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物质在 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等。
2.物质 化学变化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 、 、 、 、硬度、密度等。
3. 是科学家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4.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汽油挥发属于 ,汽油易挥发属于 ;汽油燃烧属于 ,汽油易燃烧属于 ;点燃蜡烛时,蜡烛受热熔化属于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
5.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 、 、 、 、反思与评价、 。
二、单选题
6.在物质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石蜡的可燃性 B.玻璃的密度 C.水的沸点 D.酒精易挥发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可燃 B.钢铁能生锈 C.水不可燃 D.酒精无色无味
8.将光亮的红色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会发生什么变化( )
A.变得更红 B.变黑 C.没有明显变化 D.变得更亮
9.将光亮的红色铜片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会有什么变化( )
A.变得更红更亮 B.变黑 C.没有明显变化 D.变白
10.铜在空气或氧气中受热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 )
A.白色物质 B.红色物质 C.白色氧化铜 D.黑色氧化铜
11.白纸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不溶于水 B.白色固体 C.易撕碎 D.能燃烧
1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B.物质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C.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如化学性质重要
D.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物质的重要属性
1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钢铁制作炊具 B.用铜制作导线 C.用液化气作燃料 D.用金刚石刻画玻璃
14.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六个环节
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假设与预测是中心环节
C.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六个步骤缺一不可
D.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与事实”环节就是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三、阅读分析题
15.阅读下面的资料,总结氨气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在卖氮肥的商店里人们常会闻到一股呛鼻的气味,这是从氮肥中分解出来的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氨气无色,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cm3的水大约能溶解700cm3的氨气。氨气不能燃烧,但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因此它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主要原料,氨气还能与许多酸反应生成铵盐(常用作化肥),因此,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氨气的化学性质: 。
(2)氨气的物理性质: 。
四、实验探究题
16.(1)探究活动名称: 。
(2)观察与问题: 。
(3)假设与预测: 。
(4)实验与事实
步骤和方法 现象 解释与结论
a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气味,检查硬度、密度和溶解性。 白色腊状固体。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留下痕迹。将一小块石蜡放于水中,漂于水面上。 石蜡的硬度 ① 。 ②于水。密度比水③ 。
b点燃时:点燃蜡烛。取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火焰上方,片刻取下。取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的烧杯罩火焰上方,片刻取下。 蜡烛先熔化后气化再燃烧,出现明亮火焰。干燥烧杯的内壁有水珠出现。涂有澄清石灰水烧杯的壁变模糊。 蜡烛具有 ④ 。蜡烛燃烧生成 ⑤ 。
c熄灭后:点燃蜡烛刚刚熄灭时的白烟。 有一缕白烟飘出。点燃白烟,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为 ⑥ ,具有 ⑦ 。
(5)表达与交流(用文字表达以上化学反应): 。
参考答案
1.化学
2.不通过 状态 气味 熔点 沸点
3.科学探究
4.
5.观察与问题 假设与预测 实验与事实 解释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6.A 7.D 8.B 9.C 10.D 11.D 12.C 13.C 14.A
15.(1)不能燃烧;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能与许多酸反应生成铵盐。
(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
16.(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蜡烛有哪些特点,能够燃烧吗?
(3)不易溶于水,密度较小,能够燃烧。
(4)①较小 ②不易溶 ③小 ④可燃性 ⑤水和二氧化碳 ⑥蜡烛蒸气冷却所致
⑦可燃性
(5)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