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1张PPT。导入新课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就会生出无限的向往与仰慕之情。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情形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 之
演
说 你印象中的北京大学是什么样? 北京大学位于京城西郊,占地2707?853平方米(4062亩)。北京大学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北京大学未名湖和博雅塔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西校门100多年前的北大是什么样?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
京师大学堂旧址京师大学堂牌匾一九一二年改名为 北京大学,严复担任 第一任校长。蔡元培是何人?蔡元培蔡元培故居(绍兴)蔡元培故居(上海市静安区华山路303号)‖ 蔡元培 蔡元培, 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 1916年12月22日,蔡元培抱着整顿、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迎难而上,赴京就任北大校长的职务。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于1917-192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勇敢上任蔡元培对北大的贡献 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就职不到十天,就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北大行列。
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好校风,要求学生 “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
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 “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2、锐意改革 在几年的时间里,蔡元培先生以他先进的教学思想、广博的学识以及个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局面。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3、影响深远 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是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到第二。”蔡元培、陈独秀与毕业生合影陈独秀(文科学长)胡适(教员)李大钊(图书馆主任)讲坛上的教授胡适辜鸿铭走近北大鲁迅(教员)毛泽东(图书馆馆员)
演讲辞,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中,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
演讲辞又分为叙事型、说理型和抒情型。【文体知识】 演讲的特点:针对性、鼓动性、可说可听性。 演讲辞的种类:政治演讲辞、礼仪演讲辞、学术演讲辞、宗教演讲辞、工作演讲辞、和社会生活问题演讲辞等。写作格式:
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写演讲辞需注意:
1、弄清演讲目的;
2、弄清听众;
3、内容要新鲜,材料要充实;
4、结构要清晰,论证要层层展开;
5、语言要生动、口语化,多用短句,流畅而有节奏。
目标明确,重点(一个)突出。
正音 干( )禄( ) 肄( )业
孜孜( ) 店肆( )
沦丧( ) 訾( )詈 ( )
冶( )游 塞责( )
会晤( ) 相勖( )
商榷( ) 切磋( ) 砥( )砺( ) 鲜( )为人知gànlùyìzīzīsìsàngzǐlìyěsèzéwùxùquècuōlìdǐxiǎn 一、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诵读课文,思考: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解读课文殷切希望蔡元培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以上三点要求的?(筛选出文中相关信息) (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2)平时则放荡冶游,……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3)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鲜不为流俗所染。
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北大,也难脱俗流,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考试突击讲义。 1、阅读第二段,思考以下问题:
(1)当时北大学生的宗旨是什么?表现在行为上是怎样的?‖问题探究“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平时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 蔡元培做校长之前的北大入学者都是那些京官,或者八旗贵族子弟,差不多一个学生要用一个听差,上课的时候,有听差来通知“老爷上课了!”于是这些学生老爷,才由鸦片床上爬起来,睡眼蒙眬地带着一个听差到课堂去。据说当时的体育课,有些教员叫口令也毕恭毕敬地喊什么:“老爷,向右转!大人,开步走!” 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 (2)这样不正的宗旨危害有哪些?蔡元培希望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误己误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乌烟瘴气 “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 背景性质危害“宗旨不可以不正大”结论抱定宗旨研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含意。
⑴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提示】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阶梯。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2、阅读第三段,思考:
蔡元培的“砥砺德行”的要求是针对当时社会的什么状况提出的?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的。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失范,新的又没有树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人很少能不为所染。这也是作者寄希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能洁身自好,而且能担当起为社会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 “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 “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 。” “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背景要求方法结论砥砺德行砥砺德行感己束身自爱励人国家兴替风俗厚薄品行不可以不严谨砥砺德行3、阅读第四段,思考:
为什么蔡元培先生 认为“敬爱师友” 很重要? 敬师:“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理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
爱友:“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提示】这句话讲的是青年学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蔡元培对北大学生寄予了深切厚望。 4、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什么样的针对性? 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
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围绕着“一个中心”即: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
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
结尾总结话题,
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点明本次演讲的目的。 第二部分(第2-4段),对北大学子提出的三点希望。 第三部分(第5段),结束语。简单勾勒目下所做之事,简明扼要,切中肯綮。
①改良讲义,能裨实用 ②添购书籍,旁稽博采
1、抱定宗旨,端正学风 2、砥砺德行,改良社会
3、敬爱师友,改善校风
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
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
(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
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
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文章特点
(结构) (内容)(语言)2. 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3.用浅易的文言文与口语
揉和而成, 简洁凝练中
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
典雅,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讲什么怎么讲从这篇演讲辞中可看出蔡元培是怎样的一个人?
