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丝绸之路(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丝绸之路(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22 11:42:42

内容文字预览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版二年级下册
第27课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丝绸之路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2. 简要叙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能体会张骞出使西域的艰辛。3. 感受张骞百折不挠、不怕困难的精神以及开辟丝绸之路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重点 体会张骞出使西域的艰辛和表现出的坚韧、责任感、使命感。
难点 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师:提到丝绸之路,就离不开2个重要人物,一个是汉武帝,另一个就是张骞。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人物简介: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此人是最伟大的皇帝之一,首开丝路,开疆拓土,让中国领土扩大两倍,汉民族因为他命名。张骞: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板书课题:27丝绸之路 学生观看学生读课题 视频引入,引起兴趣拓展知识面,全面了解历史背景。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3.想一想: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4.为什么把这条商路称为“丝绸之路”?(二)小组交流展示:1.活动设计一:读音对对碰:(1)丝绸(chóu zhōu)抗(kàng háng)击广阔(huò kuò) 荒(huāng huǎng)漠其余(yǘ yú ) 软禁(jǐn jìn)忘记(jìn jì) 继续(dú xù)虽(suī sūi)然 获(hò huò)得努(nǔ lǔ)力 建立(lì lǐ )运(yǜn yùn)到 吃苦(kǔ kù)2.活动设计二:比赛读,展示自我出使 荒漠 接待 俘虏 寡不敌众 使命 贯通 软禁 源源不断 忍饥挨饿(三)小组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张骞)分别于(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历经数年,一路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与文化交流,后人把这条商路称为(丝绸之路)。二、精读课文(一)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 yuè zhī kàng公元前139年,为了联合大 月 氏共同 抗击xiōng nú qiān匈 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带着一百 kuò huāng多人从长安出发,在穿越广阔的荒漠时,不幸被匈 guǎ yú奴人发现,他们寡不敌众,有的被杀死,其余的都lǔ成了俘虏。1、画出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和为什么要出使西域?2、路上遇到什么情况?请画出来。4、“长安”指现在的哪里?请简要了解“大月氏、匈奴”,理解“出使、广阔、寡不敌众、俘虏”的意思。长安:指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大月氏:汉朝时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匈奴: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出使:带着使命出访外国或长驻国外。广阔:广大宽阔。寡不敌众:意思是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形容在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实力悬殊太大。俘虏:战争中活捉的敌方的人员,即战俘。(二)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jìn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十年过去了,他始jì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终于等到一个机会,他们在一天夜里逃了出来。1、“软禁、使命”什么意思?软禁:不关进牢狱但是不许自由行动。使命:派遣人去办事的命令,比喻重大的责任。2、你从“始终、终于”体会到什么?软禁时间很长,张骞从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一直在寻找机会。3、从中你感受到张骞什么品质?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使命感。(三)引导学生学习第三段师:虽然张骞逃出匈奴的控制,但是离西域大月氏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大家读第三自然段。1、从哪些词语看出经历的困难?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来表达。忍饥挨饿、吃尽苦头。师:可以想象张骞遇到很大的困难。2、“继续、接待”什么意思?继续:连续下去;不中断进程。指张骞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一直向西走。接待:迎接招待。表达出大苑国对汉朝使者张骞的友好态度。(四)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1、张骞有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的使命?没有。2、张骞此行有什么收获啊?获得了西域各国的人文和地理信息,并且得知他们愿意与汉朝进行友好往来。师:这也直接促成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哪一年?公元前119年。师: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有什么收获?我们继续学习。(五)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1.为什么把这条商路称为“丝绸之路”?张骞开辟的这条商路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与经济交流,汉朝通过这条商路向西域各国以及像更远的欧洲输送丝绸等各种商品,所以后人把这条路称为“丝绸之路”。2.请同学们了解张骞当年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出示图片。(六)识字有方:立:独体字,组词:立正 立体 记:左右结构,偏旁:讠部,组词:记住 日记抗:左右结构,偏旁:扌部,组词:抗日 抗击吃:左右结构,偏旁:口部,组词:吃苦 吃水条:上下结构,偏旁:夂部,组词:条件 一条苦:上下结构,偏旁:艹部,组词:苦头 辛苦虽:上下结构,偏旁:口部,组词:虽然 虽说运:半包围结构,偏旁:辶部,组词:运气 运到三、小结:1、请同学们说一说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两次出使西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百折不饶、不怕困难的人。2、丝绸之路有什么意义?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加强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往来,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四、拓展阅读: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时髦、最讲究的服装;华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人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么,中国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 学生默读课文学生比赛读进行讨论交流。指名回答指名读课文学生交流指名学生读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学生读课文 指名回答指名读交流,总结指名回答 交流总结指名回答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讨论,共同总结 学生读,不会读的字查一下字典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培养语感,把握课文内容。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兴趣积累词汇,有利于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问题引领,理解课文。理解重点词语,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交流识字方法。一类生字重点指导培养学生梳理问题的能培养概括能力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
巩固提升 五、我能行2.用加一加的方法进行识字。苦=(艹)+(古)吃=(口)+(乞)虽=(口)+(虫)六、布置作业1、简要说一说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2、完成课后习题。 一字多音的辨析。
课堂小结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他身上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所开辟的这条商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及西亚各国的文化与经济交流,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板书 27丝绸之路张骞:责任感、使命感丝绸之路:文化与经济交流 重要价值和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丝绸之路》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ì jì chī kǔ suī kàng
建( ) 忘( ) ( ) ( ) 然 ( ) 击
二、选择正确的字和读音填空。
