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6-26 06:4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旧中国的屈辱外交——①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②新中国必须制定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 ③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基本之上。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思考:从图片和材料中发现旧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
新中国要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毛泽东主席将其形象概括为阅读教材,归纳三大政策的含义与意义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二战后世界形势图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都愿意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毛泽东首访苏联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10—1950.10 与17国建交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材料,结合课文思考:
1.两国总理可能在交谈什么。

2.最终达成了什么共识?
3.有什么重大意义?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两国,一致同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
义内容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目的 过程 ①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国际上解决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 阅读材料,思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不是只适用于处理邻近国家间的关系?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49年以前,美国对印度支那战争采取观望态度。而新中国的建立使印度支那美国有了新的战略意义,美国决定“阻止共产党在亚洲进一步扩张
——《关于美国国防部侵越秘密报告材料汇编》
赫鲁晓夫等苏联新领导人对苏联的内政外交政策进行了修改, 尝试缓和同美国及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强调和平共处, 使冷战对抗从其最全面、最激烈的形态显著降级。 中国领导人实行和平共处政策,认为美国的威胁已有所下降,且它与盟国间存在矛盾,这就为中国开展外交提供了空间,并认为中国“门要关死也不可能了,而且现在是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走出去。
——《从对峙走向缓和》阅读材料思考: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 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背景:
目的:
特点:
成就:
意义:中国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日内瓦公约朝鲜停战,美继续盘踞台湾海峡,企图在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成功,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思考:面对大会中不同意见,周恩来会如何应对?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思考:什么是“同”、什么是“异”?同异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等②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提出的原因周恩来亲自登门拜访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阐明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卓越的外交家亚非拉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










因国际原因国内原因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英明的外交决策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国际环境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本课小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