【提示】
蔡元培是一个爱国的有志之士。
蔡元培是一个满怀斗志的改良之士。
蔡元培是一个对教育有着科学的、深刻的认识的教育家。 蔡元培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什么是大学梅贻琦1931年12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其就职演说中有一段话,近年广为传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牛津的培根;波隆那的但丁;
北大:蔡元培、马寅初、吴树青、许智宏;
清华:梅贻琦、王大中
华中科技大学:朱九思、杨叔子、周济、樊明武;
浙大:竺可桢、潘云鹤;
武大:刘道玉、侯杰昌、顾海良、刘经南
人大:李文海、纪宝成。
1、大学之“大”,因有“大家”而谓大。2、大学之大,因有“大师”而谓大 北京大学:
五四时期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汇集了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高君宇、许德衍等;
新中国成立后,有李四光、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翦伯赞(历史)、曹靖华(翻译)、王力(语言学)等;
现在,费孝通、雷洁琼、陈岱孙、季羡林、张岱年、黄楠森、胡代光、肖灼基、厉以宁、赵敦华等。
3、大学之大,大学因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教学大楼,实验室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而谓大。 4、大学因对知识探究的高深与博大而谓大。
浙大校歌的歌词,将大学拆分为“大”和“学”两个字来分别解释,其中,“大学”之“大”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而不是自以为自己已经很有学问的自大的大;而“学”是指“学问”,学问几乎是无穷尽的,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学问.
5、大学有“大学生”而谓大。 剑桥大学:62人获诺贝尔奖,被称为世界政治家的摇篮。
牛津大学:英国前50位首相中,29位出自该校。
哈佛大学:35人获诺贝尔奖,6位总统,美国500家大企业老板有2/3在该校学习过,包括:比尔·盖茨。
东京大学:18位首相,4位诺贝尔奖,日本1/4的大企业家。
清华大学:200多位部长级人物,朱镕基、胡锦涛、吴官正、吴邦国等。 财富流向不同●农业经济:体力大王
●工业经济:石油大王、汽车大王、钢铁大王
●知识经济:信息大王、软件大王、数码大王
三流企业卖产品
二流企业卖技术
一流企业卖专利
超一流企业卖标准
MP3售价79美元
1、专利费 47.4美元 占60%
2、生产成本 30.65美元 占38.8%
3、中国获利 0.95美元 占1.2%
强者做势,中者做市,弱者做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03年:212.6万 扩招67万
70万人失业,就业率为67%
04年:280万 再扩招67万人
80万人失业,就业率为70%
05年:338万 再扩招53万
101万人失业,就业率为70%
06年:413万 再扩招75万
124万人失业,就业率为70%
07年:495万 再扩招82万
148.5万人失业,就业率为70%大学生就业新形势2007年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 招聘会3万大学生将电梯挤变形 问问自己:
N年后我凭什么在社会立足? 哈佛大学对大学生人生目标调查结果■ 关于立志、道德、交往的名人名言。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8)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9)嫉妒是心灵的肿瘤。 艾青
(1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惠特曼小结本课 蔡元培先生的这篇就职演说,吹响了北大改革的号角,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使北大成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今天,北京大学不仅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 ,更是一座学术思想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