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天游峰的特点。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所具有的精神。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2和第7自然段,用“——”画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在旁边作批注。)自学指导1路一根银丝飘飘悠悠 天游峰——武
夷山第一险峰。九
百多级石梯,像一
根银丝从空中抛下
来,在云雾中飘飘
悠悠,仿佛风一吹
就能断掉似的。那
天,我终于顺着这
根银丝上了峰顶,
心里好不得意。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
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
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
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 的天游峰,上山 下山 ,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 , ,甚至 , 。 自学指导2 请默读课文3——12小节,想想你看到了一位怎么样的老人?用笔划出相关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出你的读书体会。我来说 我看到了一位 的老人。 ————————-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
的笑声,一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当堂训练:一、选出正确的拼音。
沏(qī qiē)茶 瘦削(xiāo xuē)
宿(sù xiǔ)鸟 循(xún shún)声
打量(liāng iàng liang)二、填一填。
在第7自然段中,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爬山很吃力的样子;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畏难的情绪。
三、说一说。
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老人为什么说不累?
教师寄语:
人的一生要充满笑声和快乐,
这才是完美的一生。
乐观一些,生活永远都会对你
微笑!
小练笔: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30年后,老人会是什么样呢?他们相遇后会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拓展学习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天游峰的特点,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3.通过朗读,体会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
4.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尝试习作。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具准备:
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单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中插图、设计制作课前预习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三读课题,把握方向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5课,首先来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天游峰的特点。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所具有的精神。
下面谁来响亮地读一下课题?
2.这是黄山上的扫路人吗?再来一起读课题。(突出天游峰)
3.这是天游峰的游客吗?再读。(突出扫路人)
4.读了课题后,你能从课文的题目上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扫路人)哪儿的扫路人?(天游峰的扫路人)
5.看来大家都有一双慧眼,能从课题中发现有用的信息,读书就要这样,善于从字里行间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这就叫把书读厚。相信读了课文之后,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二)与天游峰对话,感受高与险。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天游峰?(指名说:2和7)下面我们来看课本中是怎么描写天游峰的?首先请同学们来看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2和7自然段,用“——”画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在旁边作批注。)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下面我找同学来说一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我们先来交流第2小节。
(1)交流第2小节
①“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从哪看出高?“九百多级”我们一层教学楼有25级阶梯,九百多级,相当于40层楼那么高,在这儿作者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作用是:写出了石梯多,也突出了天游峰的高。谁能读出它的高?
还有谁也想说这一节?从哪看出高?
②作者把石梯比作什么?丝有什么特点?丝被风一吹会怎么样?你能把这种飘飘悠悠的感觉读出来吗?
还不够害怕,你这是站在铁丝上呢?看,(出示课件)这就是天游峰。师突出“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再指名读)
指名读。(齐读)
③武夷山的天游峰就是这样的险峻,难怪作者说,这天游峰是武夷山的——师引读。
谁再来读一下,要能读出天游峰的险。听了你读的这段话,我真的体会到天游峰真高、真险啊!如果你登上了这座高又险的天游峰,你会有怎么样的感觉呢?书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登上了天游峰时的感觉,谁来读一读?(我听出来了,你登上天游峰非常高兴。)谁还想来读?指名读。及时评价。
(2)交流第7小节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交流第7小节。
①出示“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此刻,你站在山脚,请你抬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石阶,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②这一自然段除了写天游峰,还有这样的句子,大家来看是写谁的?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再读句子,想一想这个句子中写了几种游客登天游峰时的表现?谁来演一演?从游客的各种表现,你体会到了什么?(天游峰太高了,太险了,想登上天游峰真的很难。)
(三)与老人对话,体会豁达开朗。
1.然而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这儿有个省略号,谁知道这儿省略了什么?(老人的辛苦,老人扫的时间长。)是啊,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扫呀扫呀,他究竟扫了多少个石阶,扫帚知道;他究竟扫了多少个来回,石阶清楚,同学们,你知道吗?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老人一天要扫多少级?10天呢?(一万八千多级)一个月呢?(5万四千多级)1年呢?(65万7千多级)10年呢?(657万多级)20年呢?(1314万多级)我听到刚才有同学惊呼了,这就叫倒抽了一口气,你为什么要惊呼?
