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复习检测
第三章 声的世界(歌诀记忆)
振动物体会发声,固液气体传声音。
声音反射成回声,真空不能传声音。
乐音具有三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振幅大响度大,响度单位是分贝(dB)。
频率高音调高,频率单位是赫兹(Hz)。
无规刺耳是噪声,源传耳三减噪声。
高于2万Hz是超声,穿透破碎有B超。
低于20Hz是次声,地震破坏危害大。
单元检测
一、填空题(共26分,每空1 分)
1.“鼓不敲不响”,说明鼓被敲以后产生了 才发出了声音,月球上宇航员之间只能用无线电通话是因为 。
2.用手去触摸正在发声的锣面,手有“麻麻”的感觉,这是因为 ,手触摸一会后,锣声停止,这 说明 。
3.正在游泳的人引起水的 而发声,这时鱼会被吓跑,主要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
4.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 ,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 的缘故。
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扬,让人心旷神怡,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我们能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
6.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频率”、“振幅”、“音色”这些词,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这些词。
(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大;
(2)“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好;
(3)“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高
7.我们把声波的频率在 至 之间的声音称之为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叫做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 。
8.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___________而产生的。
9.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10.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
1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人面对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一声,2s后听到回音,则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m 。
12.“无声手枪”是在 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机,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 中减弱噪声的。声音的强弱等级是用 来划分的.
二、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
2.一些人对声现象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传播快慢在各介质中都相同 B.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
C.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演奏二胡时,弦在振动B.鸟鸣是靠鸣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C.收音机发声时,喇叭在振动
D.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不能振动,所以不能发声
4.下列几种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
A.有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走
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波浪拍击海岸发出的轰鸣声
5.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方向
6.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 )
A.引吭高歌 B.高声喧哗
C.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 D.听不见,声音高些
7.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 )
A.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敏 B.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
C.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 D.狗、猫的耳廓能转动
8.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声音:(1)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2)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3)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声;(4)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5)婚庆时的爆竹声;(6)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音的是( )
A.(1)(3)(4) B.(1)(2)(5)
C.(1)(4)(5) D.(1)(4)(5)(6)
9.如图是目前倡导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空心水泥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做成空心,可以减少水泥与砂石用量,节约资源
B、空心砖做成的房子冬暖夏凉,可以保温
C、空心砖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D、空心砖承受压力小,不适宜用于高层建筑
10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11.如图所示,一只电铃放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去时,将会发生 (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一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12.下列现象中说明固体能传声的是( )
A、我们能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 B、击鼓时可以听见鼓声
C、古代战争中,侦察兵伏在地上能听见较远处敌军来犯的脚步声D、打电话时可听见远方亲人的问候
13.钢琴与小提琴分别有“乐器之王”和“乐器皇后”的美称,当它们合奏同一旋律的乐曲时,我们仍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4.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和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15.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很快地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 )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前三者都不同
16.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止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公路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1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18.有关部门规定在城市市区禁止鸣喇叭,这是为了( )
A、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以上均有
19.工作或学习了一天的人们想好好地休息一下,则应使周围的噪声( )
A、0dB B、小于50 dB C、70 dB D、在50 dB与90 dB之间
20.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起点的发令员在耳朵上戴上耳塞,是为了( )
A、在声源处感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答案都可以
21.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的是( )
A、风爆发出的声波(约10Hz~15Hz)B、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约5Hz~6Hz)
C、旗帜在风中的振动(约50Hz) D、医院中的B超声
2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只能传声不能发声 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3.下列声音应用中不是利用回声能测定的是( )
A、海洋的深度 B、海底鱼群的位置
C、对面山崖的距离 D、打雷处到听到雷声的人间距离
24.蝙蝠在黑夜能发现要捕食的昆虫是 ( )
A、借助于复眼 B、借助于红外线
C、借助于次声波 D、借助于超声波
25.在房间里讲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
A、房间里不能产生回声 B、墙壁反射的回声从门口跑掉了
C、回声太小,人耳不容易听到 D、房间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
三、探究与简答题(共12分)
1.为什么你能听到蚊子飞来飞去发出的嗡嗡声,而听不到手臂来回挥动时发出的声音?
