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其国际单位.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并动手操作这些测量工具,提高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多种途径.
难点:怎样进行时间和长度的准确测量.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提问: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直接测量速度的工具 由v=s/t,要测量物体的速度,必须要测量什么
学生大胆举例,大胆回答。
新课教学
一、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观察沙漏的演示实验后提出问题:沙漏除了观赏外,还能有其他的作用吗
学生细心观察,大胆讨论、积极回答。
阅读课文并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出测量时间的工具。
根据所列举的例子让学生归纳古代人和现代人所使用的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变化及方法上的差异。
教师归纳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通过分组实验,熟练地掌握秒表的使用。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秒”的由来。
二、长度的测量
学生阅读课文后,老师边提问边归纳长度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让学生列举测量长度的工具。
播放多媒体录像,引导学生认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原理和精确性。
提问:在测量长度的工具中,哪些精确度高
引出误差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及怎样减少误差。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一、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是s
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二、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千米(kin)、分米(dm)、厘米
(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1 m=10-9 km=10 dm=102cm=103 mm=106μm=109 n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