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第5节 光的色散 (知识点与考点解析+跟踪训练)(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光现象 第5节 光的色散 (知识点与考点解析+跟踪训练)(同步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6-25 18:45:50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节:光的色散(人教版)
一、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单一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偏折由小到大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所示。
3.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如雨后的彩虹、泼向空中的水变得五颜六色、在阳光下肥皂泡变成彩色等等都是光的色散实例,其原因是太阳光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形成的。
二、复色光
1.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它是复色光。
2.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个现象叫做色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的形成)。红、绿、蓝也叫光的三原色。
1.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的一种现象,也是本章主要知识点,在光现象中占据一定位置。本节主要知识点有:光的色散、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和复色光。光的色散在中考光现象考题中所占比例不高,虽属于考试内容,但与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相比,出现概率稍低。
中考中,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光的色散现象判断、生活中的色散现象。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光的色散常考题型是选择题,出现概率也较高。
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考题所占分值变化较大,一般在0.5—1分之间。
2.中考题型分析
中考中,出现本节知识点考题的概率稍低,并以选择题为主,也有填空题考查形式。以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及应用为主。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分类 考点内容 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
常考热点 光的色散现象 选择题较多,考查对色散现象的认识
一般考点 生活中的色散现象 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的色散现象分析和理解
冷门考点 复色光 出现概率较低,考查对复色光的认识
★考点一:光的色散
◆典例一:(2017·广东)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
【解析】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此话正确。光的色散就是复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彩色光的现象。此说法正确。
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此说法正确。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此说法错误。平面镜成像规律是:像与物等大、对称、反向的虚像。平面镜成像不会是实像,故C错误。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此说法正确。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水中的传播速度。故D的说法正确。
此题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速。
◆典例二:(2017·济宁)如图中的光学实验研究出的物理规律不能解释所对应的光学现象的是(  )。
A B C D
【解析】A图,是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影子的形成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此对应关系正确。
B图,是光的折射实验;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此对应关系正确。
C图,是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筷子在水中弯折是光的折射引起的现象,故此对应关系不正确。
D图,光的色散实验;彩虹的形成正是光的色散引起的,故此对应关系正确。
唯一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C图;故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考点二:生活中的色散现象
◆典例一:(2017·苏州)下列图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树荫下的光斑 D.汽车后视镜
【解析】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但色散也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树荫下的光斑是光通过树叶的缝隙照射到地面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汽车后视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C,此题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1.(2017·荆门)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66年观察到了光的色散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光的色散成因相同的是(  )。
2.(2017·金华)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
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
3.(2017·宿迁)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光是单色光;
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
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D.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4.(2017·绥化)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5.(2017·广元)下列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B.小明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C.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比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浅;
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6.(2017·盐城)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下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LED
7.(2017·佛山)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9.(2017·常德)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潭清疑水浅;
B.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C.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D.海市蜃楼
二.填空、作图题
10.(2017·百色)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 现象;在这七种颜色的光中,红、 、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11.(2017·黔东南州)2013年12月4日上午8时25分左右,南京鼓楼区煤炭港的市民通过天空中的雾霾居然看到了“一大一小”两个太阳,其周边还有暗红色光晕,如图所示.通过暗红色的光晕,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人们看到的“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 后所形成的虚像。
跟踪训练解析
1.(2017·荆门)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66年观察到了光的色散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光的色散成因相同的是(  )。
【解析】产生光的色散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 :A、镜中的人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C、月食、桌面苹果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C错误。
D、被放大镜放大的图案是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光的色散。
2.(2017·金华)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
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
【解析】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A、“彩虹,它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手影,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
D、光在水面发生折射,人看到的水下的筷子是虚像,比实际位置浅,看起来向上弯,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答案】C。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3.(2017·宿迁)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光是单色光;
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
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D.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解析】(1)白色光是复合光;(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线决定的;(3)自身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4)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解答】A、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故A错误。
B、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它色光造成的,故B错误。