2.能解释“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现象的原因吗?
3.教室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提出三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说出具体措施)
四、探究与计算(共12分)
1.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2.有一艘停在水面上的汽艇发出汽笛声,在6s后听到经高山反射回来的回声,试计算高山和汽艇见的距离是多少米?
响度:单位:dB 振幅
音调:单位:Hz 频率 紧细频率高
音色
乐音
特征
噪声:干扰刺耳 防治:产生、传播、接收
乐音
噪声
超声:高于20000Hz,雷达、诊断、破碎
次声:低于20Hz,地震
超声
次声
产生:物体振动。
传播:介质(固、液、气)
声速:V固>V液>V气回声测距
声音的产
生与传播
声的世界第三章第三节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超声和次声的概念
2.了解超声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了解次声的危害性。
二、预习提纲
1.人的听觉上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高于这个频率的声音叫做_______;人的听觉下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低于这个频率的声音叫做_______。
2.利用超声导航,人们制成了 ;利用超声穿透能力强,人们制成了 、 ;利用超声的破碎能力强,人们用它来 、 ; 超声还能缩短种子的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3.自然界中, 、 、 、 等都能产生次声; 、 等也能产生次声。
三、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本第45页最后两段内容,思考:
人的耳朵是不是能听见所有的声音?什么是超声?什么是次声?
(二)、超声
阅读课本第46页有关内容,思考:
1.超声有哪些特点?超声在生活和科技上有什么应用?
2. 观察课本图3-30用超声探测鱼群的示意图。思考:利用声纳测量海底的深度,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测出什么 然后利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
3.你见过或听说过利用超声的仪器还有哪些?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以下仪器供参考:超声加湿器、超声牙刷、超声清洗器、超声雾化器、超声速度测定器。
备注:超声的应用
1、超声测距(声呐):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海中暗礁等;
2、医学诊断(B超)利用“B超”检查人体冷疾病;
3、超声探伤:利用超声检查金属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4、超声处理:利用强超声进行加工、清洗、焊接、乳化、粉碎、医疗、种子处理等。
(三)、次声:
阅读课本第46-47页有关内容,思考:
1. 哪些情况下会发生强烈的次声?次声有什么特点?
2. 次声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次声对人的危害?
3.次声除了危害以外,能不能为人类所利用?
阅读课本图3-32所示的信息窗,了解人和一些动物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的范围。同时思考:同样在你身边飞过的苍蝇和蝴蝶,为什么仅凭听觉你只能发现苍蝇而不能发现蝴蝶
【试一试】
1.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 Hz到 Hz的声音。通常把高于 Hz的声波叫超声,低于 Hz的声波叫次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耳听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有的动物能听见
B.次声波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C.通过监测超声波,可以监测火山爆发
D.用超声波照射过的种子发芽期会推迟,生长期会延长
3.下列应用不能说明超声有很强的“破碎”能力的是 ( )
A、利用超声清洗精细机械 B、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的病情
C、利用超声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消毒 D、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4.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A.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
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
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
5.利用超声可探测海洋的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103m/s,若从船上竖直向下发出超声,6s后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则海底深度是多少米
四、总结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五、当堂检测:
1、声波的频率范围由_______Hz到________Hz。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频率是______Hz到__________Hz,通常把高于__________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______Hz的声音称为次声。
2、人耳不能听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__________低,人能听到蜜蜂、蚊子等昆虫飞行时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翅膀振动的__________高,所以能被人听到。
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浓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声的应用中,不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是 ( )
