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22 22:5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民教育出版社展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苏轼其人
2.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掌握借景抒情、用典的写作手法
2.通过鉴赏意象,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渴望成就功业的内心情感,体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词调因她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导入新课题目解读作者简介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诗歌方面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方面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大家”。他的诗文,尤其是词,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开一代豪放词风,对当时和后人的影响很大。写作背景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年47岁。这时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这次被贬是因“乌台诗案”而起。元丰二年(1078)苏轼因写过讽喻新法的诗,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政治上遭受打击,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此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 轼布置任务Ⅰ.阅读诗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1. 赤壁美景着力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
2. 所怀人物有_______。
3. 表达诗人感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4. 艺术手法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意境是 _____________。
Ⅱ. 思考: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Ⅲ.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Ⅳ.细读下阕中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
Ⅰ.阅读诗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1. 赤壁美景着力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所怀人物有_______。
3. 表达诗人感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艺术手法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意境是 _____________。大江、浪涛、故垒、乱石周瑜雄浑壮阔联想、夸张、用典(借古抒怀)、比喻、借景抒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合作探究与释疑解惑
夸张
比拟
比喻



色Ⅱ.思考: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穿




险怪
高峭
汹涌
水石相击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特点角度修辞字词基调Ⅲ.“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Ⅳ.细读下阕中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
(小组讨论)年轻得志英俊潇洒 人才出众风流儒雅指挥若定 足智多谋 从容破敌品析鉴赏 古人常常在诗词中借景抒情,那么在这首词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在景与情之中又写了什么人呢?朗读全词说出你的理解。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上阕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古风流人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时间与空间完美的结合。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伏笔。
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的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此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壮丽的景色。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乱”表现出岩峰错列,“穿”表现出直插云霄的态势;“惊”写出巨浪的声势,波涛汹涌奔腾,“拍”写出波涛的力量;“卷”写出波涛的翻滚,“雪”写出波涛的颜色,“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表现出岩峰错列,
“穿”表现直插云霄的态势;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绘形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宏伟、壮阔雄奇、气势磅礴的赤壁之景。“惊”写出巨浪的声势,波涛汹涌奔腾, “拍”写出波涛的力量;“卷”写出波涛的翻滚,“雪”写出波涛的颜色,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下阕
第一层(从“遥想公瑾当年”到“强虏灰飞烟灭”)描写周瑜的形象。
第二层(从“古国神游”到“一樽还酹江月”)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下阕可分为两层:第二层(从“古国神游”到“一樽还酹江月”)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
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江山依旧,物是人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放的去处。试比较二人的状况。幸福美满英俊儒雅东吴都督功成名就 奋 进职位际遇基调婚姻外貌周瑜婚姻外貌讨论巩固周瑜vs苏轼三十丧妻早生华发团练副使 感 伤思瑜叹己功业未就苏轼周瑜vs苏轼职位际遇基调婚姻外貌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小组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对人生的消极态度,还是一种豁达的胸怀?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豁达态度。
同时,也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我安慰的言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和一种超脱旷达的情怀。小组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对人生的消极态度,还是一种豁达的胸怀?目标检测1.给下列有下划线的字注音
故垒(  ) 还酹(  )  樯橹(  ) 
纶巾( ) 公瑾(  )  华发( )
2.指出下列有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②沙湖道中遇雨(  )
③王道之始也(  )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  )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  )
目标检测(2)当
①遥想公瑾当年(  ) ②对酒当歌(  )
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3.翻译句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总结评价 课文结构

咏赤壁怀周瑜感人生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写景抒怀江山如画人生如梦 念奴娇
赤壁怀古总结评价全词总结
作者吊古伤怀,借古传颂英雄之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
《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课时作业1、背诵全词。
2、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和余秋雨《东坡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