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经典实用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经典实用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24 22:3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LOGO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此次地震比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震级还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的能量。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墟,连北京、上海都有震感,而距此次地震震中700多公里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却安然无恙。
这是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又一次胜利!
也是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最好体现。     9/28/2018《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认为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
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以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9/28/2018作 家 作 品9/28/2018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三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  乱世哲人——荀子9/28/2018《荀子》现存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 《荀子》:集百家之长, 论君子之道 9/28/20181、天道观: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进行。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4、礼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5、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及“化性起伪”人性论的逻辑延伸。9/28/2018传世名言(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9/28/2018蕃长于春夏
辍广
啜菽   
秽稼恶
籴贵民
雩而雨   
卜筮然后决大事
楛耕伤稼
礼义之不愆兮  诵读正音( fán )
(chuò)
(chuò shū)   
( huì )
( dí)
( yú)   
( shì)
( kǔ )
(qiān)   9/28/2018 社会的太平和动乱,是天决定的吗?回答说:日月星等天体运行和历法现象,这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这样的自然条件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太平和动乱不是天决定的。是时节变化决定的吗?回答说:庄稼在春夏都生长茂盛起来,在秋冬则收获储藏起来,这又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它把国家治理好了,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治乱不是时节变化决定的。是地理条件决定的吗?回答说:庄稼得到土地便生长,离开土地就死去,这又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它使国家大治,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治乱不是土地决定的。 
重点字词:
治乱天邪
禹以治,桀以乱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 收藏于秋冬
大王荒之
文王康之
此之谓也(耶)
(使动)
(状语后置)
(太)
(形容词使动)
(宾语前置)第一段:9/28/2018第一段:小结: 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
旗帜鲜明的对那些古代的迷信、妖异、天命等观念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治乱天邪时邪地邪非诗曰由人(君)9/28/2018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喧哗不休就停止他的品行修养。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规,君子强调常规,而小人(完全)只计较功利。《诗经》说:“实践礼义而没有差错,何必害怕别人的闲言闲语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9/28/2018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喧哗不休就停止他的品行修养。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规,君子强调常规,而小人(完全)只计较功利。《诗经》说:“实践礼义而没有差错,何必害怕别人的闲言闲语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9/28/2018重点字词: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地有常数矣
君子道其常
礼义之不愆兮(讻)(古今异义)(名作动,遵循)(愆,名作动,违背;宾语前置)第二段:9/28/2018第二段小结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第2段:写出了天道的运行有其固定不变的规律。
总之,要有自己的信仰,要有自己的操守,自己要有自己在人品道德上的操守,才能够不愧为人。万物有常9/28/2018 楚王後面护从的车马有千乘之多,并不是他有多聪明;君子吃吃豆子、喝喝清水,并不是他有多笨,这都是偶然造成的。至於志意修美高洁,德性深厚笃实,生於当代而有志於古道,那是(完全)取决于我的啊!所以君子会急於(认真做)那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不贪慕那些属於天的事情;小人会放弃那些属於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一味地)贪慕那属於天的事情。君子会急於(认真做)那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不贪慕那些属於天的事情,所以每天都在进步;小人放弃那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一味地)贪慕那些属於天的事情,所以每天都在退步。所以君子之所以每天都在进步,和小人之所以每天都在退步,是一样的道理。君子和小人之所以相差得如此悬殊,原因就在这里。 
2018-9-28重点字词:
非知也/知虑明
小人错其在己者
是以日进也/是以日退也
一也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智)(措)(名作状)(数作动,一样)(悬)第三段:9/28/2018第三段小结非知非愚楚王君子节然也君子敬其在己不慕其在天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慕其在天是以日退也第3段:君子应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思慕取决于上天的事。君子尽人力,小人听天命9/28/2018 流星坠落,树木爆裂作响,国都里的人都惊恐。问道:这是怎么回事?答道:没有什么。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事物较少出现的现象。对它感到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日蚀月蚀发生,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这是没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的。君主英明、政局安定,就是这些现象同时发生,也没有危害。君主昏庸、政治暴虐,即使这些观象一样也不出现,也没有好处。所以说,流星坠落,树木作响,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事物较少出现的现象。认为它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
