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六、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1 (沪粤版八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六、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1 (沪粤版八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8-05 09: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沪粤八下《6.6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学设计1
课程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2.知道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
3.知道水资源的污染和水资源的短缺.
4.知道怎样合理利用水资源。
一、导入新课
情境: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 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
复回”了呢
二、备课要点
1.通过教学了解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方法.
2.通过教学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珍爱水资源的优秀品质,养成节约用水、保护人类水资源的好习惯.
重点:对云、雨、雾、雹、露、霜、雪的成因的认识.
难点: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认识及环保意识的形成.三、知识点击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人大气的水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如图所示.
2.水循环与自然现象
陆地和海洋的水不断蒸发,空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云中的小冰品和小水珠,如果凝聚,会越聚越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如果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
如果水珠在下降过程中,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于是水珠便快速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
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熔化,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
夜晚或早晨,当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雾.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露.
气温低于O℃时,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霜.
3.水是珍贵的资源
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水有97.2%以上是海洋咸水,人类无法直接利用.淡水只有2.8%,且2.2%以上的淡水被固定在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盖中,人类难以利用,人类实际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不到0.03%,所以水是十分珍贵的资源.
4.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危机
缺水已是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
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源头则是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
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是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赤潮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因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引起的.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里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赤潮.
(2)珍惜每一滴水
水是生命之源: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缺水、污染问题,请珍惜每一滴水.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人类现在面临水资源危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很多,如污水处理,循环使用;农业喷灌,节约用水;科技处理,海水淡化等.四、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一
制造云雾
器材:一只大铁筒,一只小铁筒,冰或雪。食盐
实验步骤:(1)制造小冰箱.在一只大铁筒里,放一只小铁简,并在小铁筒底下及周
围按3:1配料放许多冰块(或雪)和食盐,如图6—6—2.
(2)小铁筒内空气很快冷却,对着小铁筒哈一口气,筒内就出现淡淡的云雾在飘动.
(3)用手电筒照一下,这些云雾就清楚地显现出来.
活动说明:在大筒与小筒间放入3:1的冰块和食盐,因冰块吸热使小筒内气体的温度很低,向小筒内哈气,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就液化成小水滴而悬浮在小筒内;用手电筒一照,由于这些雾粒对光有散射作用,各雾粒的散射光进入人眼,人眼便清楚地看见“云雾”.
活动内容二
人造雨
向圆锥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观察思考:
(1)瓶口内是否出现朦胧的“白雾” 怎么产生的呢
(2)蒸发皿的底部出现了什么 怎么形成的
活动内容三 阅读材料
保护水资源 全社会参与
“阳光、绿堤、沙滩;青山、碧水、人家.为了这幅美好的亲水图景,让我们每个人都加入到护水的行列吧!”一群儿童站在污染严重的太湖边向社会呼唤.今天,以“饮水思源,保护太湖”为主题的水资源保护活动在太湖中的西山举行.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刘春生说,要保护水资源、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必须建立起社会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机制,从自我做起,从娃娃抓起.“现在,是迫切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行动的时候了!”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可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本来就少的我国,目前水资源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矛盾日趋突出,这在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尤其如此.太湖流域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62亿立方米,而近年这一流域年用水总量在280亿到290亿立方米,是本地水资源总量的近两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内工业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已达50亿立方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网,致使全流域河网湖泊水污染严重.流域骨干河道中低于三类水质的河段已达75%以上.大部分河网湖泊已经不符合地袁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有水饮不得”的水质型缺水的矛盾日趋突出.有着几十年治水经历的刘春生说,要改变水质型水荒,要实现水资源的保质保量,在实行职能部门管理保水、机制保水、科技保水和工程保水之外,必须强调社会保水,动员全社会力量自觉加入到保护水资源的队伍中来.他说,举办“饮水思源,保护太湖”水资源保护专项活动的目的.就是立足于探索建立社会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机制.从向少年儿童宣传水资源保护抓起.通过组织流域水利部门与青少年开展珍惜爱护水资源的活动,促进和带动全社会积极投入水资源保护.
指点迷津
例1:(2003’吉林)吉林省著名的“引松入长"212程采用的是管道输水,从节水角度看,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 .
解析:“引松入长”就是将松花江的水引入长春市.采用管道输水,一方面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另一方面减少了水分蒸发.
答案:蒸发
例2:(2003 哈尔滨)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 )
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 B.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c.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D.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解析:凝华现象是物质由气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固态,霜是在地表面的水蒸气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为固体,因此B选项正确;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是一种液化现象.雾和云的形成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D选项是凝固现象,它是水达到凝固点,再放热形成的.
答案:B
例3:(2003 广西)2002年12月下旬全国普遍偏冷,广西北部下起了“冻雨”(俗称“米雪”)和雪花(俗称“棉花雪”),下列关于“冻雨”、“雪花”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冻雨是水珠凝固而成的,雪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冻雨是水珠凝华而成的,雪花是水蒸气凝固而成的
c.冻雨和雪花都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D.冻雨和雪花都是水珠凝固而成的
解析:在初冬或冬末春初,人们可以看到,当空中的雨落在近地面很冷的电线,物体和地面上时,立即就凝结成冰了,于是电线就变成了粗粗的冰条,地面上也积了一层薄冰,这就是冻雨,因此冻雨是水珠凝固而成的.陆地和海洋的水不断蒸发,空中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水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如果相互凝聚,越聚越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熔化,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由此可见,雪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答案 A
例4:(2004·南京)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分析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植物在阳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
c.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的
D.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解析:在阳光下,植物会发生蒸腾作用,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塑料袋再液化为小水滴.
答案:D
自我评价与作业答案
1.(略)2.可以指导学生写一篇水资源的科普小论文,并在班里组织交流.3.云、雨、露、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霜、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课外活动: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作为一个课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写出有质量的调查报告.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