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第一环节:发现新知
1.教师拿出可以活动的衣帽架,问同学们衣帽架上有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学生不难回答是菱形。借此,我便让学生举出自己身边的菱形图案,例如:美丽的中国结、学校的收缩门等等,我再展示出我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案,毛衣上的菱形图案、菱形耳环、办公室窗子的防护栏、自动收缩门、操场上地砖拼成的图案。
2.利用制作好的平行四边行教具,将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平移到一个固定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教具的变化情况,引出菱形的定义(板书定义):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板书)
通过等式 “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菱形,强化菱形的概念。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菱形的动画制作过程
?2.出示问题
问题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 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问题2:你能看出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角吗?
3.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这还只是我们直观折纸得出来的,那么如何证明它们呢?”
求证:(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
?
?
重点关注学生在写解题过程之前,是否能够口头表述出必要的逻辑推理,是否已经把必要的思路理顺,应重点培养学生解答过程的书写能力.
关注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思想,性质2的证明还可以通过证明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小直角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
?
?
第三环节:强化提高(图片展示)
1.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积的一半。
?
? ?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教师引导学生得到上述面积公式。
?? 板书一两道练习。
2.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比较
要求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菱形”和“平行四边形”来对比二者的异同。
第四环节:应用实践(投影展示)
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性质是(?? )
A.对角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对边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如图: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菱形衣架,它的边长为16cm,如果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6cm,则图中的∠1=?? °
例:如图, 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和花坛的面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 ?
第五环节:收获与总结
? ?先让学生自行理清本节内容,再与同伴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所学内容。
第六环节:推荐作业
必做题:P64练习1
课外探索题:
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之比为3:4,则菱形的面积为??? cm2.
?
板书设计
??????????
?学生活动
学生先自己举例生活中的菱形图案,再欣赏教师收集的菱形图案,从中抽象出菱形定义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得对概念的理解,解决问题和数学探究意识。
?
?
?
学生欣赏菱形图案,感知生活中的菱形。
?
?
?
?
?
?
?
?
?
?
?
观察教师的演示,通过教师的引导,总结出: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
?
?
?
?
?
?
?
?
?
?
?
学生用准备好的彩纸和剪刀动手制作出菱形
?
?
?
?
让学生仔细观察剪出来的菱形,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学生容易发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而且有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根据图形的轴对称性让学生口头表述出探究的结果.
?
?
?
?
?
通过几何说理的方法得到菱形的性质
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证
(1)AB=BC=CD=DA(2)AC⊥BD,
AC平分∠DAB和∠DCB ,
BD平分∠ADC和∠ABC。
?
?
?
?
?
?
?
?
?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独立思考,后与同伴交流。
完成相关练习
?
?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从边、角、对角线、面积、对称性几个方面归纳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的区别与联系。
再次感受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
?
学生利用前面的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采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的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认真分析题目,用所学的知识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
?
?
?
?
?
对自己说我有哪些收获?
对同学说有哪些温馨提示?
对老师说你还有哪些困惑?
?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推荐作业
?
?
?
?
?
?
??????????????
设计说明
第一环节:发现新知,预设5分钟。用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美丽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
利用自制教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菱形的定义,同时加强了与平行四边形定义的对比性。?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预设20分钟。?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探究对图形的对折,即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然后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在这期间,可能大多数同学会采用实践操作的方法回答问题,此时,我还应引导部分学生用几何说理的方法得到结果。
?
本节课的重点就在这一环节上,大胆的放手,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使学生养成善于动手、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交给学生一个独立的探求空间,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第三环节:强化提高,预设5分钟。?通过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的对比,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辨析,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
第四环节:应用实践,预设10分钟。通过选题设计使学生加强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菱形的应用,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
第五环节:收获与总结,设计用时3分钟。
通过小结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掌握菱形的两条性质,感受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过程,树立自信心.
?
加强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生成作业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另外安排,以便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课件22张PPT。菱形的性质一. 精彩导入,明确目标学习目标:
1.掌握菱形的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会用这些性质进行相关的论证和计算。
拿出你的热情,打开你的智慧,共同开始这堂课的学习之旅吧!感受生活“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队称得上是世界最著名、同时也是世界最古老的飞行特技小组之一,他们的飞行秉承法国文化中固有的优雅风范,编排巧妙,它的飞行表演也并不在意是否雷霆万钧气势迫人,而是专注于芭蕾般的优美与法国击剑一样的敏捷和灵活。 菱形检阅队形
三菱越野汽车欣赏菱形就在我们身边一组邻边相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的定义菱形 ? 活动1 知识准备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1.矩形的性质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其判定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寻求条件.
2.在等腰三角形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线三线合一.角对角线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底边上的中二、专题活动,探究思考 ? 活动2 教材导学 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操作:用一张矩形纸片按如图18-2-17所示的步骤剪出一个菱形纸片ABCD.图18-2-17折纸探究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通过上面的操作过程,你的发现有:
(1)菱形ABCD的边:AB____BC____CD____DA(用“=”或“≠”填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______的直角三角形,所以菱形的面积还可以转化成一个______三角形面积的____倍;===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全等直角4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
(3)菱形ABCD的对角线AC___BD,∠DAO____∠BAO____∠DCO____∠BCO,∠ABO____∠CBO____∠ADO____∠CDO,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菱形ABCD是________图形,它的_________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轴对称对角线=OES菱形=BC×AE思考:计算菱形的面积除了上式方法外,利用对角线能 计算菱形的面积公式吗? S菱形=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菱形的面积桥www.xkb1.com如果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4cm,BD =3cm,请你求出菱形ABCD的面积和周长.典型例题 :学以致用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2.菱形ABCD中∠ABC=60度,则∠BAC=_______.3cm60度有关菱形问题可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cm和8cm,那么菱形的面积是_____. 24cm2一展身手二.菱形ABCD中,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BO=4cm,则对角线AC的长为____,BD的长为_____。一.辨别对错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是平行四边形。( ) 链接生活O四、回扣目标,总结收获对照学习目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困惑?
(对照学习目标,小组内轮流总结,小组代表发言)
学习目标:
1.掌握菱形的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会用这些性质进行相关的论证和计算。
五、达标测试,检查评价学生独立完成同步57页1、2、3、4,由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小组评价:
量化积分,评出2-3个优秀小组或总体评价!
作业:1.课本60页5题
2.预习“菱形的判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