重点字词:
星队
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
风雨之不时
怪星之党见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坠)(定语后置)(形容词意动)(古今异义)(傥现)(尝)第四段:9/28/2018第四段小结 第4段:强调大自然中这些奇怪的现象,不过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而已,感到奇怪是可以的,但是害怕它、恐惧它就没有必要了。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怪之,可也
畏之,非也上明而政平上暗而政险 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则是虽无至
者,无益也9/28/2018重点字词:
物之已至者
人祅则可畏也
枯耘失岁
田 稼恶
夫是之谓人祅
本事不理
勉力不时
其说甚尔
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定语后置)
(妖)
(楛)
(秽)
(宾语前置)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迩)
(磋)
第五段:9/28/2018举行求雨的祭祀便下了雨,这是为什么?答道:没有什么,就如同不举行求雨的祭祀也下雨一样。出现日蚀月蚀就敲击锣鼓去抢救,天旱就举行求雨的祭祀,先占卜然后才决定大事,不是用它来作为得到所祈求的东西的手段,只不过用它为政事作装饰。所以君子把它看作是一种文饰,可是普通百姓却把它看作神灵存在的具体表现了。认为是一种装饰手段就会有好处,认为有神灵就有害处了。9/28/2018第六段:
雩而雨( )
犹不雩而雨小结:天由天,非由人
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
第6段:求神占卜不能得到祈求的结果。名作动,下雨9/28/2018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太阳月亮更显明的;在地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水火更显明的;在万物中,没有什么比珠玉更显明的;在人类所具有的东西中,没有什么比礼义更显明的。所以说,太阳月亮如果不高悬空中,它的光辉就不会显著;水火如果不积聚起来,它们的光辉和润泽就不会广大;珠玉的光采如果不显现在外面,王公贵族就不会把它们当成宝贝;礼义如果不用在国家的治理上,执政者的功绩和名声就不会显赫。所以人的生命受之于自然,国家的命脉决定于礼制。统冶别人的人,推崇礼制而又尊重贤人,就可以在天下称王;重视法治而又爱护人民,就可以在诸侯中称霸。如果贪图私利、多用欺诈,就很危险;如果使用权术、颠覆、阴险等手段,那就彻底灭亡了。第七段小结第7段: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 样对待礼制。在天者在地者在物者在人者隆礼尊贤重法爱民 好利多诈人之命在天
国之命在礼王霸危权谋、倾覆、幽险亡9/28/2018 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得上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与其思慕万物而使它成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与其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只是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重点字词: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因物而多之
孰与骋能而化之
思物而物之(形容词意动)
(名作状)
(形容词使动)
(动词使动)
(名词使动)第八段:9/28/2018第八段小结第8段: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万物的本性与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天大天而思之从天而颂之望时而待之孰与物蓄而制之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物思物而物之因物而多之愿与物之所以生孰与逞能而化之理物而无视之也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
则失万物之情9/28/2018整体感知治乱非天天有常道敬其在己,不慕其在天天不可畏人袄可畏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9/28/2018①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什么?是否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自然”?
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
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
“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怨“天”。
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顺应和利用“天”和规律而生存发展。 评价感悟 9/28/2018②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
在荀子看来,我们应该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
对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那么就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能舍弃了;
在天面前不“错人而思天”。大而言之,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其固有规律,按规律办事;治理国家应以礼仪规范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导致混乱。
小而言之,治理家庭应该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个人的工作学习,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克服盲目崇拜和自卑的心理,以自己的行动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9/28/2018小结:
荀子启示我们,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比如日月、星辰、瑞历、春夏秋冬四时以及天地等,可是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我们可以把天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可以掌握天的规律而运用它,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需要的方向变化,可以管理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
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不能为所欲为,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可以大有作为,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9/28/20181.说理清晰,论辩透辟,逻辑周密 。
如第一段、第二段 
2.运用大量排比手法。
如第三段、第五段
作者大量运用了排比,使文章具有鲜明的节奏、强烈的气势、明晰的层次以及条分缕析的缜密,同时更加富有抒彩和感染力。 艺术特色9/28/2018拓 展 延 伸9/28/2018你是怎样理解“人定胜天”的观点?
