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 鹏之徙于南冥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 名 , 时期 人,著名的 , 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 。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周战国宋国蒙 道家学派“老庄”清静无为思想家、文学家知人论世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战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注音:蜩蝉
舂粮
蟪蛄
大椿
斥鴳
泠然
万仞
蓬蒿 tiáo
chōng
huì gū
chūn
chì yàn
líng
rèn
hāo北冥
鲲鹏
抟
迁徙
坳堂
草芥
夭阏
决起míng
kūn
tuán
xǐ
ào
jiè
è
xuè品读第一段1、结合以前所学和课前预习,可以看出第一段文字可分为几层?
2、文中举了那些实例来说明万物都“有所待”的?并从中阐明了什么道理?
3、作者用什么方法阐明这个道理的?
思考 分四层来写第一层:极言鲲鹏之大。
第二层:写鹏鸟南飞“有所待”。
第三层:反驳蜩与学鸠。
第四层:写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归纳第一段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只是所待有大小而已。
得出道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万物都有所待;都没有绝对自由 总结:通过对比,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对比论证蜩鸠
斥鴳鲲鹏朝菌
蟪蛄
众人 冥灵
大椿
彭祖 品读第二段宋荣子犹然笑之 2、宋荣子为何笑这些人?1、“宋荣子犹然笑之”笑谁?四种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因为他们心系功名,为名所累,为利所困,算不上真正的逍遥者 3、对于宋荣子,庄子又怎么看?否定。“斯已矣”
“虽然,犹有未树也。”思考:4、列子算不算逍遥者 ?
不算。“犹有所待者也”。
5、真正的逍遥者是怎样的?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6、如何做到“逍遥游”?
无己、无功 、无名
所谓“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
不汲汲追逐外物。
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
褒贬任人。
所谓“无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
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
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
本文的主旨是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四类人:犹然可笑宋荣子:犹有未树列 子:犹有所待世人皆有所待 (人)自然万物有所待 (物)小结第一、二段(蜩、学鸠、斥鴳)(大鹏)逍遥游:恶乎待哉乘天地之正,
御六气之辩无己,无功,无名论证思路万物皆“有所待”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逍遥游”)怎样才算“逍遥游” 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提出主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所谓的逍遥,就是顺应万物本性、超越了一切现实困境、融合了物我,无所依赖、安宁恬静、悠然自在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逍遥游我们从很多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格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苏 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老 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作业:通过对一、二自然段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庄子认为: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才具备这种最高境界、气象、格局,才能跟天地万物、阴阳大化、道合而为一,达到逍遥。
接下来预习课文第3、4、5段,看看庄子分别使用了哪些生动有趣的寓言,分别解释了什么是“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
爝火
鹪鹩
樽俎
姑射
绰约
瞽者
秕糠大瓠
呺然
掊之
鬻技
洴澼絖
越有难
龟手juéjiāoliáozǔyèchuòyuègǔbǐhùxiāopǒuyǜpíngpìkuàngnànjūn品读第三段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逍遥游》) 请在文中划出最能体现寓言中主人公许由思想观点的句子。尧 许由让天下爝火 日月
浸灌 时雨 尧乃诚心诚意
衬托许由的大才大德 许由:天下已治 (实)
代子为王 (名)我不会追求这宾(次要的东西)为生只需“一枝、一饮”庄子通过本则寓言,主要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呢?”
“言”外之意:
重实而不重虚名的人,即“圣人无名”)
品读第四段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参考译文:肩吾向连叔求教:“我从接舆那里听到谈话,大话连篇没有边际,一说下去就回不到原来的话题上。我十分惊恐他的言谈,就好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跟一般人的言谈差异甚远,确实是太不近情理了。”连叔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始终凝定,不散不乱,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不可信。”参考译文: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欣赏花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聆听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是形骸上有聋与瞎吗?智慧上也有聋和瞎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肩吾的呀。那位神人,他的功德,体现在能将万事万物融为一体,世人祈求天下大治,他们怎么会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当成回事!那样的人呀,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所留下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可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他怎么会把忙着管理万物当作己任呢!” 庄子通过本则寓言,主要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呢?”——
不求功,不居功而反有惠及苍生的大功。
(这一寓言,主旨是“神人无功”) “言”外之意: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庄子通过本则寓言,主要是想告诉我们
世界上的事物无所谓大小或好坏,关键看是什么人在用,同一样东西,如果是那些智量大,见地境界高的人去用,那么它就会有无穷大的作用,相反,如果是那些,被自己已有的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隶属于自己的东西所蔽塞和拘囿的世俗之人去使用,那么它将一无是处。因此
“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至人无己就是不被自己已有的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隶属于自己的东西所蔽塞和拘囿的高境界,大智量的人。什么是真正的有用?事物无论大小皆有用,但最好是无用,无用则无害无困苦,因而无用就是大用。 “言”外之意:
1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创造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调动人们的联想。
2用寓言说理,生动形象而又留有余味。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于此见
寓言之妙。”“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
—《史记》
3构思奇特,带有浪漫色彩。艺术特色:总结:庄子的理想是达到“无己”“无功”“无名”,他的这种思想源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其认定的那种最高境界、气象和格局虽有不少玄虚神秘的色彩, 但今天的我们,如果联系历史和现实来深入思考庄子及其思想,就会发现,庄子思想中一层层不断向更高的境界、气象和格局追求的思想,是始终值得人们汲取的。希望同学们能从庄子《逍遥游》得到一些感悟,明白不管现实如何,我们都无法逃避,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勇敢的面对,树立理想,勇于担当,让社会向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作业:预习《东海之大乐》。
思考: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熟语概括这段选文的内容。 词类活用(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置杯焉则胶
(3)而征一国者
(4)而我犹尸之
(5)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6)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7)与越人水战
(8)适莽苍者
(9)彼于致福也
(10)吾惊怖其言(名词作动词,向南飞)(名词作动词,搁浅)(使动用法,使……信任)(名词作动词,指在其位而无所作为)(名词作动词,种植;形容词作动词,充满)(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名词作状语,在水上)
(形容词作名词,指近郊)(使动用法,使……到来)(意动用法,以……为惊讶)
特殊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4)剖之以为瓢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6)之二虫又何知
(7)鹪鹩巢于深林 判断句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 辨别下列虚词在句中的意思:之鲲之大
鹏之背
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气息相吹
蜩与学鸠笑之曰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助词,“的”代词,“它”到……去,动词代词,“这”主谓间无实义而化而为鸟
怒而飞
其远而无所至邪
水浅而舟大
我决起而飞
枪榆枋而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表顺承表修饰表转折表因果表修饰“就”,表承接表承接其其名为鲲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揣测语气代词,它的代词,它副词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语气助词,呢动词,是,叫做动词,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