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27 14:5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蒙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又说今安徽蒙城县)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庄子》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文章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逍遥游》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3.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  4.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5.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检查预习
?鲲(kūn)??徙(xǐ)?
?抟(tuán) 南冥(mínɡ)
濠梁(háo) 鲦鱼(tiáo)
词句注释 1、逍遥游: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2、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下文的“南冥”和“冥海”都用此意。
3、鲲(kūn):本义鱼子,小鱼。在此被庄子借用为大鱼之义,这符合庄子的《齐物论》本旨和庄子的独特的奇诡文风。
4、几:本义为极微小,引申为“极为接近”。
5、千里也:应有千里之大。6、鹏:传说中的大鸟。
7、怒:通“努”,奋力飞举。
8、垂天:天边。垂,通“陲”,边际。
9、海运:指海啸。形容海动风起之时。
10、徙:迁徙。
11、天池:天然形成的池子。
12、《齐谐》:志怪小说集。
词句注释 13、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志,记述。
14、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的壮观景象。
15、抟(tuán):盘旋上升。
16、扶摇:旋风。
17、息:气息,指风。
18、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词句注释 19、尘埃:空中游尘。
20、以息相吹也:以气息相互吹而飘得。
21、苍苍:深蓝色。
22、其:或许。
23、正色:真正的颜色。
24、邪(yé):通“耶”,疑问词。
25、其视下也:它(指大鹏)向下俯视。
词句注释
北冥( )有鱼,其名( )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 )若( )垂( )天之云。课文解读同“溟”,海名字振奋翅膀像 悬挂是( )鸟也,海( )运( )则将徙( )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
( )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 )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 )者也。”这海水运动迁徙记载拍打盘旋飞翔旋风 离开气息,风课文解读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 )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
吹拂看这样课文解读 疏通、翻译课文第一部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几千里的波涛,它乘着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几万里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因为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梳理结构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形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脊背不知有几千里长。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人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第2层: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待,依靠),都是没有绝对自由。
。梳理结构
1.庄子是 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 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容理解道332.“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

鲲鹏是有所倚,非真正的“逍遥”。对鲲鹏之事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内容理解4.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 遥游”有什么联系?
答: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内容理解5.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内容理解6.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3分)
【解析】文章借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来说明万物有所待的道理。借用寓言故事把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
【答案】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内容理解7.你怎样理解“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的内容?天空是那么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向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人往上看天,与鹏往下看人,道理是一样的,只是角度不同,可见鹏与人一样都受到了限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内容理解8. 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4分)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求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的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内容理解【答案】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内容理解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词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文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如在写鹏起飞时,说它“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夸张的修辞方法写法探究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写法探究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蜩蝉、学鸠、斥鴳等。写法探究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对比的写法写法探究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写法探究小结本文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运用了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 。
(3)水击三千里 击: 。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
(5)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
(6)亦若是则已矣 已: 停止 。悬挂迁移拍打环绕而上离开罢了词语积累通假字
(1)北冥有鱼
通 , 意思 。
(2)其正色邪
通 , 意思 。
冥溟海邪语气词,呢,吗耶词语积累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 ,义: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今义:
(3)天池也
古义: ,今义:
(4)野马也
古义: 今义:奋发生气,发怒海动泛指海上运输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高山湖泊名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野生的马词语积累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意为 ,在文中意思为 。
(2)形容词作名词
志怪者也
原意为 ,在文中意思为 。方位名词向上奇怪怪异的事物词语积累息{大风名词,气息一词多义
去以六月息者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词语积累
一词多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名为鲲/有仙则名
B.不知其几千里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上自劳军
D.志怪者也/非澹泊无以明志BB(A.名字/出名;B.知道;C.飞上/皇帝;D.记载/志向)词语积累一词多义关键句子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振翅奋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振翅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环绕而上,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一、阅读《〈庄子〉一则》完成1~4题。(15分)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怒而飞 ( )
(2)志怪者也 ( )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
(4)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振动翅膀记载向上尽金题演练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