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沪粤八下《9.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在以往的教学中,先给出速度的定义,讲解其物理意义,再通过做题反复训练以达到掌握的目的。但在科学课本中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获得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总结出速度的概念,这样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做起题来得心应手。这个探究相对来说比较难,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对于本课的教学可以采用对话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式教学及自学式相结合。这样效果会更好。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新课程带给全体师生的巨大变化。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速度”,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如何科学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则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首先从比较运动快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是有实际意义的,并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讨论引出速度的概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理念:
通过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的分析逐步建立速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本节教学中速度的换算以及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等有关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及规则。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公式、速度的单位、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
教学过程:
引课:(对话式教学)
1.速度
(1)概念
P96[活动1]谁游得快?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m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
学校田径运动会100m决赛。
[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
[放录像]
24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
[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
[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
[投影]
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s,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s内运动的路程.
[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s内的路程.
一名同学板演
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百米冠军:=8.33m/s
万米冠军:=5.95m/s
[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刚才计算的是1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s内的路程.
[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min内、1h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可以.
[师]“1s、1min、1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 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生]v=
[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
(3)单位
[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
[投影]
练习1:读出课本P98“小数据”中物体的运动速度,说明哪个物体运动得最快,哪个物体运动得最慢.人步行和骑自行车时的运动速度分别是多少
[生]蜗牛爬行最慢,光速最快.因为蜗牛爬行的速度最小,光的速度最大.
[生]人步行的速度约1.1m/s,自行车的速度约5m/s.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的“m/s”是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时(km/h)”作单位,应该怎样读
[生]“千米/时”中的“时”应该是“小时”,所以可以读作“千米每小时”.
[师]读得非常正确.“时”是“小时”的简称.在计算和用中文符号书写单位时,要用简称.所以写作“千米/时(km/h)”,读作“千米每小时”.同学们还要注意在物理课中不要沿用小学数学中以长度单位作速度单位的方法,不要说:“速度是每秒××米或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生]米/秒和千米/时都是速度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
[投影]
练习2: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生]谁的速度大,谁就跑得快.由于单位不一样,没有办法比较快慢.
[师](引导同学们明白)要比较两车谁跑得快,就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就要统一单位.
[生]可以把km/h化成m/s.72km/h就是72个1km/h,1km就是103m,1h就是3600s等量代换以后,进行计算就可以换算成m/s.
[学生板演]72km/h=72×=72×=20m/s.
[生]也可以将m/s换算成km/h.
[学生板演]30m/s=30×=30×=108km/h.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单位统一以后,很容易就能比较出谁运动得快了,谁快呢
[生]汽车的速度比火车大,所以汽车跑得快.
[师]从同学们刚才进行的单位换算的过程中,是不是能总结出单位换算的一般规律呢
[生]第一步:数值和单位分离;第二步:等量代换;第三步:进行计算.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
[投影]
练习3:(1)10m/s=______=_____=______.
(2)36km/h=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1)计算
例题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利用书中的例题,作为速度计算及单位换算的巩固练习.
解:由公式v=可知运动员的速度为:v1===9.1m/s
摩托车的速度:v2=40km/h=40×=40×=11.1m/s
因为v2>v1,所以摩托车的速度较快.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63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利用书中例题2作为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练习.
解:由v=得:t===14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14h.
强调: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
2.匀速直线运动
[师]前边我们初步地研究了机械运动问题,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在我们观察到的运动中有各种各样的运动。老师进行演示实验(1)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2)用线拴着小球,让小球作圆周运动;(3)让电动小汽车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运动。
[师]请同学们回答一下,这三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生]用线拴的小球,运动的路线是一个圆,从木板上滚下的小球沿着直线运动,但越来越快,电动小汽车做直线运动,运动的快慢不变。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我们观察到的这些物体的运动中,有的物体沿直线运动,有的沿曲线运动,在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中有的运动中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有的快慢不变,在这里边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就是,运动的快慢不变,而且经过的路线是直的,这种运动我们叫它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师]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但常见物体的运动大多是变速运动.同学们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生]车辆进站和出站,起动和刹车,上坡和下坡,都是变速运动.
[生]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师]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公式v=计算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过求得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内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P99[活动2]探讨横穿公路的安全问题
[投影]
练习4: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km,求火车的速度.
全体同学练习,一名学生板演.
课后分析总结
由于采用探究式教学,学生对速度的概念理解深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作业:P991、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