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与考点解析+跟踪训练)(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与考点解析+跟踪训练)(同步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6-25 18:23:45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升华和凝华跟踪训练(附解析)(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秋天房顶上结霜; 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2.冬天,挂在室外墙壁上的空调外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它的散热片上会覆盖一层“白霜”。这种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形式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
3.在毕节,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下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云、雨、霜和雾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SHAPE \* MERGEFORMAT
4.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气。下图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雾凇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5.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
6.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SHAPE \* MERGEFORMAT
7.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8.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蒸发 B.熔化 C.升华 D.液化
9.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10.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11.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二、填空题
12.即使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 现象。
13.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4.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15.2011年春季,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生大面积旱情。抗旱指挥部采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人工降雨时,飞机将干冰撒入高空的冷云层中,干冰很快从固态_______成气态,并从周围空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并降落到地面。(第一空和第三空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第4节:升华和凝华跟踪训练解析(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秋天房顶上结霜; 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吸热;液化、凝固和凝华过程放热。
A:秋天房顶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铁水浇筑成工件,由液态凝固成为固态,此过程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考点】汽化、汽化吸热的特点。
2.冬天,挂在室外墙壁上的空调外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它的散热片上会覆盖一层“白霜”。这种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形式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
【解析】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首先看生成物的状态,再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体形成的,最后根据我们对物态变化知识的了解做出解答。
解答: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选D。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3.在毕节,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下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云、雨、霜和雾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SHAPE \* MERGEFORMAT
【解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液化形成的物体是液态的,凝华形成的物体是固态的;据此分析。
解答: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固体,是凝华现象。
雨、雾、云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高空形成的就是云,附着在空气中的灰尘上形成的就是雾。故选C。
【考点】凝华现象。
4.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气。下图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雾凇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解析】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根据题目所给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雾凇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故选B。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5.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
【解析】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我们对于物态变化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樟脑球是固态的,变小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故选C。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6.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SHAPE \* MERGEFORMAT
【解析】液化是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雾和露都是水蒸气变为小水珠,属于液化;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属于凝华。
解答: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 https: / / www. / s wd=%E6%B6%B2%E5%8C%96%E7%8E%B0%E8%B1%A1&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理解不正确。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 https: / / www. / s wd=%E6%B6%B2%E5%8C%96%E7%8E%B0%E8%B1%A1&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理解不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正确。
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理解不正确。
故选C。
【考点】物态变化。
7.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解析】A、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符合题意。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
D、房檐下的“冰凌”,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8.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蒸发 B.熔化 C.升华 D.液化
【解析】衣服中的水结成冰时是固态,0℃以下的环境达不到冰的熔点,不可能熔化,直接变干是变成气态散发到空气中,即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所以物态变化是升华。
故选C。
【考点】升华现象。
9.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解析】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雪是固态,雪融化成水属于融化现象,故A错。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吸附在草上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小水滴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物态变化、凝华。
10.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解析】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我们知道,物质升华时要吸热,所以利用干冰吸热降温,对食物保鲜是常见的生活现象;此题利用干冰升华而不是汽化,故此说法错误。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此说法正确,冰块放在食材上,会慢慢融化,同时融化吸热,可以给食材降温;超市里卖水产品地方到处可见,故此说法正确。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此说法错误的是“利用水的升华”,应该是利用水的汽化,故此说法错误。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此题的说法错误在于:液化是放热过程,不是吸热,故此说法错误。
【答案】B。
【考点】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
11.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解析】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这是正确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此种说法是正确的。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钨丝直接升华吸附在灯泡上的现象,是升华现象,故此种说法正确。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不是汽化现象,故此种说法错。本题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凝华、升华、液化、汽化。
二、填空题
12.即使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 现象。
【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
故答案为:升华;吸热;液化。
【考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吸放热。
13.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 https: / / www. / s wd=%E7%89%A9%E6%80%81%E5%8F%98%E5%8C%96&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1)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 ( https: / / www. / s wd=%E5%8D%8E%E4%B8%BA&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气态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
(2)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骤降,就直接凝华为 ( https: / / www. / s wd=%E5%8D%8E%E4%B8%BA&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小冰晶。
(3)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形成了雨。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
【考点】物态变化 ( https: / / www. / s wd=%E7%89%A9%E6%80%81%E5%8F%98%E5%8C%96&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
14.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解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解答】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即发生升华,升华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罐外,形成霜,故是凝华现象。
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
故答案为:水蒸气;凝华;液化;内侧。
15.2011年春季,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生大面积旱情。抗旱指挥部采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人工降雨时,飞机将干冰撒入高空的冷云层中,干冰很快从固态_______成气态,并从周围空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并降落到地面。(第一空和第三空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析】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固态变成气态是物体的升华过程,物体升华需要吸收热量;由于干冰升华从周围空气之中吸收热量,所以空气中的部分水蒸气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粒,这是物体的凝华过程。