荀子没有说过“人定胜天”。此命题来自荀子的《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在道家至先秦各家思想中,都是富有生气,充满活力,进取的人生观,其重要价值在于强调主体(人)对于客体(环境)的积极改造,强调人的创造性活动,为中国思想文化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如何对待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
荀子积极地否定了前人的宿命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认为,自然规律是可以利用的。“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富国》),就能人定胜天。荀子的这一思想,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改朝换代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推动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9/28/2018荀子肯定人具有思维功能和认识自然规律的必要性,对主体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做了新的价值规定。荀子从肯定主体能动意识的角度出发,认识到了人类所独具的力量,认为人类永远处于一种冲动意识中,无论自然、社会历史,还是人性自身,都只是被改造的对象,二者处于“能治”与“被治”的关系网络中。可以说,荀子这种“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是其“天人之分”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荀子把这一时代赋予的思想运用到历史哲学领域,充分关注了人的问题,使其在对历史哲学理论的阐释中,能与“人”联系起来考察,而不再是外部自然力的附庸。荀子的历史哲学理论获得了较为独立完整的形态,这种形态能出现在两千年前的先秦时代,是极为可贵的,它至少表明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对社会、历史、人生问题的深切关注。  9/28/2018人一定可以战胜自然,这是人类的狂妄,也是人类的悲哀。这是对“人定胜天”的曲解。人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战胜自然。无论科学如何发达,人类的智慧达到何种程度,我们只可能会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战胜自然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作为一种思想则违背了客观规律。这正如从古到今帝王将相试图寻找长生不老药一样,违背了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的规律。也许人将来可以或五百岁,一千岁,或许更长,但客观规律不可改变,地球、太阳系,都有灭亡的那一天,何况区区人类。我们相信,自然界和宇宙的奥秘会被我们一步步揭开,我们会更多地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谋福利,但我们永远不会战胜自然。不相信这一点,自然界会好不客气地给予我们惩罚。由于人类的自信和狂妄,,我们一度破坏了生态平衡,但我们的教训也是惨痛的。树砍了,草伐了,但带之而来的是风暴和泥沙。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致命的惩罚,何谈战胜?  
尤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刚解放了的人们,出于革命热情,头脑发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藐视自然,藐视一切,说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还硬说是荀子的思想。其结果是走了好大一段弯路,最终不得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向自然界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这实际上违背了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更歪曲了荀子的理论。把这笔帐算到荀子头上,若荀子地下有知,恐怕也要大叫冤枉。  9/28/20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
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
君子得位欲行其道,小人得位欲济其私 。
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夫义,路也;礼,门也。唯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君子与小人之辨9/28/201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9/28/2018这是二战中伤亡的一幕这是为纪念和平而游行9/28/2018 世纪劫难-印度洋海啸印度渔民在收到海啸警告后开始有序撤离沿海地区因海啸而丧生的遇难者遗体堆放现场9/28/2018 而在东亚日本,由于地震防治措施很好,很少有如此大的灾难。2011年因海啸而死人2005年的南亚大地震,伤亡人数达20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个亿。9/28/2018公元79年8月24日,24小时内,庞贝城和城里至少5000居民在维苏威火山的怒吼中从大地上消失。 而现在,维苏威火山仍在活动,但他已成为意大利一处最好的风景名胜,每年都吸引着世界上的许多游人。9/28/2018关键是人为!!!这一切我们本能做得很好9/28/201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