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案2(沪粤版八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案2(沪粤版八年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8-05 09: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的汽化现象。
2、知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3、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用之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培养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探索热学知识的兴趣,认识学习科学课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探究的科学态度。
重点与难点:
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的重难点,要引导学生用对比实验与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
教具与学具准备:
课件、探究工作单、毛笔、温度计、烧杯、玻璃片、滴管、酒精、热水、冷水、酒精棉花若干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产生问题,引出概念:
在黑板的一角,请学生用毛笔醮酒精写出“罐”字。教师结合课件讲“罐中罐”(如右图)的故事:在非洲某地,天气炎热,食品很容易腐烂。有位老师想出了存放食物的好方法:他把两个陶罐套在一起,两罐之间装上潮湿的沙子,放入食物,盖上湿布,放在通风处,就成了热带地区的天然冰箱,这位老师也获得了瑞士劳力士企业奖。听完后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学生可能会提出下列等问题:
(1) 为何用潮湿的沙子和湿布?
(2) 为何用陶罐?
(3) 为何放通风处?
学生提出问题后,发现黑板上的“罐”字不见了,从而引出蒸发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了气态叫蒸发,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
请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课件中有热区),如:
1、将水泼到地上会干。
2、洗手后水会干。
3、新鲜大白菜会慢慢干瘪。
4、湿衣服会干。
若在气温是35℃、甚至是0℃时晾衣服,也会干。说明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
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二、围绕问题,展开探究:
(一)罐中罐为何用潮湿的沙子和湿布?
学生实验1:用酒精擦手背,有什么感觉?感到凉。
学生实验2:先记录温度计所显示的室温,然后用温度计的玻璃泡醮酒精,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请学生在动脑中,搜索日常生活中与上述两个实验类似的事实证据(课件中有热区准备),并进行分析:
1、发烧时擦酒精降温;
2、狗吐舌头解热;
3、游泳上岸感到凉;
4、夏天在马路上洒水降温;
5、出汗保持体温;
6、夏日,炼钢炉前使用水帘以防止操作工人中暑;
7、把凉开水装在陶罐里,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喝到冷饮了。
归纳得出结论:蒸发要吸热,蒸发时液体要降温。所以罐中罐用潮湿的沙子和湿布。
(二)罐中罐为何用陶罐,放通风处?——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下发探究工作单(附后),每组一份。
1、进行猜测:学生联系提出问题和其它蒸发现象进行猜测并交流。
2、设计实验方案:针对自己小组的一种猜测,给定毛玻璃片上的一滴酒精,设计实验来说明猜测的因素是否能影响蒸发快慢。(设计实验时提示利用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实验方案中可以采用图、文、表格等形式)
3、进行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每组学生根据实验方案从讲台上领取需要的器材(讲台上备着若干,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
4、小组间交流实验过程、结果以及其它事实证据,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同一种液体,加快蒸发的方法有:
(1)提高液体的温度;
(2)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3)加大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说明:对于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不同。酒精比水蒸发快,汽油比水蒸发快,
食用油比水蒸发慢。至于以上因素为什么会影响蒸发快慢,蒸发为什么要吸热,这是微观的分子世界的问题,提示学生以后将进行深入的学习,也可以通过查资料来了解。
三、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1)改进“罐中罐”——用酒精、放通风处、表面积尽量大些等。
(2)解释地下管道输水和渠道引水(如下图:新疆的坎儿井、滴灌、喷灌等)的好处。
(3)解释干手机、电吹风等的原理。
(4)怎样晾衣服干得快?等等。
四、学生小结上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1、2两题任选一题):
1、请用脸盆、毛巾、凉水为一碗饭菜自制一个简易的降温装置。
2、结合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研究植树造林与保护水资源的关系,写一篇小论文。
3、完成课后练习第1、2、3题。
滴灌
喷灌
坎儿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