A.云
B.雨
C.霜
D.雾
A.“飘渺的雾”是气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A.山间的“云海” B.树枝上的“雾凇” C.花草上的“露珠” D.房檐下的“冰凌”
A.云
B.雨
C.霜
D.雾
A.“飘渺的雾”是气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A.山间的“云海” B.树枝上的“雾凇” C.花草上的“露珠” D.房檐下的“冰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升华和凝华(人教版)
一、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3.常见升华现象:
① 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 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 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 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 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二、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凝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凝华时要放热。
3.常见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1.升华和凝华
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升华好凝华与其他物态变化一样属于常考内容。升华和凝华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干冰的利用、樟脑片的利用、灯管和灯泡发黑现象等均是升华现象;二、霜、雪、雾凇、冬天窗花的形成均是凝华现象;三、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物态变化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球上大量能源来自太阳,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就是物态变化的体现。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物态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要特别注重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分类 考点内容 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
常考热点 升华与凝华的判断、吸放热 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
一般考点 用升华、凝华解释自然现象 简单题、填空题较多,用规律解释现象
冷门考点 升华、凝华的探究实验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升华、凝华的规律,出现概率较低
★考点一:升华与凝华
◆典例一:(2017 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D.先溶化,后凝固
【解析】灯丝在高温下直接升华为气态,气态的钨遇温度低的灯泡壁后凝华.所以灯泡变黑,故应选A。
【答案】A。
【考点】升华、凝华。
◆典例二:(2017·威海)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解析】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此是由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是溶化。故A符合题意。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此是水蒸气变为小水滴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这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考点】溶化、液化、凝华。
★考点二: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吸放热
◆典例一:(2017·深圳)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解析】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此说法错误。利用干冰给食品降温不是汽化,因为干冰是固体,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不是汽化。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此说法正确。冰块由固体变为液态,属于溶化,熔化吸热。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此说法错误。湿毛巾里的水是液态,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不是升华。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此说法错误。液化放热,不是吸热;应该说冷凝剂汽化吸热。
【答案】B。
【考点】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
◆典例二:(2017·临沂)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解析】冰雪消融是固体转化为液体的过程,属于溶化,溶化需要吸热;露珠凝结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形成的,属于液化,液化放热;绿叶凝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粘附在叶子上形成的,属于凝华,凝华放热;雪花纷洒,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下落到地面形成的,属于凝华,凝华吸热。
故,物态变化放热的只有A,此题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现象。
1.(2017 东营)对以下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升华现象;
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化吸热降温;
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解析】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A是错误的;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体化吸热降温,B是错误的;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华现象,C是错误的;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D是正确的。故本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考点】物态变化。
2.(2017 长春)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 )。
A.汽化;B.升华;C.凝固;D.凝华
【解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答案】D。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3.(2017 菏泽).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解析】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A错;皮肤上的水变干是水汽化成水蒸气,B错;雪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错;花草上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正确。
【答案】D。
【考点】液化、汽化、凝华。
4.(2017 济宁)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秋天房顶上结霜; 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吸热;液化、凝固和凝华过程放热。
A:秋天房顶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铁水浇筑成工件,由液态凝固成为固态,此过程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考点】汽化、汽化吸热的特点。
5.(2017·呼和浩特)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 乐府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 曹丕 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解析】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
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放热过程。
故选C。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6.(2017·云南)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解: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②盛夏,旷野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B符合题意;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C符合题意;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综合分析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7.(2017·长春)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  )。
A.汽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
【解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考点】物体变化的类型。
8.(2017·邵阳)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缥缈的雾 B.夏天晶莹的露 C.秋天轻柔的霜 D.冬天凝重的冰
【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正确。
D、冰是水凝固形成;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9.(2017·绵阳)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解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A、二氧化碳变成干冰,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故A正确。
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故B错误。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故C错误。;
D、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10.(2017·天津)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霜是由水蒸气放热凝华成的小冰晶。
【解答】“树挂”和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
故选D。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1.(2017·武汉)今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如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距离约21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min,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   m/s。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   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解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计算他全程的平均速度;(2)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1)s=21km=21000m,t=70min=4200s,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5m/s。
(2)人工降雨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在常温下就可以升华为气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故答案为:5;升华;液化;凝华。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12.(2017·成都)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   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解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是霜吸热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
故答案为:放出;熔化。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13.(2017·烟台)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碘 铜 铁 金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解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2)根据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来设计实验.可以将试管浸入沸水槽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
【解答】(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
知识点精析
考点概览
典例精析
跟踪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