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课件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歌行课件 (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26 07: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短歌行曹操知识与技能
1、掌握知人论世、运用典故的诗歌鉴赏方法。
2、强化鉴赏诗歌的思路与步骤。
3、结合意象和艺术手法把握诗歌意境,领悟作者情感。过程与方法
1、诵读感悟诗歌,品味作者情感
2、借助注解分层鉴赏,探究作者思绪脉络
3、结合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品鉴全诗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学习并领悟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2、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
3、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积极昂扬人生观 预习检测(诗文下注解)
---扫清阅读障碍一、字音
青青子衿( ) 呦( )呦鹿鸣
何时可掇( )越陌度阡( )
契( )阔谈讌( )
绕树三匝( ) 周公吐哺( )
jīnyōuduōqiānqìyànzābǔ预习检测(诗文下注解)
---扫清阅读障碍二、释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多少
即“以何”,拿什么古代的衣领动词,弹奏拾取,采取
问候,怀念解 题“短歌行” 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作 者 及 写 作 背 景 知人论世 他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也有人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他集英雄、枭雄、奸雄于一身,雄视古今……他就是—— 曹 操历史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设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看其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诗歌鉴赏步骤回顾三看三思走 进 诗 文情境再现,初步感知 找一找:
这首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诗眼)
诗中有几处体现? 分别是什么?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情感主线(诗眼)一二小节探讨交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诵读:第一节1、本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本节作者选取了什么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点拨明确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设问)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比喻)
?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借代)点拨明确:酒 ,朝露。
作者借“酒”这个近乎成了忧愁的代名词的意象,表达的是自己的那份忧 愁——人生短暂。而“朝露”这个意象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忧---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的短暂、时光易逝,而自己功业未成。合作探究: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思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孤单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性格的豪放与飘逸补充延伸:中国诗人自古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借着酒尽情挥洒着诗兴,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诵读: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1、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是哪两句?? 2、其它诗句是谁写的?什么意思?用这些诗句诗人要表明什么? 3、这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点拨明确:“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点拨明确:用典。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还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 合作探究: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思慕
情人
思慕 贤才用典 对贤才的
思念和渴望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小雅 鹿鸣》 意思是: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表现天子宴请群臣佳宾的盛况,后来也用于贵族宴请宾客。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礼遇嘉宾。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小雅 鹿鸣》尊重人才 用典-----以礼待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三四小节抓住意象品味意境注意技巧领悟感情诵读: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1、本节开头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第二句“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的是什么?3、后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写的是什么内容? 4、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曹操为什么会如此的渴慕人才? 点拨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也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点拨明确: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归,所以作者忧的是求贤不得 点拨明确:虚写。句意呼应第二节,写的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点拨明确:?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曹操写作这首诗的时候当时他已经57岁了,在古代这已经是走到了人生暮年了,但自己统一全国的大业仍未完成,而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为要成就一番大业须有更多的贤才相助。 合作探究诵读:第四节点拨明确: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乌鹊南飞图。 “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
作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惋惜之情,而且有很强的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1、前四句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 用了什么修辞?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什么样的感情?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两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应该怎样理解?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点拨明确:比喻、用典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周公吐哺”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合作探究整体回顾感知“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看看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忧---人生短暂志---珍惜时间
忧:求贤不得志:广纳人才
忧:功业未成志:建功立业
课下作业,拓展延伸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①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②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课下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对你的启示。
(提示: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课堂小结,验收所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