2.我想,此刻,你再读这一小节,会有新的感受。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一段。
3.看看这样你还会读吧?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 的天游峰,上山 ,下山 ,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 , ,甚至 , 。
4.读到这里,我有一个疑问,作者主要写扫路人的,为什么用这么多数字来写天游峰呢?为什么还要写游客登山难呢?(板书:侧面烘托)
过渡语:这到底是一位怎么样的老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
5.出示自学指导2:请默读课文3——12小节,想想你看到了一位怎么样的老人?用笔划出相关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出你的读书体会。
(1)学生自学。
(2)交流。
出示:我看到了一位 的老人。
①朴素 生读外貌1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扫帚清扫着路面。这是一段什么描写?说说你的感受。
书中还有一段也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谁能找得到?谁来读?出示句子:
②慈善 生读外貌2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jiǒng)炯有神。一起读这一小节,记住他的样子。(齐读第8小节)
刚才同学们读的都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可是我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不一次写完,要分两次写呢?(第一次外貌描写,是对于作者来说,老人只是见了一面的陌生人。作者只对老人粗略的观察,也只对老人的衣着做了描写。第二次外貌描写,是在老人请作者喝茶,并请作者进他的小屋,老人的热情引起了作者的注意,所以作者又对老人进行了仔细的打量,第二次外貌描写从眼睛、眉毛、脸色进行了更细致的描写。)好了,下面我们接着交流这是一位 的老人?
③热情好客 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④坚强乐观 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⑤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老人舍不得什么?仅仅舍不得这些吗?还舍不得什么?)
⑥豁达开朗 句子,指名读
6.分角色朗读课文3-12自然段,同学们再次把这位老人记在心中。
7.出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
笑声怎么陪伴我回到驻地呢?这笑声到了驻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这句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吗?(生写)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到这里,这笑声应该永远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四)总结课文。
1.谈收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指名说)
2.今天,我们跟随课文,去感受了天游峰的险,并且认识了一位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人的岗位可以不同,但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的情怀应该一样:我们要永远做一个充满自信、豁达开朗、自强不息的人。
过渡语:这节课即将结束,你们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老师这儿有几道习题,想考一考你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对。
(五)当堂训练
1.选出正确的拼音。
沏(qī qiē)了一杯茶 瘦削(xiāo xuē)
宿(sù xiǔ)鸟 循(xún shún)声 打量(liāng iàng liang)
2.填一填。
在第7自然段中,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爬山很吃力的样子;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畏难的情绪。
3.讨论。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老人为什么说不累?
所以,在这儿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两句话,希望你们能记住它。
出示课件:人的一生要充满笑声和快乐,这才是完美的一生。
乐观一些,生活永远都会对你微笑!
(六)作业。
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老人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然后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 朴素、慈善
险 热情好客 自
坚强乐观 强
热爱生活 不
热爱自然 息
充满自信
附:学生课前预习单
15《天游峰的扫路人》预习单
一、你知道吗?
1.章武:福建莆田人,《福建文学》编辑、副主编,著有散文集《海峡女神》、《处女湖》、《仲夏夜之梦》、《生命泉》、《章武散文自选集》等。其中《武夷撑排人》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同步阅读教材,《天游峰的扫路人》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
2.天游峰:天游峰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景区中心海拔408.8米。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线天”景点,一线天从岩项裂开一线,就像利斧所劈,高50余米,长178米,宽约1米,最窄处仅0.3~0.4米,从中漏进一线天光,宛如跨空长虹,被叹为“鬼斧神工一线天”。
二、你做到了吗?
1.要求:课文读正确,遇到不会读的生词、多音字能够查字典。
??自我评价:课前课文我读了_______遍,读书情况为______(优秀、良好、一般)
自我小检测:你能给下面带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吗?
??扫帚(??)??瘦削(??) 扑棱棱(??)?宿鸟 (??)
??2.要求:掌握生字、生词的含义,能够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生字词。
??自我评价:课前我掌握了这样一些生词的含义(摘录你认为你做的最好的四个词语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求:课文生字做到正确书写。(将本课生字美观、正确地书写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要求:学贵有疑,在预习中,你遇到了哪些困惑,你能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课文写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儿庄区泥沟镇中心小学 李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