得亲本基因型。
29.【答案】C
【解析】生物都有产生大量后代的能力,但生存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必须通过生存斗争淘汰大部分个体。
30.【答案】D
【解析】在第Ⅰ类调查中,母亲正常而儿子患病,因此,这种病不可能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第Ⅱ类调查结果,不能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如XbXb(母亲患病)×XBY(父亲正常)→XbY(儿子患病)、XBXb(女儿正常);第Ⅲ类调查结果,不能确定此病遗传方式的显、隐性,如:AA×AA→AA;第Ⅳ类调查发现,父母表现正常,但生出患病的后代,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31.【答案】ATP 巨大神经细胞吸收K+的过程需要消耗ATP,是主动运输过程
【解析】ATP是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2.【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 (2)2、7 在2中用于还原C3 在7中用于与O2结合生成水
(3)光反应 暗反应 线粒体内膜
【解析】(1)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为生物膜的基本支架。(2)[H]主要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和细胞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故所对应的结构是2(叶绿体)和7(线粒体),其去向分别是在2中用于还原C3,在7中用于与O2结合生成水。(3)图乙中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33.【答案】(1)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②联趾个体的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 ③基因频率 (5)基因
【解析】(1)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4)生物进化过程中存在着因过度繁殖而出现的生存斗争现象,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联趾蜥蜴适合游泳,更易获得食物,出现个体比例上升的现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5)性状是由基因控制,所以生物性状的多样性是由基因多样性决定的。
34.【答案】(1)观点三 (2)AaBb、AaBb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3)A_BbDd(或AaB_Dd或AaBbD_)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4)自交 7∶9或37∶27
【解析】(1)根据题中圆形叶×圆形叶→圆形叶∶条形叶=13∶3,属于自由组合定律中F2表现型比例9∶3∶3∶1的变形比,所以观点三明显错误。
(2)根据观点一,因为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其表现型及比例为圆形叶∶条形叶=13∶3,其双亲均为双杂合个体,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持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即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一定要有三种显性基因,为A_BbDd(或AaB_Dd或AaBbD_),两亲本的表现型是圆形叶,所以基因型应不含三种显性基因,同时保证子代能出现三种显性基因,并且条形叶所占比例为3/16,其亲本基因型是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4)在验证植物基因型的实验中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假如亲本基因型是AabbDd×AaBbdd,子代条形叶的基因型有两种:AABbDd和AaBbDd。AABbDd自交,子代再现条形叶的比例为1×3/4×3/4=9/16,即子代圆形叶∶条形叶=7∶9;AaBbDd自交,子代中条形叶的比例是3/4×3/4×3/4=27/64,即子代圆形叶∶条形叶=37∶2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