A、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B、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B超”
C、渔民探测鱼群的位置 D、利用超声清洗精细机械
5、蝙蝠在黑夜能发现要捕食的昆虫是 ( )
A、靠眼睛 B、靠昆虫发出的气味 C、靠反射向次声 D、靠反射超声
6、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耳中不到的声波就是超声 B、超声在水中不能传播
C、超声的传播速度比人能听到的声音传播快 D、超声振动频率快
7、自然界中,下列中不会产生次声的是 ( )
A、火山爆发 B、地震 C、漫天飞雪 D、风暴
8、人类利用超声频率高的为人类服务,下列应用中不能利用超声这一特点工件的是 ( )
A、检查人体疾病 B、求同存异杀菌消毒柜
C、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痕 D、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9、利用回声不可以测定的是 ( )
A、两山之间的距离 B、鱼群的位置
C、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D、海底深度
10、强次声会损伤人体,下列有关次声防范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次声听不到,无法防范 B、在生产活动中应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
C、在书籍有次声产生时,要尽量远离次声源
D、利用仪器监测次声的产生与强度,提醒人们注意第三章第一节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二、预习提纲
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的,它可以在 中传播,还可以在 和 中传播。
3.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波引起 _______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_______,这样我们便听到了声音。
4.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在______中较快,在______中最快。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
三、学习过程
(一)、声音的世界
观察课本第34页的插图,聆听相关的声音。请提出两个有关声音的问题,并和同学交流。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体验的方法来寻找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1)做一做:a、把手放在自己的喉头处,感受说话和不说话时有什么不同?
b、设法使桌面等其他一些物体发出声音,体验发出声音时桌面(或其他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何不同。
C、回忆所见过的敲锣打鼓的情境,当鼓手用鼓捶敲打鼓面时,鼓面会发出“咚咚咚咚”,同时鼓面会有什么变化?,敲锣时,用手接触罗面时,手有什么感觉?用手按住罗面时,就停止了发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2)看课本图3-6和图3-7,你认为纸片跳动的原因是什么?音叉为什么会激起水花?由此说明什么?
(3)利用你身边的器材(例如刻度尺、钢笔帽、纸、塑料薄膜、橡皮筋、音叉、水等)发出声音。如何让发声的物体立即停止发声?
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
(4)观察课本35页图3-6、3-7两图示的实验
思考:a、为什么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要把一些小纸片放在纸盆上?
为什么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还会会看到水花飞溅?
直接观察扬声器纸盆和音叉的振动有什么困难?图3-6中小纸片有什么作用?图3-7的实验中激起的水花说明了什么问题?
注意:物体发出声音时产生是振动通常都不明显,直接观察有困难,我们通常借助一些轻小物体将发声体的“微小的振动”“放大”后间接地“显示”出来。
C、你能另外设计一两个小实验验证声音的产生跟振动有关吗?说出你的做法。
注意:必须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能看到或感觉到震动的存在。
(三)、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1 实验探究
A、猜想
观察课本图3-9图示的实验装置,猜一猜:把罩内空气抽掉还能听到声音吗?。
B、进行实验
预测一下:随着罩内空气的减少,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上课时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感知在抽气过程声音的变化。
C、 得出结论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推理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一做图3-10、3-11的实验
思考:A、水、桌子能够传声吗?
B、请在写出一些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的例子
C、小明做课本图3-10的实验时发现:对着鱼缸中的金鱼拍手,金鱼会被吓跑。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得出“水能传播声音”的结论。同一学习小组的小红却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不够严谨,她认为当对着鱼缸拍手时,金鱼也可能是由于看到了拍手的动作而被吓跑的。你能够改进这个实验,从而使“水能传声”这个结论更可靠吗?说出你的改进方法。
D、在图3-11的实验中,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和离开桌面,听到的轻叩桌面的声音是否相同?哪一次更清晰?这又说明什么问题?请继续做一下两个实验:
用力叩牙齿,听到自己的叩牙声很响,问问对面的同学却听到了吗?
(3)关于声音的传播,你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事实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是介质的,它既可以在 中传播,也可以在 和 中传播。
想一想还有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结论?