1.在他们的努(立 力)下,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 力)了友好关系。
2.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xiōng xōng),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于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在 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三、照例子写词语。
1.源源不断:(A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不停蹄:(带动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说一句话。
1.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张骞于公元前( )年第一次从( )出发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 )共同抗击( ),后来被匈奴人软禁在草原上( ),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终于逃出来,与公元前( )年回到长安。
2、张骞于公元前( )年第二次从( )出发,此次使汉朝与( )各国建立了( )关系。后人把汉朝与西域各国进行交流的商路称作( )。
六、阅读
火红的枫叶
今天,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
每当我拾起一片枫叶的时候,我总以为找到了一片最红的。可是不久,我又找到一片更红的。啊,我终于找到了一片最红最红的枫叶!它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它的样子像我的小小的手掌。
我把这最红最红的枫叶贴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再写上一首小诗,做成一张贺卡。我要把这张贺卡送给我敬爱的老师。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枫叶 一( )贺卡 一( )小诗
2.选字填空。
拾 摸 放 拉 推
(1)明明( )着宝镜,心里有些不舍得。
(2)我( )起枫叶,向家里跑去。
(3)我把枫叶做成的贺卡,( )在老师的办公桌上。
3.读句子,给正确的答案打"√"。
"枫叶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句中说明了什么最红?
(1)朝霞( )
(2)枫叶( )
(3)玫瑰(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要寻找火红的枫叶,是因为 。
《丝绸之路》答案
一、建(立) 忘(记) (吃苦) (虽)然 (抗)击
解析:主要考察字音。
二、1.在他们的努(力)下,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2.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xiōng),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于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三、1.津津有味、历历在目、念念不忘
2.九牛一毛、鸡飞狗跳、一马当先
五、1、张骞于公元前(139)年第一次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后来被匈奴人软禁在草原上(放牧),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终于逃出来,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
2、张骞于公元前(119)年第二次从(长安)出发,此次使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后人把汉朝与西域各国进行交流的商路称作(丝绸之路)。
六、阅读。
1.片 ;张;首
2.(1) 摸
(2) 拾
(3)放
3.(2)枫叶( √ )
4.我要做一张贺卡送给敬爱的老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27丝绸之路
语文版 二年级下
导入新知
观看视频
新课讲解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此人是最伟大的皇帝之一,首开丝路,开疆拓土,让中国领土扩大两倍,汉民族因为他命名。
人物简介
新课讲解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人物简介
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
3.想一想: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
4.为什么把这条商路称为“丝绸之路”?
初读感知
活动设计一
读音对对猜:
丝绸(chóu zhōu)
抗(kàng háng)击
广阔(huò kuò)
荒(huāng huǎng)漠
其余(yǘ yú )
软禁(jǐn jìn)
忘记(jìn jì)
初读感知
活动设计一
读音对对猜:
继续(dú xù)
虽(suī sūi)然
获(hò huò)得
努(nǔ lǔ)力
建立(lì lǐ )
运(yǜn yùn)到
吃苦(kǔ kù)
新课讲解
荒漠
接待
俘虏
使命
贯通
软禁
忍饥挨饿
出使
寡不敌众
源源不断
活动设计二
比赛读,展示自我
新课讲解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 )分别于( )和( )两次出使( ),历经数年,一路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与文化交流,后人把这条商路称为( )。
张骞
公元前139年
公元前119年
西域
丝绸之路
新课讲解
2、路上遇到什么情况?请画出来。
zhī kàng xiōng nú qiān
公元前139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 抗 击 匈 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
kuò huāng
西域。张骞带着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在穿越广阔的 荒漠时,不幸被匈奴人
guǎ yú lǔ
发现他们寡不敌众,有的被杀死,其余的都成了俘虏。
1、画出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和为什么要出使西域?
新课讲解
公元前139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 抗 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带着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在穿越广阔的 荒漠时,不幸被匈奴人发现,他们寡不敌众,有的被杀死,其余的都成了俘虏。
“长安”指现在的哪里?请简要了解“大月氏、匈奴”。
长安:
指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
大月氏:
汉朝时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
匈奴:
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新课讲解
广阔:
广大宽阔。
寡不敌众:
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形容在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实力悬殊太大。
俘虏:
战争中活捉的敌方的人员,即战俘。
出使:
带着使命出访外国或长驻国外。
公元前139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 抗 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带着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在穿越广阔的 荒漠时,不幸被匈奴人发现,他们寡不敌众,有的被杀死,其余的都成了俘虏。
新课讲解
“软禁、使命”什么意思?
jìn jì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十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终于等到一个机会,他们在一天夜里逃了出来。
软禁:
不关进牢狱但是不许自由行动。
使命:
派遣人去办事的命令,比喻重大的责任。
新课讲解
你从“始终、终于”体会到什么?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十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终于等到一个机会,他们在一天夜里逃了出来。
软禁时间很长,张骞从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一直在寻找机会。
新课讲解
从中你感受到张骞什么品质?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十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终于等到一个机会,他们在一天夜里逃了出来。
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使命感。
新课讲解
继续:连续下去;不中断进程。指张骞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一直向西走。
接待:迎接招待。表达出大苑国对汉朝使者张骞的友好态度。
从哪些词语看出路途经历的困难?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来表达。
吃尽苦头
忍饥挨饿
“继续、接待”什么意思?
新课讲解
阅读第四自然段
张骞有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的使命?
没有
获得了西域各国的人文和地理信息,并且得知他们愿意与汉朝进行友好往来。
张骞此行有什么收获啊?
新课讲解
公元前119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哪一年?
新课讲解
张骞开辟的这条商路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与经济交流,汉朝通过这条商路向西域各国以及像更远的欧洲输送丝绸等各种商品,所以后人把这条路称为“丝绸之路”。
为什么把这条商路称
为“丝绸之路”?
新课讲解
请同学们了解张骞当年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路线。
识字有方




