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6-23 14:3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计算原理的探究,培养学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去分析化学反应中分子之间的质量关系,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的实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未来的理想能源—氢能源的制取方法,培养学生的能源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热情。
2、认识化学方程式不仅反映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的变化,而且能反映出物质在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意义。
?????? 教学起点分析:
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道了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但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反应中具体物质之间在质量方面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建立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微观粒子与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是本节教学的起点。因此,教材首先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建立数学比例模型的方法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最后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
??????? 教学准备:
多媒体演示台 、课件等。
??????? 教学流程设计: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景:
(课件展示)
假如你是“天宫一号”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已知,火箭升空至少要携带100kg的液氢,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你会在火箭助燃仓中填充
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
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
观看图片,并思考问题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引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课件展示)
个体预习:
你能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你能说出这个方程式的涵义吗?
正确书写氢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这个方程式的涵义。
回顾方程式的书写及涵义,为本节课讨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合作探究:(课件展示)
随着社会的不段发展,人们发现氢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1kg的氢气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氢能源汽车行驶约100km,要想知道18kg水分解产生的氢气能供该汽车行驶多少千米?要想知道汽车能跑多远,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
猜想、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①要想知道18Kg水可供汽车跑多远,就必须知道18Kg水分解可产生多少氢气。②要想知道18Kg水分解产生多少氢气,就必须知道水的质量与氢气的质量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③要想知道水的质量与氢气的质量之间的联系,就必须知道水分解产生氢气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使学生明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
引导探究:
在水分解这个反应中,各物质在微观粒子的角度存在固定的数目关系吗?它们在质量方面是否也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
讨论、交流:
水分解反应中各物质之间在微观粒子角度存在固定的数目关系,由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这种粒子的数目关系推导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找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课件展示)
两个水分子分解产生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四个水分子分解产生四个氢分子和两个氧分子……其质量比恒等于(2*18):(2*2):(1*32),即9:1:8
归纳提高
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质量关系的实质。
提出问题: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与什么有关?
交流:
①这种质量关系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②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③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及时进行评价和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掌握规律。
(课件展示)
试一试:
知道了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那么你来试一下能否根据这个质量关系来计算:18Kg水分解能产生多少氢气?
讨论交流计算方案,并利用自己设计的计算方案进行计算。
创设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理解化学知识。
展示评价:
投影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解题方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总结解题步骤。
交流解题方案,总结解题步骤。
让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改进、完善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有新的收获。
(课件展示)
解题步骤:
⑴设未知量;
⑵写出反应方程式;
⑶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
⑷列比例式求解;
(5)计算出结果;
(6)写出简明答案;
(7)回顾检查.。
及注意事项
强化解题思路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件展示):现在你会做了吗?
假如你是长征系列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已知,火箭升空至少要携100kg的液氢,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量。你会在火箭助燃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
按步骤进行解题,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答案。
巩固提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展示)
某同学做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的步骤,请你会会诊,指出他的错误。

按步骤进行解题,讨论、交流,找出错误并改正。
巩固提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展示)感悟收获:
师生交流,回顾反思;并展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交流收获与体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件展示)
检测反馈:
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金属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O3===4Al+3O2↑
如果加工一个铝锅需要1Kg铝,至少需要电解多少千克氧化铝才能制成这个铝锅?
挑战自我,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检查课堂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 教学反思
这节课没有象传统的授课方式那样先介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然后让学生根据步骤进行计算。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上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探究计算原理,构建计算模型,归纳总结得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然后进行巩固练习。整堂课创设了一种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活动中理解化学知识。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的质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的实质,明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建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模型,并通过适当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