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讲 分子热运动
知道物质的构成。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实质。
知道分子间作用力以及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知道分子热运动和温度的关系。
1.(2017秋 南川区校级月考)糖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溶解的快,主要因为温度高时( )
A.分子扩散运动加快 B.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少
C.分子间距离增大 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大
2.(2017秋 个旧市校级月考)下列选项中,影响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密度
3.(2016秋 临海市期末)如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对于这一现象的微观解释,可用下图中的哪个表示( )
B.
C. D.
4.(2013秋 西城区校级月考)下面叙述的各种现象中,不属于分子热运动的是( )
A.往杯中的水里撒一些糖,水会变甜
B.走到炒栗子的店铺附近,能够闻到炒栗子的香味
C.冬季取暖时,室内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D.长期堆在墙角的煤被清理后,发现白墙变黑了
5.(2017秋 顺庆区校级月考)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6.(2018春 姜堰区校级月考)俗话说:破镜难以重圆。从物理角度来看,镜子打碎后,碎片无法再成为一个整体的原因是( )
A.玻璃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D.玻璃是固体,固体分子间没有引力
7.(2018春 安达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用针筒抽入一部分水,将针筒口堵住,用力压活塞,发现很难压缩水的体积,这说明了( )
A.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水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C.水分子间存在斥力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8.(2017秋 顺庆区校级月考)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烟雾在空中弥漫 B.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碟中的酒精蒸发变少
9.(2018春 沭阳县校级月考)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是( )
A.阳春三月,细雨濛濛
B.金秋季节,还未走进青花椒林,就闻到青花椒香
C.严冬季节,雪花飞舞
D.进入深秋,树叶凋零
10.(2017秋 射洪县校级月考)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
C.炒菜时青菜分子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D.炒菜时温度高,扩散加快
1.(2017 济南)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 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
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 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
2.(2017 泰安)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
3.(2018 益阳)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分子动理论基本知识的是( )
A.物质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D.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4.(2017 随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扩散现象主要原因是分子引力
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主要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如图丙,玻璃片重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力比G大很多时,仍然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主要说明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玻璃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D.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5.(2017 淮安)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间有空隙
6.(2014 广东)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2015春 萧山区校级月考)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秒钟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运动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热水可以放出热量,冷水不能放出热量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8.(2018 桂林)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冬天大雪纷飞 B.桂花香飘满园
C.成群的蝴蝶翩翩起舞 D.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
9.(2018 哈尔滨)关于同学们去三峡旅游遇到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岸边能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三峡的船闸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工作的
C.大坝放水时,听到震耳欲聋的水声是由音调高造成的
D.船上的声呐设备利用次声波工作
10.(2017 盐城)端午节,小红一进家门便闻到粽子的香味,这一现象表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11.(2017 镇江)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1.(2018 钦南区校级模拟)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
2.(2018 大祥区三模)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分
3.(2017 泰安一模)下面成语中可以说明分子的热运动的是( )
①漫天飞舞 ②狼烟滚滚 ③花香袭人 ④入木三分。
A.①③②④ B.③④ C.只有③ D.②④
4.(2015 大丰市校级一模)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 )
A.我做北方地区频发“沙尘暴天气”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
D.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
5.(2018 西工区校级一模)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泡茶时,部分茶叶漂浮在水面上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C.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
D.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6.(2014 兴化市二模)下面四个现象中,能作为支持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证据的是( )
A.炒菜时,香气四溢
B.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两滴水银靠近时,自动结合成一滴
D.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
7.(2018 成华区模拟)关于分子运动理论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C.液体不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D.“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8.(2018 苏州二模)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
9.(2018 钦南区校级模拟)打碎的玻璃即使拼在一起,也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玻璃表面太光滑
D.玻璃碎片间的缝隙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
10.(2018 岳阳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增大而降低
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
11.(2018 立山区二模)下列事实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公路上大雾弥漫 B.花园里香气扑鼻
C.湖面上柳絮飘扬 D.氧气压进钢瓶
12.(2018 靖边县校级一模)在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是( )
A.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
B.鱼苗池中的小鱼在不停的游动
C.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D.落叶在河水中顺流而下
第1讲 分子热运动
知道物质的构成。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实质。
知道分子间作用力以及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知道分子热运动和温度的关系。
1.(2017秋 南川区校级月考)糖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溶解的快,主要因为温度高时( )
A.分子扩散运动加快 B.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少
C.分子间距离增大 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大
【解答】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糖在热水中很快溶解,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017秋 个旧市校级月考)下列选项中,影响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密度
【解答】解: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温度的高低影响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故选:C。
3.(2016秋 临海市期末)如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对于这一现象的微观解释,可用下图中的哪个表示( )
B.
