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讲 内能
了解内能的定义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知道热传递的条件
掌握内能、温度、热量的关系
了解内能以及机械能的转化
分子动理论的角度 概念辨析 表述方式 存在形式 单位
温度 剧烈程度的标志 冷热程度 不能传递和转移 状态量 ℃
内能 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能量形式 具有 结果量 J
热量 内能转移的数量 传递内能的多少 吸收或者放出 过程量 J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18春 沙坪坝区校级月考)装着开水的暖水瓶塞有时会弹起来,同时看到一股“白气”冒出来,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看到的“白气”是从瓶子里出来的水蒸气
B.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冰晶
C.木塞弹起来,是因为暖水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对木塞做功
D.在木塞弹起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木塞的机械能增加
2.(2017秋 长清区校级月考)如图的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B. C. D.
3.(2018春 岳麓区月考)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当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该过程与图所示内燃机的哪个工作过程能量转化是一致的( )
A. B.B、 C. D.
4.(2018春 崇仁县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热量多
B.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的内能不同
C.物体温度为0℃,内能为零
D.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物体,内能大小相等
5.(2018春 扬州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C.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压缩冲程
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6.(2017秋 武汉月考)下列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二.多选题(共4小题)
7.(2017秋 新华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C.物体的温度降低,它一定放出了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8.(2017秋 于都县校级月考)下列事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B.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
C.冬天对手哈气,手的温度升高
D.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9.(2017秋 铁东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块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块,使两者接触处温度急剧升高,这样铜块和铝块接触处的分子相互渗透,从而使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先进的“旋转焊接”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块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
B.铜块高速旋转时把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焊接完成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D.铜块和铝块接触处的分子相互渗透是扩散现象
10.(2017秋 新华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过大,引力很小造成的
B.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是因为克服摩擦做功造成的内能增加
C.水面上漂着一块木板,双手水平提起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离水后很轻松,“费劲”主要是因为木板离水时分子引力的作用
D.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瓶口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温度降低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8 潍坊)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2.(2018 南京)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温度急剧升高,内能增大,图中四个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金属勺放在热汤中
C. 食品放入冰箱内 D. 物体放在取暖器旁
3.(2017 舟山)下列各项都能使如图瓶内铁屑内能增加,其中属于做功的是( )
A.不断晃动瓶子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手捂瓶子 D.在烈日下照射
4.(2017 阜新)下列事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蹦床运动
C. 风吹风车转动 D. 汽油机做功冲程
5.(2017 遵义)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
B.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
C.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二.多选题(共1小题)
6.(2017 潍坊)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B.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C.给瓶内打气,瓶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来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D.厚玻璃管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管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三.填空题(共4小题)
7.(2018 临沂)甲图中,迅速向下压活塞,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乙图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与甲图能量转化情况相同的是 (选填图中的代号)。
8.(2018 绍兴)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客机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突然破裂,机长在低压、极寒、缺氧、巨大噪声的恶劣条件下操纵飞机成功降落,被誉为一次“世界级”的备降。
(1)飞机玻璃破裂的瞬间,强大的气流损坏仪器面板,此时气流的方向是 (选填“从外界到驾驶舱”或“从驾驶舱到外界”)。
(2)此事件中的雷达观察员被媒体称为幕后英雄。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影响雷达等短波通讯,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 、日珥等。
(3)高空中虽然气温极低,但飞机上的空调一般是制冷的,这是因为机外的冷空气吸人飞机后需要压缩,使空气的温度升到50℃以上,这种改变内能的途径属 。
9.(2018 安徽)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就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 ,达到了硝化棉的燃点。
10.(2018 温州)如图是小明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当管向右喷落汽时“船体”获得喷出的蒸汽对其向左的推力,这说明了 。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18 番禺区一模)如图所示,在往玻璃瓶打气的过程中,玻璃瓶塞弹起,并且瓶口出现了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汽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C.瓶塞跳起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瓶塞跳起是打气筒对瓶塞做功
2.(2018 建邺区一模)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下列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 B.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
C.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 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
3.(2018 乌拉特前旗校级模拟)目前,各地十分关注空气质量,主要是PM2.5值走高,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于0℃时,PM2.5不具有内能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PM2.5在空中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作用 D.PM2.5的颗粒物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的
4.(2018 槐荫区模拟)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常会感到手冷。为了使自己的手更暖和些,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两名儿童所用的方法。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
A.男孩通过热传递取暖,女孩通过做功取暖 B.男孩通过做功取暖,女孩通过热传递取暖
C.两人都是通过做功取暖 D.两人都是通过热传递取暖
5.(2018 市中区一模)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冰箱内,饮料的温度降低 B.冬天里,两手互搓变温暖
C.阳光下,柏油马路被晒热 D.发烧时,冷毛巾给头降温
6.(2018 霍邱县二模)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了热,内能一定增加
B.一碗水倒掉一半后,内能减小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最多
D.﹣10℃的冰块,内能可能小于零,可能大于零,也可能等于零
7.(2017 市南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仔细观察甲、乙、丙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乙、丙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大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8.(2016 兰州校级三模)如图中甲图所示,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水中冷却;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热奶和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问变化的曲线是图乙中的 ;
