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常见的尺子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0课
[教材分析]
“常见的尺子”是粤教科技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文具”单元中的第3课。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初步了解了不同的铅笔或彩笔因笔迹或痕迹的差异,具有不同的使用效果,并知道功能相同的铅笔或彩笔有不同的使用效果。
本节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认识尺子”中,通过观察不同的尺子,认识不同的尺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活动2:“用尺子量一量”中,通过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测量方法,尝试测量身边的学习用品,了解尺子的测量功能,初步感知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就可能接触到尺子。学前儿童和初入一年级学生有使用过塑料尺子,用尺子画过线等。本课从学生常用的工具:尺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激发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
[教学策略]
1.从教的方面来说,采用探究教学法,通过“问题驱动—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尺子的特征。
2.从学的方面来说,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1.知道尺子是常见的测量工具。了解其测量长度的作用。
2.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尺子具有刻度线、直边等特征。
3.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尺子。
4.了解不同类型的尺子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使用效果。
[教学重点]
认识尺子具有刻度线、直边等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类尺子、实物投影、课件
2、学生准备:各类尺子
[设计思路]
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素养为宗旨,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发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其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问题驱动—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揭示课题
生活情景:学生们正准备购买校服。轮到妍妍的时候,裁缝师傅用软尺子量她的肩宽。琪琪看到后不认识那是什么工具,就问裁缝师傅用什么来量身体的尺寸?彬彬说是在用尺子量。 产生问题:小朋友们可能会有为自己或陪他人购买衣服的经历,买衣服时可能需要测量身体的尺寸才能购买正确大小的衣服,他们就会发觉测量身体尺寸的工具和自己常见的尺子不一样,因此就产生疑问,测量身体的工具也是尺子吗?
[设计思路]
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素养为宗旨,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发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其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问题驱动—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揭示课题
生活情景:学生们正准备购买校服。轮到妍妍的时候,裁缝师傅用软尺子量她的肩宽。琪琪看到后不认识那是什么工具,就问裁缝师傅用什么来量身体的尺寸?彬彬说是在用尺子量。 产生问题:小朋友们可能会有为自己或陪他人购买衣服的经历,买衣服时可能需要测量身体的尺寸才能购买正确大小的衣服,他们就会发觉测量身体尺寸的工具和自己常见的尺子不一样,因此就产生疑问,测量身体的工具也是尺子吗?
驱动任务:测量身体的工具是尺子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一些常见的尺子。
【板书课题:10 常见的尺子】
二、探究学习,认识尺子
(一)活动1:认识尺子
1.教师提供几种不同类型(学生用的直尺、卷尺、软尺等)的尺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列在一起的直尺、卷尺、软尺,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2.学生观察这些尺子,结合彬彬和妍妍的提示后会发现,尺子的一条直边上都有一条条短线段。通过对比,学生还可能发现这些尺子的线段距离都一样。
3.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汇报,教师归纳:不同的尺子具有刻度、直边的特征。
【板书:有直的边 有刻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认识尺子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
4.教师让学生拿出装有多种尺子的袋子。展示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材料的尺子,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摸、听、“蒙眼猜”等活动,先初步引导学生感知不同材料的尺子有什么不同,再根据感知到的特征推测是哪一把尺子。
接着让学生观察各种尺子,找出尺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在找共同特征中,可把尺子的图片印在活动记录单上,引导学生用画圈或者贴不同标记的方式记录观察的结果。
5.学生汇报,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小组上台向全班汇报。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对不同尺子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师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激发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如此操作,不仅符合学生能力,也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6.教师小结:同样是尺子,但是不同材料做的尺子的特征不同,因此使用的场景也可能不同。 (二)活动2:用尺子量一量 问题驱动:尺子可以用来量物体的长度吗?
教师说明:每种工具都有自己的功能,尺子作为工具有测量的功能。
【板书:尺子的作用:量物体的长度】
1.学生讨论:怎样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呢? 先观察场景图:学生测量课本的长和宽。教师出示测量的正确方法: 并告诉学生测量长度的单位。
2.动手操作:你会量课本一边的长度吗?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的。试试看。学生动手 量一量课本一边的长度。
3.汇报交流:先在小组内演示给组员看,然后上台演示,全班评价。
4.教师小结:测量学习用品时,尽量选择方方正正的文具,如笔盒、本子、两端平齐的笔等。 (说明:测量活动不需要学生测量出来的结果十分精确,只要求懂得初步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变成像数学课的活动。如果学生呈现的结果有出入,教师引导学生知道尺子的测量有一定的要求,具体要求可以留待日后再进一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测量方法,尝试测量身边的学习用品,了解尺子的测量功能,初步感知如何使用测量物体的长度,为未来学习测量知识打好基础,达到螺旋式上升】 (三)课外延伸,巩固知识
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常见的尺子,知道尺子的一些特征,还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等,还想知道更多尺子的知识吗?课后请同学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更多的尺子,共同学习尺子的相关知识。
1.先用投影机展示种各样的尺子,为让学生寻找更多的尺子作铺垫。
2.布置家庭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不同的尺子,并了解这些尺子的特征和测量物体的方法。
三、课堂总结,重点把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说出尺子的特征及会用尺子量课本、文具等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总结、汇报、交流,进一步提高对常见尺子的特征的认识,初步感知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整体回顾 常见的尺子
尺子的特征: 有直的边 有刻度
尺子的作用: 量物体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