(四)、人耳的构造P35图3-13了解
(五)、声音的传播速度(P36声音在空气、水和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思考: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六)、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请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__________米)
(2)利用回声定位、测距离等
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
已知:
求:
解:
答:
四、你的收获:
你的困惑:
五、随堂练习:
1、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声带的________,并靠_______作为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比它在固体或液体中传播的速度都要______ 。
3、如果你和你的朋友是在月球上,你就不能直接听见他的叫喊声,这是因为:( )A、在月球上说话的人的声带不会振动B、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来传播声音C、在月球上说话要比在地球上大声些才能听到D、声音被月球上的张障碍物挡住了
4、为什么人们站在空空的教室里说话,听不到回声而觉得声音大了?
5、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
六、当堂检测: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______ 叫做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m/s。
3.通常我们听到对方说话,是由__来传播声音。岸上的鱼儿会被人们的说话声、脚步声吓跑,是因为____________。把耳朵贴近桌子的一端,让一个同学敲击桌子的另一端,会觉得声音很大,说明__也能传声,而且传声的性能较好。
4.有两部手机都开通了来电显示功能,且来电铃声都已开启。用手机A拨手机B时,手机B发出响声,并且显示屏发光显示手机A的号码;若将手机A置于一透明的真空罩中,用手机B拨叫手机A,则我们 ( )
A.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并能看到手机A的显示屏发光
B.不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但能看到手机A的显示屏发光
C.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但不能看到手机A的显示屏发光
D.既不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也不能看到手机A的显示屏发光
5.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6.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是:发声体的 产生声音,声音在 中传播,到人耳中引起 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7.表中记录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
空气(1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铅(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
请对上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两个关于声音传播规律的信息:
(1) ;
(2) .
8.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哒”声,这表明_____________传声能力比___________传声能力强。
9.如右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一次郊游时,同学们发现了一口枯井。小明向井里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声速按340m/s)
七、强化作业
1、桌上的鱼缸中有几条金鱼,你若用手敲击桌面,鱼立刻受惊乱窜,这时,水中的鱼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个途径传来的? ( )
A、空气——水——鱼 B、桌子——空气——水——鱼
C、桌子——鱼缸——水——鱼 D、桌子——空气——鱼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慢
C、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到0.1s ,那么回声和原声会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3、下列声音属于气体振动而发出的声音的是 ( )
A、咚咚的鼓声B、滔滔的流水声C、隆隆的炮声D、悦耳的歌声
4、宇航员在太空中谈话常用一根棒接触,原因是 ( )
A、防止两分开 B、示意谈话内容C、作传声的媒介D、防止意外事故
5、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于__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并经过__________传入人耳。6、鱼儿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表明_________能传声,“土电话”表明__________能传声。
7、小王对着高墙大喊一声,经过1.2s的时间听到回声,高墙离小王多远?第三章第二节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乐音的特点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3、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6、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预习提纲
1.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有关。
2.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有关。物理学中把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__,其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就不同。
4.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做 。
5.噪声通常来自汽车、摩托车等 ;电机、机床等 ;以及空调、冰箱等 。
6.噪声对人们的 和 都有伤害。轻则 , ;重则 , 。
7.人们通常从噪声的 、噪声的 及噪声的 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止。
三、学习过程
阅读课本第40页前两段的内容,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乐音和噪声?
通常:
提示:什么是噪音
乐音的特性:
(一)响度
1. 同学们用手摸喉头,先轻声说“啊”,然后大声说“啊”,喉头的振动幅度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观察图3-2-1,要使鼓声更响些,应怎么做?两次鼓面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区别?你能想出一种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办法吗?