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发生了漫反射,屏幕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D、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来加热食物的,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光的色散、光源、物体的颜色、红外线。
4.(2017·绥化)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A、透过树丛的光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从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用鱼叉叉水中的鱼时应向下查,故与题意不符。
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光的色散。
5.(2017·广元)下列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B.小明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C.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比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浅;
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解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4)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
【解答】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错误;
B、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小明向平面镜靠近时,人的大小不变,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故B错误;
C、光由水斜射如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由于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位置升高了,所以看到的水中的鱼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C正确;
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光的色散、反射、折射和小孔成像的应用。
6.(2017·盐城)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下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LED
【解析】蓝光LED的发明使色光的三原色齐全了,红光、绿光、蓝光三者混合是白光,蓝光LED和红光LED、绿光LED组合,可以产生白色LED光源,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答案】C。
【考点】光的三原色。
7.(2017·佛山)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小孔成像的工作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它所成的像是实际投射到屏上形成的,故是实像,A错;远视眼是因为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这就应该带能汇聚光线的凸透镜,而不是凹透镜,故B错;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七色光属于光的色散,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C正确;漫反射也是一种反射现象,照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
【答案】C。
【考点】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
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解析】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此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看到的是各种颜色的彩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光的色散。
9.(2017·常德)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潭清疑水浅;
B.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C.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D.海市蜃楼
【解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解答:A、“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池底看起来要比实际的位置变浅了,看到的池底是真实池底的反射的光线在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合题意。
B、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所以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实质为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介质的不均匀使光路发生改变的缘故,因此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二.填空、作图题
10.(2017·百色)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 现象;在这七种颜色的光中,红、 、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解析】(1)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解答】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因此它们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故答案为:色散;绿。
【考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三原色。
11.(2017·黔东南州)2013年12月4日上午8时25分左右,南京鼓楼区煤炭港的市民通过天空中的雾霾居然看到了“一大一小”两个太阳,其周边还有暗红色光晕,如图所示.通过暗红色的光晕,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人们看到的“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 后所形成的虚像。
【解析】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有卷层云时,天空中会飘浮着无数冰晶,在太阳周围同一圈上的冰晶,都能将同一种颜色的光折射到人的眼睛里形成内红外紫的晕环,(实际并没有)天空中有冰晶组成的卷层云时,往往在太阳周围出现一个或两个以上以太阳为中心、内红外紫的彩色光环,有时还会出现很多彩色或白色的光点和光弧,这些光环、光点和光弧统称为晕。晕通常呈环状或弧状,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解答:雾霾的天空中会飘浮着无数冰晶,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呈现暗红色的光晕,光晕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由此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因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所以当光线通过其表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与折射而成虚像,这就是人们看到的“小太阳”。
知识点精析
考点概览
典例精析
跟踪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节:光的色散跟踪训练(附解析)(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 令人眼花缭乱的霓虹灯的灯光;B. 五彩缤纷的节日烟花;
C. 公园丽五颜六色的花朵; D. 雨后天空的绚丽彩虹
2.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
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
3.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4.彩色电视的色彩是由不同色光组合而成,自然界中的色光三原色是( )
红、绿、蓝 B、红、黄、蓝 C、紫、绿、蓝 D、紫、黄、蓝
5.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自己发出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7.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雨后彩虹的成因与它相同;
B. 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一块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给一株绿叶红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黑叶红花;
C. 在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的是水,相对暗处的是地面;
D. 由于光的折射,使我们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下弯折
8.舞台赏表演时穿的连衣裙的上部是白色,下部是红色。表演开始时其他灯源关闭,只有蓝光打到演员身上,则台下观众看到演员的连衣裙颜色是( )
A、上部白色,下部红色;B、上部白色,下部蓝色;
C、上、下部都是蓝色; D、上部蓝色,下部黑色
9.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10.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不仅以冰臼闻名于世,还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称,“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漫反射;C.光的镜面反射;D.光的色散
1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是水,B是空气;
B.图乙中,人佩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汇聚作用;
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填空题
12.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___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13.一些枪械上的瞄准器装有夜视仪,这利用的是________。平时我们使用的防晒伞,是为了防止________对人体的伤害。(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14.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 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8乙),则光屏上就出现 。
三、简答题
15.把一个透明无色玻璃杯放在窗台上,在杯子底下靠近室内的一边平放在一张白纸(如图),在杯子中盛满清水。当阳光照到窗台时,观察白纸上出现的彩色光带,弯曲的光带外侧和内侧分别呈现什么颜色?这是阳光的色散现象吗?这里并没有棱镜,为什么也会出现这一现象?