(2)温度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的曲线是图乙中的 ;
(3)水的初温是 ℃;热奶的末温是 ℃。
(4)热奶和水会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
9.(2017 宿迁)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 (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0.(2017 富顺县校级模拟)把刚烧开的水分别灌入两个相同的保温瓶里,甲全部灌满后塞上瓶塞,乙灌了大半瓶后塞上瓶塞(如图),不一会儿,看到了其中的一个瓶塞“噗”的一声跳了出来,而另一个瓶塞始终不动。请你判断是哪个瓶的瓶塞跳了出来?并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18春 沙坪坝区校级月考)装着开水的暖水瓶塞有时会弹起来,同时看到一股“白气”冒出来,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看到的“白气”是从瓶子里出来的水蒸气
B.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冰晶
C.木塞弹起来,是因为暖水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对木塞做功
D.在木塞弹起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木塞的机械能增加
【解答】解:
AB、看到的“白气”是从瓶子里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AB错误;
C、木塞弹起来,是因为保温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对木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瓶内气体对木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木塞的机械能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2.(2017秋 长清区校级月考)如图的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
A、两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属于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烧水时水温升高,是热量的传递,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C、锯木材时,锯子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改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时钻与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18春 岳麓区月考)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当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该过程与图所示内燃机的哪个工作过程能量转化是一致的( )
A. B.B、 C. D.
【解答】解:当水沸腾后,塞子被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出,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由图示可知,甲图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水蒸气推出塞子的过程与图甲所示工作过程的能量转化是一致的。
故选:A。
4.(2018春 崇仁县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热量多
B.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的内能不同
C.物体温度为0℃,内能为零
D.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物体,内能大小相等
【解答】解:A、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不能用含有表示,故A不正确;
B、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的内能不同,故B正确;
C、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温度为0℃,内能不为零,故C不正确;
D、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物体,如果状态不同,内能大小可能不相等,故D不正确。
故选:B。
5.(2018春 扬州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C.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压缩冲程
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的质量不变,所以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A正确;
B、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即分子的动能越大,但不能判断物体的动能关系,故B错误;
C、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做功冲程,故C错误;
D、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A。
6.(2017秋 武汉月考)下列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滑下滑梯
B.
弯折铁丝
C.
做功冲程
D.
压缩点火
【解答】解:
A、滑下滑梯时,与滑梯发生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合题意;
B、弯折铁丝,铁丝发热,是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不合题意;
C、在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气膨胀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符合题意;
D、压缩点火,是对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燃点,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多选题(共4小题)
7.(2017秋 新华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C.物体的温度降低,它一定放出了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解答】解: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可能增大,例如,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物体的温度降低,有可能是放出了热量,还有可能是对外做功,故C错误;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分子运动越剧烈,它的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ABC。
8.(2017秋 于都县校级月考)下列事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B.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
C.冬天对手哈气,手的温度升高
D.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解答】解:
A、用打气筒打气时,气筒壁发热,一是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二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烧水时蒸气把壶盖顶起,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故B错误;
C、冬天对手哈气,手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手的内能;故C错误;
D、锯木头时,要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
故选:AD。
9.(2017秋 铁东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块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块,使两者接触处温度急剧升高,这样铜块和铝块接触处的分子相互渗透,从而使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先进的“旋转焊接”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块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
B.铜块高速旋转时把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焊接完成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D.铜块和铝块接触处的分子相互渗透是扩散现象
【解答】解:
A、当铝件与铜件相互摩擦做功,两者的内能会增大,温度急剧升高,故A正确;
B、铜块高速旋转,具有较大的动能,此时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铜块温度升高,故B错误;
C、焊接完成,能使铜块和铝块成为一个整体,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故C正确;
D、铜块和铝块接触处的分子相互渗透是扩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ACD。
10.(2017秋 新华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过大,引力很小造成的
B.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是因为克服摩擦做功造成的内能增加
C.水面上漂着一块木板,双手水平提起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离水后很轻松,“费劲”主要是因为木板离水时分子引力的作用
D.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瓶口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温度降低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解答】解:
A、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不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故A正确;
B、用打气筒打气,筒壁发热,说明外界对打气筒内的空气做功,使其内能增加,其实质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水面上漂着一块木板,双手水平提起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离水后很轻松,“费劲”主要是因为木板离水时分子引力的作用,故C正确;
D、水蒸气会把瓶塞冲出。水蒸气对瓶塞做了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瓶口出现“白雾”,故D错误。
故选:BD。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8 潍坊)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解答】解: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
C、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即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C正确;
D、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2.(2018 南京)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温度急剧升高,内能增大,图中四个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金属勺放在热汤中
C.