3.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你认为鼓的响度跟鼓面的振幅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4.分析以上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 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
5.补充:声音的响度还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6.声音的强弱用分贝表示。P41了解分贝数与听觉效果的关系。
(二)音调
1.观察课本第41页图3-20实验,想一想:转速相同的上、下两个齿轮拨动纸片时,纸片振动的快慢相同吗?实验时,纸片发出的声音相同吗?纸片发出声音的高低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2.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如图3-2-2所示。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声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你知道在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快慢用什么来表示吗?你认为声音的这种不同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否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
4.分析以上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声源振动的 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声源振动的 越低,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三)音色
找四个同学在后面分别念一首诗,你能指出是哪一个同学吗?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_____________不同分辨是谁的声音的。
【试一试】
1.“请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小一点”,这里的音量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性? 。在音乐简谱中1、2、3、4、5、6、7的音调越来越 。
2.在做课本第41页图3-20所示实验时,用硬纸片分别接触上、下两个齿轮,听到的音调有什么不同?完成下表中的空格。
相同时间内纸片的振动次数(选填“多”或“少”) 频率(选填“高”或“低”) 声音的音调(选填“高”或“低”)
齿数多的齿轮
齿数少的齿轮
得到的结论
3. 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的缘故。那么一个大声说话的男声与一个小声说话的女声相比,音调高的是_______,响度大的是_________。
4.先轻敲一下鼓,再用力敲一下鼓,两次听到鼓声 (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无法确定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员拧紧或放松琴弦,可以改变乐器发声的音色
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四)噪音的防治
一.噪声的来源
1.用塑料泡沫(或铁皮)摩擦干燥的玻璃板。你感觉这个声音如何?
2.阅读课本第43页的内容,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谈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噪声?
3.乐音有可能是噪声吗 请举例说明。
二.噪声的危害
1.在安静的环境下,测一测你的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然后播放响度较大的噪声,再测量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比较两次脉搏跳动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人们把噪声称做“隐形杀手”,因为噪声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生活。
三.噪声的控制
1.人能听到各种声音的条件是什么?声音传到人耳经历了哪些过程?
2.结合前面所学的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等知识,思考:人们可以从哪些途径寻找控制噪声的方法?并列举实际生活中控制噪声的事例:
结论:人们通常从噪声的 、噪声的 及
噪声的 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止噪声。
【试一试】
1.你见过图3-2-4所示的警示牌吗?它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你见过图3-2-5所示的装置吗?它自身能不能减弱噪声?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此时____ (选填“能”或“不能”)保证人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2.从环保的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
A.上课了,学校附近的卡拉OK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
B.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年人的晨练,令人心旷神怡
C.上自习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放声大笑,表现得十分开心D.公路上机动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
3.下列措施中,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是 ( )
A.在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在嘈杂的车间,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C.机动车辆都安装有消声器D.现代城市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
4.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什么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一些 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5. 当你在房间里想学习和做作业时,隔壁房间在大声地播放音乐和唱卡拉OK,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减小这个噪声呢?
四、总结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五、当堂检测:
1、乐音特征的三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声体____________越高,音调也越高;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_______也越大。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它们是:在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_____处减弱。
4、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声音的:( )
A、频率B、响度C、音色D、音调
5、扬声器的喇叭常常做成圆锥形状,这是为了:( )
A、减小声音的响度 B、减小声音的分散
C、增大声音的振幅 D、增加声音的音色
6、在听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容易辩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
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品不同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7、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
A、30分贝 B、50分贝 C、90分贝 D、110分贝
8、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
C、在耳孔中塞上一团棉花 D、关闭所有的声源
9、有关声波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条件B、使劲打鼓,响度增加,声速也变快了
C、女人的音调高,故谈话的声速快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六、课外作业
1、女高音比男高音尖脆,是因为女子声音的____________比男子高;而男高音比女高音洪亮,是因为男子声音的____________比女子大。
2、音调是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__________。频率是物体在1s内________________。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_____________。
3、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_______,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振幅越大,响度________。响度还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对人们来说,_________dB到_________dB的声音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dB。
5、听朋友打电话,凭说话声就能知道他是谁,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特征中的什么不同? ( ) A、音调B、音色C、响度D、无法判断
6、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哪些?
图3-2-1 图3-2-2
图3-2-5
图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