C. D.
【解答】解: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水分子的间隔在增大,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变。
A、水分子本身不变,不会变大,故A错误;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B正确;
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故C错误;
D、水分子受热不会集中到容器的一端,故D错误;
故选:B。
4.(2013秋 西城区校级月考)下面叙述的各种现象中,不属于分子热运动的是( )
A.往杯中的水里撒一些糖,水会变甜
B.走到炒栗子的店铺附近,能够闻到炒栗子的香味
C.冬季取暖时,室内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D.长期堆在墙角的煤被清理后,发现白墙变黑了
【解答】解:A、往杯中的水里撒一些糖,水会变甜,是糖分子扩散到水中,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
B、走到炒栗子的店铺附近,能够闻到炒栗子的香味,是栗子的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
C、冬季取暖时,室内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不是扩散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符合题意。
D、长期堆在墙角的煤被清理后,发现白墙变黑了,是煤分子扩散到墙里面,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17秋 顺庆区校级月考)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解答】解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是花的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水加糖变甜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尘土是固体颗粒,尘土飞扬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符合题意;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18春 姜堰区校级月考)俗话说:破镜难以重圆。从物理角度来看,镜子打碎后,碎片无法再成为一个整体的原因是( )
A.玻璃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D.玻璃是固体,固体分子间没有引力
【解答】解: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的硬度大,玻璃放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形变,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远大于分子间平衡距离,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作用力很小,以致不能使碎片结合在一起,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2018春 安达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用针筒抽入一部分水,将针筒口堵住,用力压活塞,发现很难压缩水的体积,这说明了( )
A.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水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C.水分子间存在斥力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解答】解:
用针筒抽入一部分水,将针筒口堵住,用力压活塞,发现很难压缩水的体积当,这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C正确。
故选:C。
8.(2017秋 顺庆区校级月考)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烟雾在空中弥漫 B.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碟中的酒精蒸发变少
【解答】解:
A、烟雾是固体颗粒,烟雾在空中弥漫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故A错误;
B、PM2.5是固体颗粒,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故B错误;
C、尘土是固体颗粒,尘土飞扬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故C错误;
D、碟中的酒精蒸发变少,是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9.(2018春 沭阳县校级月考)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是( )
A.阳春三月,细雨濛濛
B.金秋季节,还未走进青花椒林,就闻到青花椒香
C.严冬季节,雪花飞舞
D.进入深秋,树叶凋零
【解答】解:A、阳春三月,细雨濛濛,雨滴是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不合题意;
B、金秋季节,还未走进青花椒林,就闻到青花椒香,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符合题意;
C、严冬季节,雪花飞舞,雪花属于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不合题意;
D、进入深秋,树叶凋零,树叶属于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不合题意。
故选:B。
10.(2017秋 射洪县校级月考)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
C.炒菜时青菜分子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D.炒菜时温度高,扩散加快
【解答】解:A、盐分子的多少不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与题意无关。
C、腌制和炒菜时,青菜分子间都存在空隙。不符合题意。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符合题意。
故选:D。
1.(2017 济南)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 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
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 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
【解答】解:
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花朵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分子热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是光的反射现象,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17 泰安)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
【解答】解:A、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
B、山涧瀑布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
C、菊香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D、雪花飘飘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2018 益阳)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分子动理论基本知识的是( )
A.物质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D.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解答】解: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有三条:(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BD不符合题意;
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是热传递知识,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2017 随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扩散现象主要原因是分子引力
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主要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如图丙,玻璃片重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力比G大很多时,仍然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主要说明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玻璃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D.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解答】解:
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图中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变得模糊,是分子扩散的结果,说明了分子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将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故B错误;
C、同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放入水中的玻璃板被拉起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比G大得多,说明玻璃板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故C错误;
D、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如同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如果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D正确。
故选:D。
5.(2017 淮安)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间有空隙
【解答】解:
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平衡距离,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故选:A。
6.(2014 广东)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由于铅块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使两个铅块连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可以让台灯悬挂在下边。
故选:B。
7.(2015春 萧山区校级月考)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秒钟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运动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热水可以放出热量,冷水不能放出热量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解答】解:
A、一切物质的分子在如何温度下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合题意;
B、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故B符合题意;
C、不管是热水还是冷水只要比周围物体的温度高,都可以发出热热量,故C不合题意;
D、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也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不仅气体之间、液体之间会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8.(2018 桂林)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冬天大雪纷飞 B.桂花香飘满园