食品放入冰箱内
D.
物体放在取暖器旁
【解答】解: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与地面摩擦,克服摩擦做功,轮胎温度急剧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A、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正确;
B、金属勺放在热汤中,金属勺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B错误;
C、食品放入冰箱内,食品放出热量,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故C错误;
D、物体放在取暖器旁边,会吸收热量,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3.(2017 舟山)下列各项都能使如图瓶内铁屑内能增加,其中属于做功的是( )
A.不断晃动瓶子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手捂瓶子 D.在烈日下照射
【解答】解:
A、不断晃动瓶子,铁屑与瓶壁之间有摩擦,在此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做功,使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A符合题意;
B、C、D选项中瓶内铁屑分别从酒精灯火焰、手和阳光中吸收热量,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17 阜新)下列事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蹦床运动
C.
风吹风车转动
D.
汽油机做功冲程
【解答】解:
A、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蹦床运动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故B错误;
C、风吹风车转动是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
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A。
5.(2017 遵义)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
B.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
C.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解答】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一部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共1小题)
6.(2017 潍坊)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B.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C.给瓶内打气,瓶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来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D.厚玻璃管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管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解答】解:A、图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A正确;
B、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给瓶内打气,瓶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来时,空气对活塞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小;故C正确;
D、图中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瓶内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共4小题)
7.(2018 临沂)甲图中,迅速向下压活塞,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乙图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与甲图能量转化情况相同的是 B (选填图中的代号)。
【解答】解:
图甲中,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筒内空气的内能;
图乙中:A、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
B、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符合题意;
C、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
故答案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8.(2018 绍兴)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客机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突然破裂,机长在低压、极寒、缺氧、巨大噪声的恶劣条件下操纵飞机成功降落,被誉为一次“世界级”的备降。
(1)飞机玻璃破裂的瞬间,强大的气流损坏仪器面板,此时气流的方向是 从驾驶舱到外界 (选填“从外界到驾驶舱”或“从驾驶舱到外界”)。
(2)此事件中的雷达观察员被媒体称为幕后英雄。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影响雷达等短波通讯,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 耀斑 、日珥等。
(3)高空中虽然气温极低,但飞机上的空调一般是制冷的,这是因为机外的冷空气吸人飞机后需要压缩,使空气的温度升到50℃以上,这种改变内能的途径属 做功 。
【解答】解:(1)飞机在空中飞行时,玻璃破裂,由于外界气体的流速大于飞机驾驶舱内部气体的流速,故外界气压要小于驾驶舱内部的气压,此时气流的方向是从驾驶舱到外界;
(2)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风、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3)机外的冷空气吸人飞机后需要压缩,对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1)从驾驶舱到外界;(2)耀斑;(3)做功。
9.(2018 安徽)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就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 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也会随之升高 ,达到了硝化棉的燃点。
【解答】解:当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后,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也会随之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会看到硝化棉燃烧;
故答案为: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也会随之升高。
10.(2018 温州)如图是小明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当管向右喷落汽时“船体”获得喷出的蒸汽对其向左的推力,这说明了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解答】解:
(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被水吸收而增大水的内能,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内能的;
(2)由图可知,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时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喷出时给空气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给水蒸气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推动蒸汽船前行。
故答案为:热传递;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18 番禺区一模)如图所示,在往玻璃瓶打气的过程中,玻璃瓶塞弹起,并且瓶口出现了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汽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C.瓶塞跳起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瓶塞跳起是打气筒对瓶塞做功
【解答】解:
A、瓶中出现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CD、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了瓶塞的机械能,瓶内气体对外做功时,其自身内能会减小,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2.(2018 建邺区一模)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下列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
B.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
C.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
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
【解答】解:
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火对铁器加热,铁器从火中吸收热量,把铁器放在水中淬火,铁器向水中放热,所以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B正确。
故选:B。
3.(2018 乌拉特前旗校级模拟)目前,各地十分关注空气质量,主要是PM2.5值走高,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于0℃时,PM2.5不具有内能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PM2.5在空中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作用
D.PM2.5的颗粒物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的
【解答】解:
A、环境温度低于0℃时,分子仍然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PM2.5仍然具有内能,其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PM2.5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PM2.5在空气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B错误;
C、PM2.5在空中既不静止,又不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是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作用,故C正确;
D、PM2.5的颗粒物是固体小颗粒,而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4.(2018 槐荫区模拟)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常会感到手冷。为了使自己的手更暖和些,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两名儿童所用的方法。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
A.男孩通过热传递取暖,女孩通过做功取暖
B.男孩通过做功取暖,女孩通过热传递取暖
C.两人都是通过做功取暖
D.两人都是通过热传递取暖
【解答】解:女孩手捧水杯,水杯温度较高,热量会从水杯转移到手上,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男孩双手搓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会转化为手的内能,此过程是靠做功改变手的内能。
故选:B。
5.(2018 市中区一模)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冰箱内,饮料的温度降低 B.冬天里,两手互搓变温暖
C.阳光下,柏油马路被晒热 D.发烧时,冷毛巾给头降温
【解答】解:
A、冰箱内,饮料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感到暖和,克服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发烧时,冷毛巾给头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18 霍邱县二模)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了热,内能一定增加
B.一碗水倒掉一半后,内能减小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最多
D.﹣10℃的冰块,内能可能小于零,可能大于零,也可能等于零
【解答】解:A、物体吸收了热量,同时还对外做功,则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故A错误;
B、一碗水倒掉一半后,物体含有的物质减少,内能减小。故B正确;
C、因为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具有、含有来修饰,故C错误;
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内能是大于0的,故D错误。
故选:B。
7.(2017 市南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仔细观察甲、乙、丙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乙、丙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大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和丙杯中水的温度高于乙杯,但丙杯中水的质量大于甲杯,因为物体的质量和温度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所以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故选:C。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8.(2016 兰州校级三模)如图中甲图所示,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水中冷却;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热奶和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问变化的曲线是图乙中的 A ;
(2)温度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的曲线是图乙中的 B ;
(3)水的初温是 20 ℃;热奶的末温是 40 ℃。
(4)热奶和水会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温度 。
【解答】解:
(1)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在冷水中要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由图乙可知,A的温度不断降低,因此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图乙中的A;
(2)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图象A比较陡峭,温度变化较快,图象B比较平缓,温度变化比较慢,由此可知,温度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的曲线是图乙中的B;
(3)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水的初温是20℃,热奶的初温是90℃,热奶的末温是40℃,水的末温是40℃;
(4)由于热奶与水具不同的温度,它们间存在温度差,所以热奶和水会发生热传递。
故答案为:(1)A;(2)B;(3)20;40;(4)温度。
9.(2017 宿迁)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 增加 (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做功 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 热传递 方式改变的。
【解答】解: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大空气内能的;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棉花的内能的。
故答案为:增加;做功;热传递。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0.(2017 富顺县校级模拟)把刚烧开的水分别灌入两个相同的保温瓶里,甲全部灌满后塞上瓶塞,乙灌了大半瓶后塞上瓶塞(如图),不一会儿,看到了其中的一个瓶塞“噗”的一声跳了出来,而另一个瓶塞始终不动。请你判断是哪个瓶的瓶塞跳了出来?并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解答】解:乙保温瓶中的瓶塞跳了起来。
原因是:乙瓶没有灌满水里面的蒸气体积逐渐增大膨胀对瓶塞做功,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所以瓶塞弹出。甲瓶中没有空气,瓶塞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不会弹起来。
A.滑下滑梯
B.折弯铁丝
C.做功冲程
C.压缩点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