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李商隐诗两首》(共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24 22:1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0张PPT。李商隐诗两首阆中中学 阎小勇【诗歌类别 】1、按年代及格式:
2、按表达方式:
3、按语言:
4、按格律:
5、按题材: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咏史怀古诗、写景抒情诗咏物抒怀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
赠友送别诗、思乡怀人诗、思妇闺情诗
闲适隐逸诗、悼亡游仙诗、谈禅说理诗等
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诗、词、曲
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 。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 。李商隐 只是近黄昏
心有灵犀一点通
却话巴山夜雨时
蜡炬成灰泪始干 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被称为”小李杜”。字义山,号玉谿(溪)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由于省略了表面和【深山倾情】 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价极为分歧。王渔洋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深山倾情】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深山倾情】 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沉痛,又极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深山倾情】 【锦瑟遗情】 《锦瑟》?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历来无人能解,所以莫衷一是。元好问在《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王渔洋也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叹。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难解,众说纷纭。通篇追忆往事,反复抒发感情破灭、壮志成灰的无限感慨和遗恨,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其【锦瑟遗情】 中的爱情、怨恨、惆怅和迷惘,该是怎样的哀恸?以朦胧的意象表达诗人无限迷茫的心境。? 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正如《玉溪生诗集笺注》说:“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伉俪深情】?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伉俪深情】?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如:
《花·妻死之后作》?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伉俪深情】?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伉俪深情】? 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解 题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啊,你没来由地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那弦弦柱柱所奏出的悲音使我不由自主地思忆起那逝去的盛岁年华.“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声感慨。 首联起兴 比喻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庄周欤?像庄生梦化蝴蝶,变幻迷离,晓梦醒来,转眼成空.象望帝身死化魂,满腔的春情春恨,都托于泣血悲啼的杜鹃.典故、传说简释1、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典故、传说简释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颔联“庄生梦蝶”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典故 传说“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
言的愁绪与怨愤。而“晓、春”又似乎蕴含了诗人对人生之
路的光明与生机的一种期盼。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象青苍的大海之中明月映照着寂寂流泪的遗珠,象蓝田玉山之上升起丝丝缕缕可望不可及的青烟.典故、传说简释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颈联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的迷幻。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典故 传说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唐人诗中,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情境
何须今天
再去追忆,
既便在它
们产生的
当时就让
人不胜惘
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尾联  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
  ——诗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直抒胸臆《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艺术特点: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大量用典(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比兴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后人对《锦瑟》的解读:
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爱情诗)
3、作者的身世自伤(咏怀诗)??马 嵬 (其二)马嵬(其二)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乱军攻陷潼关,长安危急,玄宗仓皇逃蜀,道经马嵬坡,六军驻马哗变。杀奸相杨国忠,逼玄宗赐死贵妃。即为马嵬事变。马嵬事变杨贵妃墓(衣冠冢,咸阳)《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教学目标 
 1、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2、进一步训练诵读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3、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一、正音断句 马  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wéibǔchóutuòjìwéi马  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二、疏通文意1、解释下列词语:
徒闻 : 卜: 宵柝 :
无复: 晓筹:
如何 : 为:空闻预料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不再有指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为什么动词,是译诗: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鉴赏要点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 鉴赏要点 尾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鉴赏要点烟 雨 迷 蒙章法结构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三、鉴赏诗歌【涵义解说】
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
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只是叙古事,而且会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思考:1、文中哪些诗句描述了这一事件?
2、事件的主人公唐玄宗此时内心感受如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白居易的《长恨歌》有“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名句,比较两诗作者不同的态度?
----—((二)、辨析态度,体悟感情)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长恨歌》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杜牧的《过华清宫》 (三)、分析技巧《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那么下面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的角度说说“讽意至深”吗?
马 嵬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再续前缘,无异于痴心妄想今日逃难, 昔日狂欢既有今日,何必当初?冷峻的责问深刻的讽刺倒叙:二联和三联在叙事上倒装对比:暗含讽刺典故:招魂之举 七夕笑盟措辞委婉: 比如“空闻”“如何”等 (四)意图挖掘:作者抒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情的媒介 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热衷政治,企望革新。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总结: 这首诗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了作者渴望贤君,忧国忧民之思.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基本思路:
一、弄清史实
二、推敲作者对古人古事的态度,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分析技巧
.写作意图:
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拓展练习:
 1、对下面一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A.这是诗人想象的情景:汉文帝求贤,召见被流放的贾谊。贾谊非常兴奋,大谈安邦治国之道,言谈高雅,无人可比。
 B.这是诗人向往的情景:汉文帝求贤若渴,贾谊连夜献策。鬼神也被当作贤臣询问。
 C.第三句继续蓄势,为最后一句揭开谜底再铺垫,写汉文帝挪动坐处,靠近贾谊,竭力刻画君主虚心纳下的姿态。
 D.第四句揭开谜底:原来汉文帝并不关心百姓,而是向贾谊询问关于鬼神的事。强烈地讽刺了汉文帝求贤不用贤,崇佛媚道的本来面目。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l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马 嵬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轻与重玩物丧志防患于未然责 任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诗选读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