C.成群的蝴蝶翩翩起舞 D.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
【解答】解:A、冬天大雪纷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桂花香飘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到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桂花的香味。故B符合题意;
C、成群的蝴蝶翩翩起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收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18 哈尔滨)关于同学们去三峡旅游遇到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岸边能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三峡的船闸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工作的
C.大坝放水时,听到震耳欲聋的水声是由音调高造成的
D.船上的声呐设备利用次声波工作
【解答】解:
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花中的芳香类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因此我们能闻到花香,故A正确;
B、三峡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故B错误;
C、“震耳欲聋”是表示声音大的快把耳朵震聋了,因此表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船上装备的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A。
10.(2017 盐城)端午节,小红一进家门便闻到粽子的香味,这一现象表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解答】解:小红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说明粽子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被小红闻到了。不能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的组成情况。
故选:D。
11.(2017 镇江)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解答】解:
A、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左右两个瓶子颜色变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同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扫地时灰尘飞扬”是固态颗粒的机械运动,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不同,故B错误;
C、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瓶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仍然在运动,故C错误;
D、因为NO2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两气体混合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1.(2018 钦南区校级模拟)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
【解答】解:A、盐分子是否容易进入青菜中,与盐的多少无关,不符合题意。
B、腌制和炒菜时,青菜分子间都存在空隙。不符合题意。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符合题意。
D、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与题意无关。
故选:C。
2.(2018 大祥区三模)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分
【解答】解:酒精分子不断向四周扩散,能使人闻到酒精特殊的香味,这与酒精的分子不断运动有直接关系,而与其它分子的特性无关。
故选:C。
3.(2017 泰安一模)下面成语中可以说明分子的热运动的是( )
①漫天飞舞 ②狼烟滚滚 ③花香袭人 ④入木三分。
A.①③②④ B.③④ C.只有③ D.②④
【解答】解:漫天飞舞、狼烟滚滚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
花香袭人是花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闻到了,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入木三分实际上是一种扩散现象,它表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综上分析:说明分子的热运动的是③、④,故B正确。
故选:B。
4.(2015 大丰市校级一模)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 )
A.我做北方地区频发“沙尘暴天气”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
D.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
【解答】解:
A、“沙尘暴天气”,是尘土在风的作用下被扬起,分散到空气中,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故A符合题意;
B、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时因为分子间有间隙,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是因为糖分子扩散到水中,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18 西工区校级一模)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泡茶时,部分茶叶漂浮在水面上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C.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
D.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解答】解:A、组成茶叶的物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打开茶叶盒,茶叶的芳香类物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茶香飘满屋,这是茶叶分子扩散的结果,故A正确;
B、泡茶时,部分茶叶漂浮在水面上,茶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故B错误;
C、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是因为吹一吹可以加快茶水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茶水蒸发,使茶凉的快一些,故C正确;
D、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我们透过玻璃茶杯看到的是被放大的手指的虚像,所以看到手指变粗,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
6.(2014 兴化市二模)下面四个现象中,能作为支持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证据的是( )
A.炒菜时,香气四溢
B.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两滴水银靠近时,自动结合成一滴
D.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
【解答】解:A、炒菜时,满屋飘香,是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使房间内飘满香味,故A正确。
B、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故B错误。
C、两滴水银靠近时,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错误。
D、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是因为分子有一定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A。
7.(2018 成华区模拟)关于分子运动理论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C.液体不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D.“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解答】解:
A、雪花漫天飞舞,是固体颗粒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A错误;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则分子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而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体现,所以扩散就越快,故B正确;
C、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有较强的分子斥力,并不是引力,故C错误;
D、钻木取火属于摩擦生热现象,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木板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8.(2018 苏州二模)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
【解答】解:
A、进入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说明糖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烟尘虽细小,但也是有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小颗粒,不是分子,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符合题意;
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18 钦南区校级模拟)打碎的玻璃即使拼在一起,也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玻璃表面太光滑
D.玻璃碎片间的缝隙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
【解答】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
故选:D。
10.(2018 岳阳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增大而降低
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
【解答】解:
A、液体沸腾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随着液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B错误;
C、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故C正确;
D、物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D错误。
故选:C。
11.(2018 立山区二模)下列事实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公路上大雾弥漫 B.花园里香气扑鼻
C.湖面上柳絮飘扬 D.氧气压进钢瓶
【解答】解:
A、大雾弥漫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A错误;
B、花香扑鼻,是花的香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香味,故B正确;
C、柳絮飘扬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C错误;
D、氧气压进钢是压缩气体体积,使气体体积缩小,不属于分子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2.(2018 靖边县校级一模)在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是( )
A.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
B.鱼苗池中的小鱼在不停的游动
C.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D.落叶在河水中顺流而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