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1张PPT。唐·李白蜀 道 难蜀 道 难 第一课时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知识。
2.读课文,掌握生字。
3.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诗歌。学习目标任务分配说明:导思1~6板书,其它口述
作者:十组 注音:九组
导思1:八组
导思2、3:七组 导思4、5:六组
导思6:五组
四组译至“不与秦塞通人烟”
三组译至“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二组译至第一段末
一组译二段至“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字 ,号 。盛唐代表作家。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 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 ”。他的诗歌风格“ ”。杜甫曾说他“ ”。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李杜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豪放飘逸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地为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
解题??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课文朗读正字音 噫吁嚱( ) 鱼凫( )
猿猱( ) 扪参( )历井
膺( ) 巉( )岩
飞湍( ) 喧豗( )
砯( )崖 万壑( )
峥嵘( ) 崔嵬( )
吮( )血 咨嗟( )
秦塞( ) 萦( ) 石栈( )yī xū xīyú fúnáomén shēnyīngchántuānhuīpīnghèzhēngróngcuīwéishǔnzījiēsàizhànyíng听录音初步感知语气、停顿及内容 噫吁嚱,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字句理解解释关键字词: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可以横绝峨眉巅: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尔,那,指开国之初。横穿,飞越。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通“非”,不是(二)古今异义
1、可以横绝峨眉巅
2、以手抚膺坐长叹
3、连峰去天不盈尺
古义:徒,空 古义:可以凭借 古义:距离(三)词类活用
1、问君西游何时还
2、砯崖转石万壑雷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西:名作状,向西砯:拟声作动,冲击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转:使动用法,使…滚动朝,夕:名作状,早上,晚上(四)特殊句式
1、难于上青天
2、但见悲鸟号古木介词结构后置句“号”后省介词“于”“啼”后省介词“于”3、又闻子规啼夜月(五)一词多义
1、或
所守或匪亲
或百步而后止
云霞明灭或可睹
2、去
连峰去天不盈尺
逝将去汝
去死肌,杀三虫
汝可去应之 倘若有的人距离离开出掉,去掉前去有时翻译第一自然段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啊呀呀,何等高峻!蜀道真难攀登,比上青天还难。 危:高蚕丛和鱼凫,(他们)开创国家的年代多么渺茫。从那以来四万八千年,(蜀国)与秦地一直隔绝不通。 西边太白山挡住(入蜀之路),只有鸟儿飞行的路径,(鸟儿)可以凭借(此路)越过峨眉山的顶峰。山崩地裂,(五位)壮士死去,这样以后,(秦蜀)两地才有天梯栈道连通起来。尔来:从那时以来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横绝:飞越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掉头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激流。黄鹤(善飞)尚且不能飞越,猿猴想要越过都发愁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盘旋,百步内就要绕着山峰转九道弯。(山高入云),(手)可摸到参星,穿过井星,仰着头,屏住呼吸,用手抚摸胸口空自深深叹息。逆折:倒流尚:尚且萦:绕着扪:摸坐:空翻译第二自然段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请问朋友,向西入蜀什么时候回转呢?这使人害怕的道路上,险峻的山岩实在是难以攀登。只见那悲伤的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雄相随在林间飞绕。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哀啼,使空旷的山中充满忧愁。巉岩:高而险的山岩叹
高一叹蜀道之难蜀道的来历蜀道的高峻叹
险二叹蜀道之难环境凄清山水险恶战祸之烈三叹蜀道之难剑阁险要杀人惨景蜀道自古难行蜀道自古可畏(劝阻友人) 早还家(告诫友人)诗人如何写蜀道之难?——一唱三叹理清思路开辟难
攀越难
安居难
据上述思路试背全文
作业:背诵默写此诗。 (李白) 蜀 道 难 唐·李白第二课时1、分析课文内容,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点。
2、品味鉴赏本诗的浪漫主义手法,体会作者热情奔放的语言和瑰丽的想象。学习目标任务分配十组二段“蜀道之难” 译至“倚绝壁”
九组“飞湍”译至二段末
八组三段译至“夕避长蛇”
七组译至诗末
导思1:六组 导思2:五组
导思3:四组 导思4:三组
导思5:二组 导练:一组
注:导思1~5、导练板书翻译第二自然段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连绵不断的山峰离天不足一尺,干枯的松树靠着绝壁上倒挂着。飞奔而下的急流和瀑布,争相喧闹;急流和瀑布冲击山崖,石块滚滚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蜀道像这样险峻,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去:距离盈:满转:使---滚动,使动用法胡为:宾前,为什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
使动用法蜀道之难行,真比登天还难,使人听到(这种情形后)红颜凋谢(吓得脸变色)。翻译第三自然段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剑阁高峻险恶,一人把守,万人不能打开。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在早上要躲避猛虎,在晚上要躲避大蛇。(它们)磨牙吸血,杀人如麻。锦官城虽然说是享乐之地,不如早早回家。蜀道之难行,比登天还难!侧身向西望(蜀地),禁不住深深地叹息!匪:通“非”或:倘若 1、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
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把感情推向高峰;
在第三段出现,照应文题开头,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
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 2、诗的第二自然段以对那位“君”——假定的友人劝阻“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开始,到对友人的质问‘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极言蜀道的高,而在第二自然段又极言蜀道的险。这些具体的描绘,形象、生动地画出了山川的形态。但作者仍觉得不够到位,又用“劝阻”、“质问”友人这种虚幻的笔法,从侧面烘托了自然景物(蜀道)的惊奇雄险。3、本诗的主旨在于表现蜀道的惊险,但第二自然段写进“号古木”的“悲鸟”和“啼月夜”的“子规”有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作者尽述蜀道的高不可攀,笔锋一转,劝朋友不要西游,因为这里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月夜”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这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的主旨,为什么诗人要在最后写蜀地战祸一段?这样写和诗的寓意有什么关系?从写作背景可知,此诗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全诗极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为友人此去路途的艰险而担忧。结尾一段写蜀地战祸之烈,意在告诫友人蜀地并非久留之地。
剑阁是蜀中要塞,写剑阁之险引出蜀地战祸,既是写蜀道之难的继续,也是惜别之情的升华。5、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是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了哪些艺术想象,奇在何处?诗人展开的艺术想象有对蜀王开国的遥想,有对“五丁开山”的叙述,有对蜀道山高水急的描绘。诗人善于借助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展开想象,给“蜀道难”的命题增添了神秘色彩;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夸大险情,令人触目惊心;此外,还用飞鸟猿猱来做衬托,写它们的无计可施,来反衬行人的艰难。由于想象丰富和写法独特,就创造了一个“奇之又奇”的艺术世界。分析诗歌艺术特色一、夸张大胆(雄伟奇险、强烈深刻)
写蜀道难、写山高峻 、写激流瀑布、写蜀地历史、写人的惊恐
二、想象奇特(心游万仞、思接千载)
写历史传说、写人惊魂未定、写山高阻日(神话故事—六龙回日)、写黄鹤之飞、写连绵高峰
三、感情强烈(赞叹惊异、震撼人心)
反复出现的惊叹、磅礴的气势、深刻的感受、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
四、语言多变(长短不齐、纵横崛崎)
全诗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畅达夸张表现蜀道的高山险川;后半部分写剑阁险恶,多用四字句,跳荡有力,表现惊恐情绪。背诵《蜀道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