独体字
立正 立体
讠部
左右结构
记住 日记
我会写
识字有方


kàng
chī
扌部
抗日 抗击
口部
左右结构
吃苦 吃水
我会写
左右结构
识字有方


tiáo

夂部
条件 一条
艹部
上下结构
苦头 辛苦
我会写
上下结构
识字有方

suī
口部
虽然 虽说
我会写
上下结构

yùn
辶部
运气 运到
半包围结构
新课讲解
从两次出使西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百折不饶、不怕困难的人。
请同学们说一说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
丝绸之路有什么意义?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加强了中国和中、西亚
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往来,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
拓展阅读
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
新课讲解
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时髦、最讲究的服装;华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人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
新课讲解
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么,中国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
新课讲解
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
巩固练习
我会填:
1.填空
好 hǎo( )
hào( )
好奇
发现
友好
发 fā( )
fà( )
头发
巩固练习
我会填:
2.用加一加的方法进行识字。
苦=( )+( )
吃=( )+( )
虽=( )+( )






布置作业
“你们知道哪些形容春天的词语吗?
1.简要说一说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
2.完成课后习题。
课堂小结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他身上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所开辟的这条商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及西亚各国的文化与经济交流,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板书设计
27丝绸之路
张骞:责任感、使命感
丝绸之路:文化与经济交流
重要价值和意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