第5节:光的色散跟踪训练解析(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 令人眼花缭乱的霓虹灯的灯光;B. 五彩缤纷的节日烟花;
C. 公园丽五颜六色的花朵; D. 雨后天空的绚丽彩虹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能呈现不同颜色的光,可做光源,例如充入氖气发红光,充入氙气,发白光等,所以稀有气体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3)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4)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
解答:A、霓虹灯的五光十色是因为灯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不是光的色散现象。
B、烟花在空中所形成的五彩缤纷的色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五颜六色的小花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不是光的色散现象。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故选D。
【考点】光的色散。
2.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
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
【解析】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工作时发射红外线来控制电视机和空调。
解答:遥控器发射的是看不见的光,红光和紫光都是可见光。紫外线常用杀毒、验钞、合成VD等等;红外线常用电视机遥控、夜视仪、热谱仪等等。
故选C。
【考点】复色光。
3.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解析】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 ( https: / / www. / s wd=%E7%99%BD%E5%85%89&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 https: / / www. / s wd=%E5%85%89%E7%9A%84%E8%89%B2%E6%95%A3&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 ( https: / / www. / s wd=%E5%85%89%E7%9A%84%E8%89%B2%E6%95%A3&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形成的;此选项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 ( https: / / www. / s wd=%E5%85%89%E7%9A%84%E5%8F%8D%E5%B0%84&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形成的,不属于光的色散 ( https: / / www. / s wd=%E5%85%89%E7%9A%84%E8%89%B2%E6%95%A3&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不属于光的色散;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一现象说明了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复色光。
4.彩色电视的色彩是由不同色光组合而成,自然界中的色光三原色是( )
红、绿、蓝 B、红、黄、蓝 C、紫、绿、蓝 D、紫、黄、蓝
【解析】电视荧光屏上丰富的色彩由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故A正确。
故选A。
【考点】复色光、三原色。
5.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自己发出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
解答:花是不透明的物体,桃花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可以反射红光。故选C。
6.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解析】太阳光是复色光,可被色散为各种颜色的光;红、绿、蓝是光的三基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
A、太阳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能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故A符合题意。
BC、电视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三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故B、C不符合题意。
D、红、蓝、黄三色是颜料的三原色,其它颜色都是根据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光的色散,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7.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雨后彩虹的成因与它相同;
B. 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一块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给一株绿叶红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黑叶红花;
C. 在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的是水,相对暗处的是地面;
D. 由于光的折射,使我们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下弯折
【解析】A、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雨后彩虹是通过小水滴形成的色散,所以其成因相同,故A正确。
B、月季的绿叶只能反射绿光,红花只反射红光,而红色玻璃只允许红光通过,所以玫瑰的绿叶红花所反射的绿光和红光照到红色玻璃上时,绿光不会通过红色玻璃,只有红光进入照相机,于是拍摄的照片是黑叶红花,故B正确。
C、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故在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的是水,相对暗处的是地面,故C正确。
D、据折射的特点可知,从岸上看水里浅了,所以我们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的反射。
8.舞台赏表演时穿的连衣裙的上部是白色,下部是红色。表演开始时其他灯源关闭,只有蓝光打到演员身上,则台下观众看到演员的连衣裙颜色是( )
A、上部白色,下部红色;B、上部白色,下部蓝色;
C、上、下部都是蓝色; D、上部蓝色,下部黑色
【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反射所有色光显白色,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显黑色。
当舞台灯光为蓝色时,上身的白色服装就只能反射蓝色,观众则感觉上衣是蓝色;下身红色的服装,当蓝光照射时,也就没有光线反射回来,故观众看到的演员下身服装就为黑色。
故答案为D。
【考点】复色光、光的反射。
9.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解析】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水中月亮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在空气中的小水珠上形成的光带,是色散现象。
D、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故选C。
【考点】光的色散;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0.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不仅以冰臼闻名于世,还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称,“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漫反射;C.光的镜面反射;D.光的色散
【解析】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经过色散现象后,可以看到多种颜色的光。
解答:看到五彩缤纷的光环,说明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与其他选项无关。
故选D。
【考点】光的色散。
1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是水,B是空气;
B.图乙中,人佩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汇聚作用;
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甲图是光的折射光路图,可以看出,入射角大于折射角,A介质应该是空气,B是水,故A的描述错误。乙图中,凹透镜是发散透镜,它没有汇聚作用,故B的说法是错误的。丙图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光的折射,形成了七色光带,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C正确。丁图中,漫反射也是光的反射的一种,照样遵循光的反射规律,故D错。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色散。
二、填空题
12.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___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解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2)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4)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它的颜色的光,其它光被吸收。
解答:(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在三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一块红色光屏,白屏上只在原来出现红光的地方出现一条红色光带;这表明红色光屏只能透过红光。
故答案为:色散;不能。
【考点】光的色散。
13.一些枪械上的瞄准器装有夜视仪,这利用的是________。平时我们使用的防晒伞,是为了防止________对人体的伤害。(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解析】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夜视仪。由于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经常晒太阳会引起皮肤粗糙,所以要使用的防晒伞。
故答案为:红外线、紫外线。
14.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 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8乙),则光屏上就出现 。
【解析】太阳光照在三棱镜上就会发生色散,形成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光谱。
红纸只能反射红光,吸收其它各种色光,所以我们看到光屏上红光照射的地方是红色的,其余的地方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色散;红。
三、简答题
15.把一个透明无色玻璃杯放在窗台上,在杯子底下靠近室内的一边平放在一张白纸(如图),在杯子中盛满清水。当阳光照到窗台时,观察白纸上出现的彩色光带,弯曲的光带外侧和内侧分别呈现什么颜色?这是阳光的色散现象吗?这里并没有棱镜,为什么也会出现这一现象?
【解析】色散后的单色光按谱线来排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其波长(频率)最长的是红,在外侧;最短是紫,在内侧。
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引起的。
杯子中的水在这里与棱镜的作用相同。水也可以使复色光发生色散,将复合光分解(因为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在非垂直的通过不同介质的时候,各种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出现色散现象;波长越长折射率越小)。
【考点】光的色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